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点靓这座城

济南日报 2017-09-15 00:00 大字

创城,照耀泉城

谈观点

追求美好无止境 文明创建没终点

创城,照彻心灵

说感受

说的全是身边事 拉的满是获得感

创城,照进街镇

观变化

你追我赶比文明 共绘城乡新画卷

创城,照靓街巷

看提升

退路进厅铺升级 道路宽广客盈门

创城,映照路口

促和谐

斑马线前显素质 违法抢行将抓拍

制图/杨帆

创城让城市靓丽蝶变。(本报记者 陈长礼 摄)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民意,是衡量工作最好的尺子!9月12日17时,爱济南新闻客户端推出的“济南老师儿拉创城”征文活动圆满落幕。在这个“看创城、说变化”的平台上,从社会各界500多篇投稿中优选出的百余篇文章,说身边事,拉家常呱,基层变化鲜活展现,民情民意真实表达。

短短10余天时间,百余篇文章,10余万次点击、2万人次点赞、近2000条回帖(99%予以正向评价)……若问济南人创城热情有多高,获得感有多足,整座城市的变化有多大,这组数据足以有力说明。一篇篇充满热忱、洋溢着幸福的文章告诉我们:济南创城,焕新了一座城,唤醒了一座城,温暖了一座城。当下有获得,未来有期待!

拉创城挡不住的热情,说不完的话

“创城应该为民、靠民、不扰民。”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文涛强调,创城工作是一个综合体系,通过创城使城市的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环境有所改善、精神面貌发生变化、文明素质得到提高,最后我们能在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中生活,提高幸福指数,让我们对这座城市有归属感,“这个过程一切都是为了老百姓”。

这个目标实现了吗?在这场战役中,爱济南新闻客户端发挥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参与性强的优势,全方位立体化展现创城工作的方方面面,见证了全市上下围绕“为民、靠民、不扰民”方针付出的努力和收获的成果,相关文章的无数回帖中,也曾有批评与不满,但褒扬越来越多,最终汇聚成为“人人参与创城”的洪流。

9月1日起,爱济南新闻客户端启动“济南老师儿拉创城”征文活动,市民参与热情高涨,11天内投稿500余篇,已陆续择优在专栏进行刊发,部分文章在《济南日报》刊发。截至9月12日17时,在爱济南新闻客户端共刊发文章百余篇,点击量达10余万次,网友回帖近2000条,2万人次为文章点赞。

从土生土长的“老济南”到初来乍到的“新济南”,从青年学生到一线交通协管员,从基层环卫工人到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从普通市民到社区工作人员,大家从切身实际“拉”创城的变化。

“创城带来的新变化,看在眼里甜在心里”、“创城是咱自家的事儿”、“创城,唤醒内心的文明”……无论是诗词、散文,还是言论、快板,无论文字优美或是平实,流露的是对创城最真实、最恳切的看法。

拉变化感谢创城,把期待变成现实

朱文兴在济南工作和生活了已经近50年,他在文章中说,“最近我乘公交车外出,到了趵突泉、大明湖、环城公园等景区,经过了老城区、商埠区的一些大街小巷和居民小区,一个强烈的印象是:车窗外如同一幅幅流动的风景,所到之处街道整洁、环境优美,天蓝气清、树绿花香。”谈到创城对旧生活方式的改变,他感慨“文明要靠创建”,创城不仅改变着济南的外形,而且塑造着城市气质,沉淀为城市文化,化育为城市的精神,使济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品质发生脱胎换骨的提升,“我为近期济南迅速向现代泉城蝶变的新颜值而感到惊艳,也真心为这种巨大变化背后新旧转换的‘破\’与‘立\’点赞。”

70岁的退休干部刘庆飞说,在济南生活了40年,整治市容市貌过去搞过多次,但经常是虎头蛇尾。这一次不一样,济南的“面子”“里子”每天都在发生喜人的变化。“济南自创城以来给生活环境和秩序带来的向好变化,看在眼里,甜在心里。”在济大学生史益豪与刘老先生一样对济南创城以来的变化拍手称赞。

“似乎在一夜之间,大家对济南的印象都发生了变化,曾经的钝感之城突然焕发了活力,一如久居闺阁的美女露出了真容。”市民刘钦涛在文章中写道,“我们看到,空气更好了,交通更有秩序了,道路更整洁了,社区更美了,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了。”

钟倩是一名作家,她说,漫步在济南街头,很多市民悄然发现,身边的城市一下子变得更有序、更通透,更靓丽了。一曲曲跌宕激昂又温润人心的创城交响乐,让人们重新发现济南之美,在细微中感受民生的心跳,在蝶变之中看到城市的魅力,在向上向善中感知文明的光芒。

“感谢创城,畅通了拥挤不堪的交通,整治了过多过滥的广告;感谢创城,美化了街道小区,还城市一个清洁的空间;感谢创城,整治了马路市场,让马路整洁敞亮,还居民一个安静的所在;感谢创城,取缔了露天烧烤,还居民一城清新的空气……感谢创城,把期待变成了现实,让大家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我们爱着的济南,日新月异般的灿烂。”徐若曦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创城之变。

像徐若曦一样,很多市民用身边的变化讲述创城带来的变化。刘登美写道,小区取消露天集市后,噪声没有了,马路更干净了。这些创城带来的变化,市民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目之所及都是风景,随手一拍就是美图。”市民刘俊韬在文章中说,舜耕路上多了街角公园,修筑了步行道,这座城市愈发温馨。他用一首七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最后一段写道,“泉城百姓七百万/全民参与激情燃/文明使者你我他/创城必定梦成圆”。

除了街头美景,交通出行更加文明。“今年行人不闯红灯已渐渐深入人心”,槐荫交警大队段东中队中队长张春光说。在越来越多市民的主动参与中,济南的路口秩序正发生着变化。

李欣2年前休假出国,对欧洲的“车让人”印象深刻,回国后念念不忘,专门到网上搜索国内的情况,发现杭州做得不错。2年后的今天,李欣发现,在创城的带动下,济南也迎来了路口礼让行人的风气。在文章中,李欣愉悦地表示,“终于,我等来了念念不忘的回响。”

“有一种改变叫创城。天蓝、地绿、街净、人安,济南的改变看得见。”汤雷这篇文章得到130个回帖和点赞。有网友回帖:用事实说话,创城真的改变了很多。创城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坚持。

一篇篇文章,说的是身边事,拉的是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拉付出白加黑、连轴转,值了

“原来朝九晚五下班的妈妈,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已经快五十岁的她,创城没几个月,膏药却用了好几包”,作为创城基层工作人员的家属,孙墨琦在文章中讲述了创城工作者付出的汗水与辛劳。“几乎每天都是日夜兼顾的连轴转”,自打创城以来,城管老陈和其他队员每天几乎一刻不停地维持着辖区市容市貌的干净和整洁。谈到辛苦,他们说的最多的也是“获得感”,看着城市在自己的付出下越来越好,他们觉得值了。

在创城中,基层充分发挥各界创城热情,形成人人参与、全民共建的热潮。黄敏写道,在七里山街道,戴着“红袖章”的基层工作者是无声的宣传队,他们清理垃圾、发放创城文明宣传材料、协助管理交通、入户走访、隐患排查,孜孜不倦,精益求精。随着创城的深入,“他们多数人的肤色越来越黑了,双休日对他们来说已然很奢侈。”他们洁净了城市,带动了大家,“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用实际行动支持创城。”

王树林说,创城几个月下来,自己所在的睦和苑小区90号院变得有点不敢认了。除了变化,更让人感动的是基层工作者的为民情怀、立说立行。有一天晚上,办事处主任来到这个院里,了解到有棵枯树不安全,但没人敢动。这位主任立即打电话联系有关部门,第二天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市民杨伯清住在一个没有物业的单位宿舍,环境卫生以前全靠自觉,虽不能说脏,但也是乱、差。如今,这里有人管了,环境卫生大变样。周边老旧小区空中蜘蛛网没有了,乱停车不见了,道路隔离栏装上了,小型健身休闲场所多了……

在感慨变化大、便利来的同时,杨伯清对各级创城工作者和志愿者格外赞赏,“那么多的工作人员,那么多的志愿者不辞辛苦,不怕脏,不怕累。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努力,必将为文明城市的创建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将激励广大市民勠力同心,从我做起,奋勇攻坚。”

张福河是一名创城志愿者。看到住处附近十字路口一处路面破损,一些人因此“被坑”,“在创城关键时刻,我有这个义务修好”。他自费买来水泥等物料,用了3个小时修补好路面,时不时来查看路面是否已经干固。其间,使用了电焊,由于不熟悉操作,强光让他脸上和身上出现灼伤。他说,“我为创城出把力,欢欣快乐!”

创城带来的变化,部分地打破了一些人的老旧生活习惯,“阵痛”在所难免。多数市民相信整座城市的选择和努力,着眼长远,予以理解和支持,也是一种“付出”。同时,创城带来的变化,也让越来越多的市民认为,短暂的“付出”是值得的。

在创城的过程中,原来路边摊、露天大集被取缔,城市环境得到整改的同时,也有不少市民开始抱怨,“早饭不好买了”。贾玉华写道,这样的抱怨没有维持多久,原来的违规经营换成了统一经营的早餐车、农贸市场。“创城总的来说还是挺好的,多走几步去买菜又怕什么呢?”像贾玉华一样,不少市民在创城的过程中,慢慢感受到了城市越来越好的变化,心甘情愿地支持创城。

拉心情原来的焦虑,现在的自豪

于永军是胶东人,在济南生活已有43年。谈及过去的城市文明状况,他是“爱恨交加”,对现在的变化,可谓喜出望外。他说,今年以来,创建文明城出现了新气象——动真格的不怕硬、敢于碰硬;科学治、科学建、破立结合。创城让济南处处给人“士别三日”的新美感。“转业回苏北小城的老战友济南故地重游,与我一起站在八一立交桥上瞭望,边指点边问津,由衷地抒发了感观:变了,变了,济南像个大省城了。”于永军的笔下,喜悦之情自然流露。这篇名为《新美又见八一桥》的文章,得到近900个点赞,回帖85个。

“像我这样的老百姓,从焦虑到自豪,原来只差一个创城的距离。”张然在文章中说。原来的她是一个焦虑妈妈,担心孩子在雾霾越来越严重的城市中生活。但是创城以来,她变得越来越自豪,看着不断被取缔的露天烧烤,数着一天比一天多起来的“泉城蓝”,她释然了。

这样的自豪,也体现在济南人对外的交往上。“济南的交通环境真好,连火车站都这么有秩序,一点儿也不乱。”听着外地游客对济南火车站的夸赞,王安琪在文章中说,她觉得这很有范儿。

“生活并不在诗和远方,恰恰是在眼前。”潘庆照用文艺范儿的文章,讲述了一个留济大学生眼里的济南之变。最初,“我们把每一条像舜玉南区那样的马路市场都称为‘肝炎一条街\’,我们把济南的脏乱差归结为一句‘炸了重建\’……所有的主题都围绕这座城市配不上我们”。如今,这种年少的“轻狂”荡然无存。济南的巨大变化触手可及,提升了生活质量,让他感慨颇深,发自内心地为这座城市叫好。字里行间,透着稳稳的幸福和满足。

韩秀林则在《2017年,济南的秋天》里表达了同样的心情。回想起1997年初到济南,“脏、乱、土是我对济南的第一印象”。很多年里,当听到外地同学讲“济南是个大城镇”时,“我无力反驳”。这两年,济南在明显发力,迅速改变,展现出了以前少有的生机和活力,“如果再有人那样说,我一定不再闭口不说话,我会第一时间反驳,并带他们好好逛逛济南。”

拉收获这座城市真的变了

道不尽的变化,说不完的收获。凡是热爱这座城市的人们,都对济南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如数家珍,为此欣喜不已。

我们可以看到,经过这场创城战役,济南确实变了,变的不止是城市面貌,还有市民的精神风貌、文明素质与视野、境界。孙式建在诗歌《创城 风景这边独好》中写道:“让文明与泉城市结了亲,微笑着/面向世界,舞一曲盛世的霓裳。”这种大气与襟怀,正成为济南市民的“标配”。

“对一个人来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仅要靠自律,同时也离不开他律;对一座城市来说,现代文明方式的确立,也的确需要引领和规范。”朱文兴说,创城,对习惯于在县城般环境下生活的老济南,意味着一次凤凰涅槃。此次征文的跟帖中,99%予以正向评价,点赞创城带来的变化,支持济南创城,争做现代市民。

这种热忱,源于获得感,源于主人翁精神,源于对济南大发展大变化的热切期待,以及期待被逐渐满足后唤醒的初心。

“泉润济南迎蝶变,海右名城绽新颜……创建措施已常态,慎独习惯成自然。”网友“一泓清泉”在一篇文章的末尾赋诗点赞。“啊!济南梦,我的梦/创城迎来变革的风”,韩继联原创歌词《创城共圆济南梦》,说出了美好心声。文明正渗入这座城市的肌理,面子与里子共同生成好气质。这是创城的本意,也是文明的真正内涵。

先贤王阳明在为龙冈书院所做的学规中说:“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创城,恰如先贤所言。济南人“志”的回归与勃发,有目共睹。今天,这座城市立下现代文明之志,唤醒现代市民之志,不仅要摘获全国文明城的金字招牌,更将助力济南站上城市发展的新起点。“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全市上下共画同心圆,济南必将更美好! (李永 张静)

●章丘区圣井街道文明始于心创建践于行

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生活。圣井街道作为章丘区“一河二城”规划的新城区、对接济南的桥头堡,强化精神文明、提升街道形象迫在眉睫。街道狠抓机遇,将创城与精神文明创建、环卫一体化及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拿出魄力、形成合力展开创城攻坚。

魄力 新城掀起创城热

创城号角吹响,圣井街道迅速行动,誓师大会后以村为单位,查找问题、明确责任、制定目标、积极作为,制定时间节点,不推、不等、不靠。

宣传面面俱到,掀起创城热潮。为让创城深入人心,形成“人人知晓创城、人人参与创城”的良好氛围,街道、管理区、村,层层施压、传达创城要求;“小喇叭”每天循环播放《助力圣井发展,创建文明新城——致街道广大群众的一封信》、《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倡议书》;各村通过发倡议书、悬挂公益广告等形式,把创城要求传达给每一位老百姓;开展四德模范与文明户、文明村评选工作,以身边模范力量带领大家传承文明、崇德向善。

问题导向,精准发力。作为一个农村街道,圣井同样存在路边杂草丛生、“三大堆”随意堆放、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顽疾”。街道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敢于揭短、不怕丢丑,三招齐发向顽疾开刀。督查室加大督查力度,通过入村巡查、实地走访,查找、曝光各村存在的问题;聘请第三方对环卫一体化和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进行电话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每天一汇总,由主要领导批示转办;通过微信公众号“活力圣井”的“随手拍”模块,鼓励老百姓随时举报身边的不文明、不卫生现象。合力 持之以恒齐攻坚

创城关乎你我他,城市文明靠大家。

落实责任,携手联动促创城。第一次参与创城,圣井街道通过向经验丰富的街道学习,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圣井街道创城工作责任分解表》,将指标拆分、细化,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对照时间节点推进。

不待扬鞭自奋蹄,环境整治齐参与。环境治理是圣井街道创城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为全面提升环境,环卫工人们提高工作标准、增加工作时间,对脏乱差开展“地毯式”整改:垃圾桶全部检查维修、垃圾每天按时清运、小广告再“牛皮”也要清除、绿化带里的垃圾绝不放过、主干道清扫之余用水冲洗……与此同时,各村村委对村内的卫生死角进行排查、整治,村民自觉清理房前屋后的“三大堆”、杂草,改正垃圾乱堆乱放的习惯。

攻坚克难,志愿力量添柴旺火。圣井街道的共建单位章丘区住建委、住建委质监站、住建委百脉泉公园管理处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来到圣井街道各村,帮助环卫工人清理小广告、捡拾绿化带深处的垃圾,圣井街道的机关干部也自发参与其中。街道的青年志愿者们在创城工作中纷纷献力,走上大集向百姓讲解文明守则,宣传“红事新办、白事简办”的意义,号召讲文明、树新风……魅力 创城让圣井处处美

苦心人、天不负;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收获的是文明、和谐、秀美的新家园。几个月大刀阔斧的整改提升,圣井处处透着美。

“整治后的蒋家村原来这么美!”这是蒋家村党支部书记在圣井工作群里的感慨。不止该村,经过这段时间的奋勇争先,各村陈年垃圾清理了、垃圾清运及时了、“三大堆”摆放规范了、道路更顺畅了、老百姓生活更方便了。

公益广告装扮新城生活。创城以来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一处处妆点着大街小巷的公益广告,“讲文明、树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爱未成年人……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不仅营造了浓厚的创城氛围,更装扮了新城道路。

最美的风景是文明。车辆乱停乱放的少了,按停车位有序停车的多了;烟头纸屑随手扔的少了,垃圾箱的利用率高了;马路上鸣笛、插队、闯红灯的少了,自觉排队遵守交规的多了……●章丘区埠村街道借创城东风建美丽街道

路上的垃圾少了,路面干净了,环境美了,秩序整齐了……说起创城带来的新变化,人们脸上都露出笑容。如今,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不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助推社会文明进步,已成为每位埠村人的自觉行动。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曾几何时,违规广告、牌匾,因集市拥挤的道路,占道经营的店铺曾经困扰着埠村人。

自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埠村街道广泛开展辖区面貌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微信群、意见箱等媒体公开征集群众意见建议,让百姓提出问题,同时街道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通过网格员巡查发现问题,由创城办牵头组织各相关单位,逐个问题展开攻坚,用最短的时间予以解决。

实施三项综合整治。实施道路综合整治,重点抓好埠村路、09路和镇中大街治理,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制度,清理户外广告牌400多处,规范沿街商铺200余家,清理乱堆乱放360多处。投资50万元,完成09路和镇中大街道路两侧基础设施提升。实施驻地综合整治,以“八项整治、双项提升”为重点,坚持堵疏结合,突出集市治理,实行“退路进市、进市场”,取缔学校周边无证摊贩9家。实施村庄综合整治,开展争创“最干净村庄”活动,多元筹措资金,完成环卫一体化全托管,集中环卫所力量与各村密切配合,采取逐村逐街巷拉网式整治办法,清运“三大堆”、建筑垃圾等1000多处。此外,投资720万元对南凤等3个村3600亩基本农田连片整理提升;推进农村改厕1304户;夏庄村硬化街巷1.3万平方米。三项整治的开展让埠村街道形象明显提升,百姓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市民素质稳步提升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

75岁的老人高全基曾是村干部,在创城开展之初,他认为创城“不过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没多久,他所居住的村——徘徊村发生了巨大变化,高全基内心深受触动:“老百姓是创城活动的最大受益者,我也得尽尽义务、做点贡献。”于是,他每天走街串巷,发现问题后就到创城办公室反映。高全基的行动,得到了工作人员的积极回应。在各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他提出的100多个问题建议,绝大多数已彻底解决。如今的高全基,已经由“退休老人”变成了一名创城“义务监督员”,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到村里走一走,看看哪里还存在问题。

像高全基一样,埠村群众对创城的认识,从最初的观望、怀疑,到被动服务,现如今变成了主动参与。在埠村街道的大街小巷穿梭着“红马甲、迷彩绿、橙马甲”,他们是埠村街道不同成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有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退伍军人先锋队、环卫志愿者,他们来自不同的部门,但创城让他们聚到一起。捡垃圾、摆自行车、劝导交通,大街上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

干部作风极大转变

好的作风就是无坚不摧的战斗力、狠抓落实的执行力、众志成城的凝聚力。而创建文明城市,是对埠村机关干部作风的一次检验。

埠村街道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城领导小组,对街道所有村庄、街巷划分为18个网格、实施领导干部包网格制度,网格下面细分街长、楼长,任务层层分解,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格局。

街道分三个阶段,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店铺占道经营入手,围绕老居民小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餐饮街店等死角盲区以及主干道、河道、集市等沿边沿线等方面的问题,明确目标,细化标准,网格化排查,网格化推进,网格化落实,一抓到底。在抓好集中整治的同时,着力建立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治理成果。这一切,也极大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

●章丘区枣园街道全民参与谱写文明新篇章

创城工作开展以来,枣园街道以“八项整治、双项提升”为工作重点,以打造“最干净镇街”为载体,突出抓好环卫一体化工作,村居面貌显著改善,从源头上助推创城工作向“同创共赢”稳步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营造浓厚氛围 全民参与助创城

为营造“全民参与、人人有责”的浓厚创城氛围,街道着力调动起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参与创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各中小学不定期举行“小手牵大手、共创文明城”和“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创城宣传“进社区、进村庄”,先后举办“舞动枣园、助力创城”演出和送文艺进村,大力宣传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

结合创城活动开展,街道进一步把乡村文明行动引向纵深,广泛利用“道德讲堂”,讲身边文明事、宣传尊老敬老爱老优秀典型,结合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广泛开展“身边好人”的挖掘和评选活动,在36个村呈现出了树典型、学典型、超典型的良好局面;街道为民服务大厅和机关主要窗口部门,通过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积极为群众解难释惑,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强化综合治理 和谐环境顺民心

街道完善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妇女儿童维权的组织建设,着力在社会各界营造弘扬尊老、助残爱幼和维护老人、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浓厚氛围;注重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

同时,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该街道把“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作为及时为基层群众解难释惑的落脚点和突破口,从源头上破解百姓普遍关心的疑难事。专门拿出时间定措施、理思路,实施“领导干部接访制”,真正从源头上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使群众反映的问题达到“务实、高效、不拖延”的目的,街道推出“能办到的这就办、难度大的定期限”举措,力求群众的每一件上访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答复。

环境综合整治 舒展城乡新画卷

在对交通沿线落地广告牌清理、占道经营整治、乱贴乱画等进行清理的同时,街道坚持一手抓集中整治,一手抓日常管理,按照“集中整治与维护群众利益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户外经营户指定了专门的广告区,在群众生活区新规划建设了36处垃圾堆放点,并实行24小时保洁制度,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目前,街道已向城区居民集中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及时与驻地300多家商户签订了责任书,全面实施门前“五包”制度,并对驻地实行全天候巡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把占道经营和乱摆乱放等不良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

乡村文明建设 和谐新风扑面来

结合文化长廊、文化墙、“四德”榜、法治宣传栏建设等,枣园街道在36个村庄共计美化墙面6000余平方米;36个村全部建起文化大院、老年人活动室;建立集信息传播、教育培训、宣传队伍为一体的教育网络,多渠道、按类型、分层次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另外,街道在城区和36个行政村的显著位置设置公民道德建设宣传牌和大型公益广告;在所有行政村广泛开展“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媳妇”、“十佳文明户”、“十佳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大力推进以“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以农口为主要力量、以农广校为依托、民间专业协会为补充,健全了三级齐抓共管的实用技术培训网络基本形成,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学习,科技兴农氛围更加浓厚。●章丘区高官寨镇齐心协力唱响创城新歌声

高官寨镇紧紧把握创城目标、内容和标准,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突出抓好提升行业文明形象、城乡环境面貌、群众综合素质三个重点,谱写了一曲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创城赞歌。

镇容环境持续改善

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亮起,夜晚变得温馨,展现出小城镇的品位和档次;一幅幅背街小巷画卷的绘就,墙面变得色彩缤纷,更传播了正能量和文明新风;一片片绿化节点的添彩,五彩斑斓,有效提高全镇绿化景观效果;日渐增多的芳草绿树,衬托出高官寨镇的勃勃生机……

镇容环境的持续改善,将政府和老百姓联系在了一起,赋予了城镇浓浓的情意。环境的美化优化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更赢得了人心。

文明新风遍地开花

高官寨镇创城过程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工作内容、领域、载体、对象上抓好贯穿结合融入,坚持标准高、立意新、措施实,全方位推进、全领域覆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细落小落实。在公共场所、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等基层文化宣传阵地,运用电子显示屏、户外广告、橱窗展板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并开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

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从家庭、学校、农村和机关抓起,找好切入点,大力培育传承优良家风、校训、乡村文化,打造培育讲文明、树新风传播载体。将移风易俗作为改进、完善村级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全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一约四会”群众自治组织。大力宣传推广身边好人,加强“四德”建设,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在全镇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综合秩序大为改善

公共场所车辆有序停放,十字路口车辆礼让行人,垃圾按类投放,家门口的“三大堆”清理了,城市“牛皮癣”不见了,大街小巷敞亮了,所有的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围绕治安秩序整治,高官寨镇加强重点复杂区域、公共场所整顿,实行每天24小时动态巡逻;围绕交通秩序整治,组建了30余人的文明交通劝导志愿队伍,设立了交通路口文明监督岗;围绕市场秩序整治,对全区重点市场多次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市场秩序混乱、卫生状况差等问题得到了有力解决。

为强化环境综合整治,该镇关停无环评手续的“散乱污”企业,所有建筑工地实行封闭围挡施工,减少扬尘污染;市容环境整治方面,以主要交通干道、背街小巷、社区综合整治为重点,清理违规广告牌匾,清理各类垃圾小广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加大力度开展背街小巷、农村房前屋后“三大堆”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社会文化环境整治方面,扎实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综合整治校园周边网吧、电子游戏厅违规经营等,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志愿服务随处可见

在创城路上,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他们甘于奉献,不求回报,他们的足迹遍布在高官寨镇每条大街小巷,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环境保护、扶贫助残等各个领域,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志愿者。今年,高官寨镇“青禾”志愿者共参加志愿服务20余次,用自身的行为感染身边所有人,传递社会正能量,把公益向善的服务理念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策划/袁致甲 孟凡庚 李景体 ■采写/王永 韩磊

胜利大街建设中的“口袋公园”。(刘阳 摄)建南市场整治后(黄佳杰 摄)

纬十一路商业街占道板房变身文化宣传墙。(张龙 齐爽 摄)

马山路又恢复了原本宽敞的面貌。

许商街道执法队员在向商贩讲解政策。西营西街又“回来了”。(李小梦 摄)

马路,本是行车走

路的地方,却因各种原因一度成了“马路市场”,广受诟病。自济南市开展创城工作以来,影响交通的占道经营被取缔,烟雾缭绕的楼下餐饮店关了门,见缝插针的摊位不见了,为摊贩找出路的农贸市

场建了起来,原本敞亮、干净

的马路又回到了我们

身边——

市中区胜利大街

小吃街变身“口袋公园”

红枫园、丁香园、玉兰园、紫薇园……一个个颇具诗意的名字,代表着已初具雏形的10处“口袋公园”,吸引着过往市民驻足观赏。走进市中区胜利大街,满眼皆绿的景色、修葺一新的文化墙让居民流连忘返。然而就在短短几个月前,这里的景象却远远不是这样。

提及全市有名的几条小吃街,胜利大街马路市场绝对占有一席之地。这条长500余米的马路市场自发形成已有20多年,曾经聚集着油泼面、土家酱香饼、米线等各地小吃,同时也因私搭乱建严重、环境脏乱差、消防安全隐患和交通不便等被频频吐槽。对此,家住德胜南街小区近40年的李女士感触颇深,“每

天早上4点多,拉卷帘门的声音把我吵醒,高压锅、豆浆机的声音陆续出现,楼下商户5个锅同时在炒菜,油烟都跑到我们家里了,一直到凌晨1点多啤酒摊收摊,这才能清净点。”为此,李女士家一直不敢开窗户,楼上原来20多家老住户现在搬离得只剩3户,有商户租了附近的房子,在家里灌装了十六七个煤气罐,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周围居民一直担惊受怕。

“以前跟别人说住在这里都不好意思,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变化之大让我们都觉得惊讶。”辖区的“蝶变”,源自于今年以来的集中整治。6月中旬,市中区取缔胜利大街“小吃街”后,7月中旬对100户左右私改门窗的业户开展封门堵窗行动,并于8月启动道路改造工程。“这改变的不仅仅是辖区的环境面貌,我们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现在没事就愿下楼逛逛,看到道路敞亮了,我们的心里也跟着敞亮了。”

历下区建新南路

终于不再出门就堵了

“以前骑电瓶车的年轻人都不好通过,别说推着小推车的老年人了!”张玉现在租住在历山东路一小区内,一提起马路市场就打开了话匣子。她所说的,正是周边居民抱怨多时的建新南路马路市场。

建新南路隶属建筑新村街道,东至山大路,西至历山路。因周边小区建成时间长,配套又无法跟上,从上世纪80年代初,在建筑新村南路附近就自发形成了集市,后来逐渐集中到这条马路上。“马路有多长,市场就有多长。”张玉告诉记者,“货物摆到行车道上,成天看着环卫工人在清理垃圾,可地上的油污清理不掉啊!”

近几年来,历下区建筑新村街道已逐步对此处马路市场进行改造提升,按照市区道路综合整治的部署,陆续取缔150多个占道摊位,拆除乱搭乱建70多间。今年以来,建筑新村街道又继续加大力度,拆除取缔沿线90余家小商户,彻底扫除人行道路面障碍。拆除结束后,根据创城工作部署,从东到西对建新南路1000多米墙体进行粉刷,墙体采用水墨绘制,主题是文明城市创建相关内容。

“现在不一样了,路通了,街面也干净了,终于不用刚出家门口就‘堵\’了!”张玉竖起大拇指。记者了解到,建筑新村街道已在山大南路、建新南路及周边区域新建、提升便民店铺11家,方便居民购买肉菜、水果,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槐荫区西市场商圈

家门口的便利一点都没少

9月13日早上7点,家住纬十路15号的李月云在小广场练完舞,带着热腾腾的早餐回到家。这次,她的早餐不再来自经三路马路市场上的小贩,而是来自小区旁新开张的超意兴快餐店。

西市场街道办根据经三路马路市场的情况特点及居民需求,对于

不合手续、油烟扰民、占道经营的店铺坚决取缔,对经营手续齐全、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的蔬果店、肉菜店、餐饮店等予以保留并引导整改,百姓依旧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便利的服务设施。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相隔不远的纬十一路小吃街上。这里最初是一处简易的马路市场,后期经营业户为经营方便沿着路边搭起板房。如今小吃街取缔后,原本不足10米宽的纬十一路增宽2米,方便了附近居民出行。昔日破旧的房屋变成整洁而且内容丰富的文化墙,马路环境彻底大变样。

长清区马山路

“退一步”生意更好做

“道路顺,人进厅,车走人行都轻松。”这句顺口溜是长清区马山路经营锣鼓生意的王怀礼根据近期马山路的变化创作的。在创城过程中,通过“退一步”,这个被人诟病的马路市场不再梗阻,宽敞的双向四车道终于恢复了原貌。

马山路两侧是长清城区售卖花鸟鱼虫的聚集地,有自发形成的夜市,道路连接步行街,本来就人多车多。马山路市场自发成立了十多年,每天来采购的人员络绎不绝。路边的摊点习惯将商品摆放到店外招揽生意,原来的双向四车道几乎变成了两车道。每到上下班时间,出行路

上的嘈杂拥挤成为令附近居民头疼的难题。今年创城期间,马山路夜市、路边店退路进厅的治理举措让这个市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经过前期的调研摸排,长清区城管(执法)局发现,马山路近半数的经营者都存有店面占用店外空间、无店面占用人行道的行为。此外,由于这条路是城市次支道路,出行高峰时人车混行,周边村居混杂,管理难度较大。通过发放取缔通告,城管队员分组进店做工作,有的店主担心进厅后生意受影响,城管队员就通过讲案例,给经营者吃定心丸。有的路边摊本来就没有门店,他们就协助店主联系场地,争取优惠政策,真诚的帮扶感动了众多经营者。“退一步,路更宽,生意更好做”,在马山路做了十年生意的高军再也不用每天把货物搬进搬出,整天待在外面招呼客人了,“道路环境好,客人来得多,现在收入不降反升。”

商河县兴隆街

定时定点经营市场更规范

连日来,家住商河县许商街道兴隆街北头的居民李明发现,周围的出行环境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车辆整齐地停放在停车线内,路上行人车辆畅通无阻。然而几个月前,这里还有很多占道经营的商户,扰乱了道路秩序。随着创城的日益深入,许商街道对马路临时性市场经营加大了整治力度。

“以前这里一到下午孩子放学和晚上下班的时候,就有很多卖菜的商户把摊子摆在路边,停车买菜的人多,放学的孩子也多,路上车辆乱行,安全隐患很大。”兴隆街临街小区的老居民们对此怨言颇大。“现在好了,自从小商户得到整治,路上车辆畅通无阻,回到家也没有那么嘈杂了,真的挺好。”随机采访了周边的几位居民,大家都对该街道的马路市场整治赞不绝口。

“我一开始对这种整治也是不理解,但街道工作人员给我反复讲政策、明道理,让我认识到我的这种行为既给行人带来不便,也给城市形象抹了黑,从今往后我们一定按要求守法经营。”长期在此摆摊的吴女士对马路市场整治给予了充分理解。据了解,许商街道对马路临时性市场进行整治,对长期经营业主规定时间,8:00之前和18:00之后允许经营,白天对马路进行巡查,不允许商户摆摊。同时,对原先随意摆放的商户规定地点,允许在规定时间内在富民路与兴隆街交叉口以北经营。

历城区西营镇被“挤没”的老街回来了

每逢农历四、九是历城区西营镇传统大集开市的日子,已延续百年,集市贯穿镇驻地中心区域的西营老街和西商业街。今年8月,西营镇将大集迁移,从西商业街和老街迁至南商业街和建新路南侧。

在迁集过程中,为确保摊贩利益和公平公正,该镇成立集市管理办公室,成为迁集过程中的“第三方”,预先给摊贩下发迁移通知书和摇号顺序牌,同时对大集新址摊位进行规划设计。8月7日至9日,集市管理办公室将大集分为蔬菜水果、生鲜肉类、布艺农具等15种业态,分批分次进行摊位“摇号”。8月10日,西营大集迁移后的第一个赶集日,无论是大集摊贩还是逛集的商客都没有受到影响。随着大集的迁移,原本被“挤没了”的西营西街恢复了干净整洁,该镇给道路重新划线、安装隔离护栏,并增设了交通信号灯。(本报记者刘阳 黄佳杰 张龙 邵明红 王宝静 李小梦)

为了让斑马线真正成为“安全线”,市交警支队昨天公布市区新增34处电警设备,其中有33处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抓拍,这些点位全部位于车流量较为集中的路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违法者罚款50元、扣3分。

新增的33处不礼让斑马线抓拍点位

经十路与舜耕路路口(东向西、北向南、西向东、南向北),经十路与千佛山路路口(东向西、北向南、西向东、南向北),经十路与历山路路口(南向北),经十路与二环东路路口燕山立交桥路口(西向东),经一路与纬二路路口(东向西、北向南、南向北),北园大街与济泺路路口(北向南),明湖西路与顺河西街路口(南向北),济泺路与堤口路路口(北向南),经十路与纬一路路口(东向西、北向南、西向东、南向北),经二路与纬二路路口(南向北),经四路与纬二路路口(北向南),经十路与纬五路路口(东向西),经十路与纬十二路口(西向东),经六路与营市街路口(东向西),经六路与纬七路路口(东向西、南向北),经六路与纬八路路口(东向西),花园路与洪家楼南路路口(东向西),二环东路与花园路路口(南向北),经十路与舜华路路口(南向北),工业南路与开拓路路口(西向东),工业南路与颖秀路路口(东向西)。

(本报记者 侯月)

新闻推荐

判决1案促使111起集团诉讼案件和解撤诉章丘法院“判例引导+法官提醒”做法受欢迎

遇到人数和案件数量众多的集团性诉讼,如何实现“又快又好”的审理效果?章丘法院实行“判例引导+法官提醒”的做法,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马玉花原系章丘区某金融机构代办员。2012年马玉花代办资...

章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章丘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