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生:《史记》为他列传《尚书》因他复生

济南日报 2019-01-05 11:31 大字

手绘:马骁

2014年1月,中国国家话剧院。在背景昏暗的舞台上,一束灯光洒下来。

一位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在一群乞丐面前大笑:“我不怕死,但我不能死,我得活着。书被烧了,可是我一肚子都是书。只要我不死,儒家学说就能传下来。”正在演出的是曾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由国家话剧院出品的话剧《伏生》,再现了伏生壮烈的一生,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和眼泪。

“伏生者,济南人也。”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第六十一》中专门为伏生作了传。伏生,也被叫做伏胜,字子贱,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弟子轌子贱的后裔。他之所以能流芳千古,却是因为他曾偷偷做了一件“大不敬”的事。

伏生致力儒学,是《尚书》权威。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期间,身为秦朝博士顾问团一员的伏生为了将珍贵的典籍《尚书》保存下来,冒着被杀的危险,在自己家中的墙壁中,偷偷开凿了一个夹层,私自藏了这本书。此后,秦朝战乱,为保《尚书》,为了保存腹中的儒学,他在兵荒马乱的乱世中不停地流亡他乡,颠沛流离,苟且偷生。

一直到汉朝,汉惠帝刘盈下令废除从秦朝继承下来的《挟书律》。伏生听闻此消息,大为高兴,赶紧回到老家,打烂了墙壁,发现《尚书》已经损毁了好几十篇,只剩下了仅有的29篇。伏生虽然为牺牲的数十篇感到遗憾,但是好在还剩了将近三十篇,况且他早就把《尚书》烂熟于心,结果还是好的。

汉文帝刘恒统治时,很欣赏儒学,听闻伏生的事迹后,立刻就要召见伏生。可伏生当时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九十岁老人,只能卧在床上度日。于是,汉文帝就派太常掌故晁错前往章丘。伏生通过他的女儿羲娥,将《尚书》传授给了晁错。经过这样一番波折,孤本《尚书》才算是真正地保存下来。

伏生藏书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当时人们都知道,秦始皇几乎是烧光了当世之书的,突然传出了躲过始皇焚书的孤本存在消息,说不惊讶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种说法叫伏生“肚里藏书”,倒不是说他真的把肚子剖开藏书于内,而是伏生通过多年苦读,早已将《尚书》背熟悟透在肚子里了,他自己就是一本活《尚书》。如今在咱们济南还流传着伏生刻苦学习的故事,说他曾把自己关在一个阴暗潮湿的石屋里,腰部缠上绳子,每读一遍《尚书》就打个结,以至80尺长的绳子都打满了结。如果传说属实,那么“肚里藏书”就有依据。

后人对于伏生私藏书籍的事,有这样的评价,即“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可见,《尚书》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伏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伏生自己也因授经而成一代儒家翘楚,赢得了崇高声誉,千年后还被统治者封了侯,称为先儒圣贤。史载唐代诗人王维曾画过一幅《伏生授经图》,图中一位老者,在教一帮弟子读书,王维认为这是个恒久美丽的题材。 (爱济南记者 李佳蔚)

本期“济南故事”绕口令:秦汉大儒有担当,为保《尚书》壁中藏;随圆就方待秦亡,口授传经美名扬。

新闻推荐

闵子骞:以“孝”著称的孔子弟子

手绘:李慧在济南,有唯一一条以历史文化名人命名的道路,叫闵子骞路。在长约1500米的道路两侧文化墙上,一一记录了“二...

章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