不再是贫穷落后的逃离之地农村成城市“后花园”
一根绳子绑在身上,两个人站在近乎90度的悬崖峭壁之上,抡起大锤凿石开路,脚下顽石已经有裂痕,一旦裂开,人就会掉下去,非常危险,但两个人依然干得不亦乐乎……
这里描述的是70年发展成就展上的一幅照片,1970年锦绣川水库建设时,英雄大战蛤蟆嘴的场景。10月3日,参观者丁勇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到南部山区下乡当知青时“战天斗地”的场景。
“那时候农村穷啊。”丁勇说,主要原因还是水利没搞好,很多田地浇不上水,只能靠天吃饭,风调雨顺了就会大丰收,一旦有个旱灾、涝灾,就有可能颗粒无收,来年只能饿肚子。
此言不虚,“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把粮食生产当做农业最重要的事情来抓,大部分土地都用来种粮,以追求填饱肚子。
济南市统计局提供的信息显示,1950年,济南主要以粮油种植为主,蔬菜零星种植,只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2%。但即使如此,也很难填饱肚子,因为粮食产量太低了,1949年亩产量才55公斤。于是,济南兴起了大修水利工程运动,1958年11月10日,雪野水库动工,当然,现在已经成为风景宜人的雪野湖了;1966年左右,卧虎山水库修建;1970年锦绣川水库竣工蓄水……
同时,机械动力逐步代替人力畜力,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到1978年粮食亩产量达到了165公斤。如今,随着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亩产量达到了近380公斤。
“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充分说明了济南市粮食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了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丁勇说。
不 过坦白来讲,丁勇日常生活吃粮食越来越少,吃蔬菜、水果等生鲜品越来越多,因为收入水平提高,消费也升级了。济南农业也在转型,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8年总产量达527.2万吨,比1949年提高了48.3倍。
同时,丁勇还能说得上来好多济南农业品牌,如平阴玫瑰、章丘大葱、历城草莓、长清寿茶、曲堤黄瓜、商河花卉、高官甜瓜、龙山小米、南山核桃、农高种业等。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因为平时我经常到周边农村旅游。”丁勇笑着说,过去讲农村贫穷落后,现在却是生态颐养之地、城市的“后花园”了,很多城里人都想去。
而农村建设在70年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础设施非常滞后,大多是土路,晴天一街土、雨天一路泥,农产品运不出去,需要的生产资料运不进来。而如今,高速公路、国道和乡村公路连接在一起,形成连接城乡的公路网,四通八达、通村达户,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而且使物资交流有了可靠的保障,也方便了城里人去旅游。
卫生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厕所的变化。过去,农村旱厕多半都是采用蹲坑式,有不少还是露天的,不仅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农民安全健康也没保障。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济南市广大农村地区基本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据市住建部门提供的数据,2018年全市完成改厕13.95万户,累计完成改厕53.9万户。“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个边”的农村旱厕已成为历史。改厕工作改革了村民的卫生和生活习惯,改善了生活环境,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
“济南要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有底气的。”丁勇说,现在周边很多人都有去农村养老的想法,因为农村医疗条件也在快速改善。
如今济南农村早已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从“赤脚医生”满村跑,到大医院的落户,满足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需要。
(本报记者 刘彪)
新闻推荐
绘就生态保护蓝图 奏响绿色发展强音 南部山区:打造生态南山、诗画南山、富裕南山
南部山区拆除波罗峪景区违建别墅群。本版照片均由新时报记者刘玉乐摄卧虎山水库北岸拆违复绿新貌南部山区作为泉...
章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章丘,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