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于纸
◇袁舒蕾
对纸,是欣赏的。
不在于它五彩斑斓的外表,不在于它纤弱轻巧的身躯。而是,纸,传承了千年文化,记录了百代文明,演绎了非凡人生。纸虽纤,却厚重。
这厚重穿越千年,承载千年。自西汉时期有了纸的最早记载,到东汉元兴年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已历经两千多年。如今,纸张已在全世界普及,是人们再熟悉不过、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了。
纸的出现和发展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兴衰。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总体来看,造纸技术流程众多,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不得不说,造纸术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更是中国为世界创造的精神财富。
我欣赏纸,不仅是因为它将中华民技体现得淋漓尽致,更是因为它推动着中国文化的传承,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积淀。纸的种类品质甚多,我独爱那一抹宣。宣纸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所谓“墨分五色”在宣纸上更令人倾心。那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的神韵,让人心旷神怡。少时学过几年国画,与宣纸自然打了不少交道,也自是心生怜爱,爱它的轻柔,爱它被墨色晕染之后的饱和感,更爱笔尖在纸上飞舞时,那穿越时空的文化碰撞在心中暗暗涌动流淌的酣畅。
古时,人们用宣纸宣纸作为信使,代替了沉重的竹帛,变成了“行人临发又开封”“家书抵万金”的缕缕情思,从而有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飞鸽传书,密信横飞,也离不开它小巧轻盈的身姿。历代王侯将相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人生轨迹更是在纸上记载的详实丰富。若是没有了纸,流传下来的历史或许就只有记载着帝王们少许生平事迹的青铜片了。由此可见,纸,传承了中华乃至世界的文化。
近代,纸文化更是目睹了近现代中国的崛起与发展。纸,书本之基也。“学医不能救中国。”于是鲁迅弃医从文,在纸上奋笔疾书,涓涓滋润疗养尔时国人愚昧麻木的心。“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纸,使鲁迅等一代文学家、思想家的文字在报纸上、书本上流淌浸润,将国人渐渐从睡梦中唤醒,使中国在沉默中爆发!
步入新时代,用的最多的不过是那一打打的白纸了。白纸用来做甚?其间竟也能望眼人生。
人生何以似纸?偏如那一张拟稿纸。人生有十有八九不如意,坎坷的路上就要不断尝试,不断摔倒,不断爬起,不断奋进,或许有时还需从头再来。但当你走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回头看来,人生这张拟稿纸上已经写满了演算。这些演算中,可能有百分之八十的错误结果,但不要放弃,正是这不放弃的寻觅,不停歇的检查,不断汲取经验教训,才有了一点点进步,才让演算的过程一步步顺利,最终找到正确答案,找到人生中所追求的梦想和方向。
所以,孩子就是一张白净的稿纸,不曾被什么沾染,不曾经什么雕饰,不曾把什么记录。有的只是一张纯净的纸,一颗纯净的心,还不曾经历风浪的人生看似无趣,却有着专属于儿时的快乐,这张白纸流淌着无色的颜料,了无痕迹或欢畅淋漓。
青年人的那张稿纸上已有了些画迹。内心专属的那份小小的狂躁,落笔在纸上,成了散乱的公式,有的是套错了公式而烦躁地批改;成了呼之欲出的答案,却又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挫败;成了突然发现的新大陆,凝结成了一个个惊叹号。相信没有冲动的人生平淡无奇,刀子刻画的痕迹竟也出现在这张无辜的稿纸上,是非并存,尽管刺痛,却深刻,也有着动人心弦,令人值得垂泣的故事,也有着真挚的感情。
成年后,有了相对成熟的心智,稿纸上的竖式渐渐被排列得越发整齐了,透露出更多的稳重和平静,笔迹更加飞快地书写,时光更加飞快地流逝,直到字迹完成了最后那一画,永远地停留在了稿纸右下角的那一刻,人生这张稿纸也算是有了结果,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一份是自己满意的答卷。纵然是“满纸荒唐言”,却也是“功夫不寻常”,载满了几十年的风霜雨露,载满了几十年的欢颜笑语,载满了几十年的梦想和现实。
纸,很轻,飘白云之端,飞在蓝天之上。纸,很重,沉于文明之底,沉于生活之下。(作者系章丘四中高三学生)
新闻推荐
书法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为传承并弘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近日,聊城大学政治与...
章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