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惊现古代密室 可能已有上千年历史!

章丘晨报 2018-11-22 07:56 大字

绣惠街道曾是章丘县府驻地,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为高唐县(现章丘回村)迁址章丘山(女郎山)南筑城。隋朝开皇十六年(596)皇朝撤消高唐县,设置了“章丘县”。到1958年,章丘县府迁治明水绣惠古城一角。

这绣惠古城池历经一千三百五十多年的风雨沧桑,悠久的历史蕴藏在人们口口相传故事中,也凝固在当地的村落建筑里。这不,近日在绣惠街道西关村一位村民家中发现了一座密室!!!

据报道,在村民刘大哥家中客厅墙角处,是密室的“入口”,一个刚被凿开不久的洞口。一个直径约不到半米的洞口,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在刘大哥的指引下,我们顺着石阶进入了洞口。原本只是心存好奇,可眼前的一幕却让小编彻底惊呆了。

一个完全由石头建造的密室呈现在我们面前。

整个地下室由三大间组成,东西走向一大间、东侧南北走向一大间、西侧南北走向一大间。室内有走底通道两个,有石门三个,一个主门,两个侧门,三个门框全部由方方正正的巨石雕刻而成,石门框上有刻的转轴和门卷口。

刘大哥一家是怎么发现这间密室的呢?搬迁在即他又为何会把自己家的地凿出个洞来呢?在聊天中刘大哥告诉我们,发现这间地下室其实并不是偶然。他早就知道地下室的存在。

刘大哥告诉我们,地下室原本就是他家老宅的一部分。早年间地下室的出风口坍塌,地下室的潮气无法排出,为了不让地下的潮气影响生活,老屋重建时就把地下室的入口用石板封死了。前段时间村里拆迁,被尘封了多年的地下室才得以重建天日。

说起地下室的来历,刘大哥告诉我们,据家里老一辈的人说,老宅从民国时期就是他们家中的祖产,那时这间密室就已经存在了。到底这间地下室是什么时候建的、谁建的,已经无从考证。

有一种说法是,这座地下室的建造风格与当年的绣惠古城城门十分相似。据说是当年建造绣惠古城时,建造工匠曾在这里的地主家居住,古城完工后地主留下了一部分工匠、花费巨资建造了这座地下室。如果这种说法是真的,地下室可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密室开启后,很多慕名而来的学者、专家纷纷来到刘大哥家中参观、测量。关于这座地下室的用途,有人猜测可能是当时的房屋主人用来存放财物的金库。

刘大哥还说,村里许多老人至今还对这座地下室有着深刻的印象。战乱时期,村里许多人曾在这里避难。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地下工作者曾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

刘大哥告诉我们,地下室开启后他们第一时间向绣惠街道相关部门汇报。区文管所的工作人员也多次对地下室进行绘图、测量。他们一家正努力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地下室的保护工作。

无独有偶,在今年5月24日,绣惠街道驻地提升工程拆迁测量过程中,西南隅村民张炳仁家中,也发现了一百年前建造的地下室。

据张炳仁说,他听家里老人讲,这处老宅子当年购买的是枣园史家在老章丘县城的部分盐店房屋,根据建筑风格推断,应该是100多年前民国时期的建筑。但地下室具体哪一年建造,因年岁已久,目前无人知晓了。整个地下室深约4米,长度约10.2米,宽约2.8米,层高约2.1米,顶部用长条石排列而成,中间有石柱,设计十分巧妙。估计应该是当年盐商囤积货物的地方。

说起章丘的盐来,得从枣园史家说起。自清乾隆以来,其专卖权一直是操在枣园史家的。在封建社会,盐被视为国家经济命脉,只准官卖,不准民营。史家怎么会得天独厚呢?只因为乾隆年间史家有一寡妇告御状与老太后(乾隆生母)拜了干姊妹。乾隆皇帝为使老太后欢喜,就把章丘一县盐务做为见面礼送给了史寡妇,并世代相袭,因此史家被人称为“铁盐务”。

枣园史家每年从户部领到盐引,运销整个章丘,独此一家。史寡妇死后,史家盐务分成4股,这4股在全县有46家盐店,自乾隆至民国26年,专营盐业达200年之久。当时史家持盐引人叫史成三。

章丘城内有史家盐店,运销范围比较出名的是“普相明栈”四大庄。即普集、相公庄、明水、枣园,其它的则有山头店、大沟崖等。史家盐店资本雄厚,规模大,店员多,盐质好,生意兴隆。

当年盐商商铺地下室的发现,对于研究古城绣惠的盐商历史,又提供了一处历史见证物。

一座座古建筑见证了古城名门望族的兴盛;一座座密室重见天日为古城的文明再添风采;也成了古城的一道风景,成为历史的见证。

新闻推荐

枣园街道加强信访基层基础建设

本报11月16日讯(记者刘高君通讯员陈吉来)今年以来,章丘区枣园街道进一步加强街道、村两级信访基层基础建设,有力提升了全...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