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保护?开发?古村落的路口之问

济南时报 2017-12-19 15:02 大字

几乎全部由石头建成的方峪村

记者郭尧 摄在朱家峪,村中留守老人摊煎饼招揽游客。

距离今年7月《济南长清孝里镇方峪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已有近5个月时间了,这个500余年历史的古村时下仍如往常。68岁的方桂兰作为留守的三十几户老人家之一,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做饭、喂养鸡、鹅、狗、羊,洗衣服,扫院子,忙忙活活,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十余年前即已开发的章丘朱家裕,71岁的老住户李红棉也是每天早早起床,她在家门口的路边支起小摊,售卖各式旅游纪念品和山核桃、鹅蛋、软枣等,多的时候每天能挣两三百,少的时候也能卖个几十块。

同样是可追溯五六百年历史的两个古村落,正一前一后地走上招商、开发之路,横亘在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问题,也是它们所共同面对的。

冷清的“石头村”

12月11日的方峪村,呈现着外来者期望看到的古朴气氛,石街石巷、石房石院、石碾石(……但少有游人。在几乎全都由石头建成的古村里,只有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人,靠着墙根儿在晒太阳。

村民们也葆有着淳朴与热情,看到外人进村,他们近乎喊着向前探出身子,“你们是要看古村吧,沿着这条路往里走,走到没有水泥路就是了。”转而,他们中又有人说,“你们这是来一日游吧,用不了一日,一小时游就行,一个小时就能转个遍。”

的确,在这个由传统“石头房”和青石板路组成的村里,记者沿途所经的石头房大多铁锁挂门,不见人烟。据村里老人说,上世纪80年代,因为村里同姓不能通婚,加之老村环境差,房子破,很多青壮年都打了光棍。为改善环境,便在相邻不远的山坡下又建了新村,现在仍在老村居住的只有三十几户老人家了。

方桂兰可没时间出门晒太阳,她每天一睁眼就在已住了47年的老石头房里忙进忙出,她的大儿子已搬到山下的新村里住,二儿子在济南,“都想让俺去,俺哪儿也不去,就在这呆着,人老了就图个舒坦,在家要多舒坦有多舒坦。”

方桂兰所称的舒坦正是石头房的特殊之处——墙体有60厘米厚,冬暖夏凉,山下新村的房子已失了这个特色,到了冬天没暖气的话老人根本受不了,夏天的暑热也得用空调,老人也不习惯。

方峪村位于长清大峰山齐长城西南的山峪内,据公开资料记载,方峪村是明代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至今已有500余年,村里近两百座石头房的格局和建筑保存完好,据说连一些考古专家都没有想到。近几年,随着媒体报道和旅游部门的推介,方峪石头古村越发被外界所知。方桂兰说,尤其近两年,每年放假都有人来参观,“还有外国人呢。”

2015年3月,方峪村被评为山东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试点村落。2016年,其又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6年,市规划局同时启动编制《济南长清孝里镇方峪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以期实现对方峪古村落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增加村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其自身发展能力,“把人留住”。公开报道显示,今年7月,该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

热闹的“江北第一古村”

同时间段的朱家裕仍有不少游人,他们从《闯关东》里得知此处,不时凑近路两边的村人摊位前,最受欢迎的是女性村民们支起的煎饼和菜饼摊,她们来自时下仍留守朱家裕老村的六十几户老年村民。

“人多了就好卖”,71岁的李红棉早就摸清了这其中的门道,她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家门口距离摆摊的路边不足5米远。她的摊位上还有自己做的韭花酱、从市里批发来的工艺品以及其他一些哄孩子的小玩意儿。

晌午时分,村里的游人渐多,戴着各色头巾的女性村民的煎饼摊纷纷开张,李红棉不远处的61岁赵庆英摊位最火,她贴出的二维码支付是吸客利器,那是她儿子给弄上的,说城里都时兴这个。“我今年61(岁),可是我们这老村里的年轻人。”赵庆英开玩笑说,正忙着扫码的游人被逗得哈哈笑起来。

朱家峪已有600余年历史,被称为“江北第一古村”。公开资料对它的描述是——三面环山,为梯形聚落,北有文昌阁,南有魁星楼,村中大小古建筑近200处、大小石桥99座、井泉66处、自然景观100余处。

李红棉明显感受到古村的变化是在2003年,当年朱家裕被评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从那开始)人越来越多,也热闹了,还给修了墙”,她指了指身后自家的大门院墙说。更大的变化则自2008年开始,当年火遍全国的开年大戏《闯关东》让这里声名鹊起,人气陡增。用李红棉的话说,一下子成了景区。

“现在就是在朱家峪景区的朱开山故居,这里是典型的山地四合院,电视剧《闯关东》里的很多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当年,不管是电视台记者还是导游,开场词都大差不离。时至今日,记者探访时,附近农家乐的大喇叭揽客声则看似压倒了这些。

沿着被(得溜光的青石板路,沿线的学堂、铁匠铺、古井等地都人头攒动,但往村子深处走,则人迹罕至,少有声响。李红棉说,“(村里)除了沿街做点小买卖的,都搬走了。”他们也早建了新村,沿街做买卖的村民到了晚上也都回新村睡。生意最火爆的一家四口农家乐从村子变成景区后回来做生意,他们的四个房间动辄满客,院子里也摆上了桌。

保护与发展的权衡

长清方峪“石头村”有经济头脑的早已做好了准备,在村里开超市和饭店的方凤眠即是其中之一。今年十一假期,村里举办了首届ART艺术节,据他估算得来了上万人,他的超市和饭店“流水账得有六七千,是平时的20倍也多”。他因此认为村子开发的潜力很大,只是开发程度还远远不够。

方凤眠不知道的是,有了朱家裕的先例之后,时下媒体和外界在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之间已更倾向于前者。今年7月,《济南长清孝里镇方峪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的新闻爆出,即有评论表露出其成为下一个朱家裕的担心。朱家裕开发至今十余年,业界和相关部门已发现了其中的问题,诸如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重开发、轻保护,古村“空心化”严重;诸如旅游开发水平低,没有深入挖掘古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而且当地村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参与程度低,从旅游开发中受益较少等。

也曾有游客吐槽,“朱家裕整治太狠,搞开发搞得现代气息越来越浓厚,古村味道渐渐淡了。”

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通过专家评审的《济南长清孝里镇方峪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里,也着重提到“保护和延续其独具特色明清建筑群风貌景观”、“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记者探访时,该《规划》并没有施工的迹象,方凤眠说“主要是没人投资”。

12月13日,记者致电济南市规划局规划处,就方峪村发展规划落地情况,工作人员称,该规划虽然已经通过专家审核,但是目前尚处于审批阶段,而审批需要当地向规划局申请,“已经催了好几次了,也没收到他们的申请。”就此,方峪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解释,目前其还处在招商阶段,所以规划暂未落实。“这边开发是以保护古村为主,不能修建现代建筑物,有很多投资商来看,但是都没有来投资的。”他坦言也去朱家裕取过经,“但是没办法。”

方桂兰倒是乐见于古村开发所带来的热闹,她也新奇于村里时不时有来拍电影的,只是拍的那些剧都没有《闯关东》火,她甚至说不上剧名。另外村里经常举行的活动和唱大戏也让她高兴。但也有老人嫌“外来人多了太闹腾,心里不肃静”。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记者梅寒)

新闻推荐

章丘区宁家埠街道全面落实机关作风整顿

本报讯(记者王永通讯员李延飞王国栋)为推进落实机关作风整顿工作,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章丘区宁家埠街道纪工委通过“抓学习、抓制度、抓纪律”,着力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