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玉皇庙镇召开大棚新设备新技术推广现场会 种菜老把式收65个村支书当“学生”
◥今年春季太平庄村新规划大棚园区100亩,建设日光温室7个,袁志生的大棚就是其中之一。近日,商河县玉皇庙镇在太平庄村召开大棚新设备新技术推广现场会。在大会上,主角不是参会领导,也不是业内专家,而是太平村大棚种植户袁志生。当天,他不仅介绍了自己的经验,而且还“收了”65个村支书当“学生”,希望他们能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农民兄弟受益。
今年春季,太平庄村新规划大棚园区100亩,建设日光温室7个,袁志生的大棚就是其中之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王昊
这个菜农不简单 种大棚菜用上轨道车
袁志生今年51岁,是个种菜“老把式”,在大棚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不过,老袁种大棚,可不是凭借“蛮力”,而是诸多的“巧劲”。在种菜过程中,他别出心裁,较为广泛地采用了相对体系化的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并因地制宜进行了改进,形成了自己“六大绝技”。
平时他话不多,但一说起这些高科技,却是滔滔不绝,一开口就征服了在场的人,尤其是65个大棚村的村支书。
“我这个棚是今年春天投资20余万元建成的”,种植户袁志生说,“主要种植彩椒,目前已经成熟开始陆续采摘售卖了”。
说罢,袁志生就坐上棚内的轨道车,发动车子前进后退,轨道车如履平地、进退自如。“别小瞧这辆车,能拉一千多斤呢,拉一趟能顶十个人工”,老袁说道,“我打药、运输都靠它,省时又省力,好用得很!”前两天,老袁坐轨道车摘菜的视频发在了抖音上,没想到还一下火了。“自从用上了轨道车,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轻轻松松运货,舒舒服服赚钱!”老袁乐呵呵地说。
随后,袁志生话锋一转,又指着大棚里吊起来的塑料薄膜说道:“大家别小瞧这层小薄膜,作用可大着哩,不仅能防冷风,还能防水蒸气冷却往下滴落水珠,水珠容易让辣椒生病减产,安装上这个塑料膜,就能大大提高辣椒的产量。”
“大家都知道温度对棚内种植作物影响很大,我用手机就能知道棚内温度,并且还能控制出风系统”,袁志生骄傲地拿出手机向支部书记们展示,“大家还别不信,安装了智能化的自动放风机可以根据棚内温度变化自动开关风口,信息费一个月只花一块钱,手机设置温度即可实现自动化控制,实现温度实时查询和故障及时提醒,避免因停电和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
“大家来到我的大棚种植区后,可能也纳闷,怎么没找到挖的水井,现在我来告诉大家,我的大棚没有井,就是用水肥一体自动化系统,采用滴灌的方式,送到每棵辣椒苗旁边,精准浇灌精准施肥,动动手机就能办了,根本就不用人盯。”
“前一阵子下雪,大家可能都听说了周围地区有好多大棚都因为雪大,棚塌了,我的大棚就没事,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袁志生还卖了个关子,指着棚内中间多加了一排支撑柱说道,“就是因为我的棚里面有三列支撑铁柱,别的棚里只有两列,下大雪一点都不受影响,还能抗震呢!”
袁志生跑到大棚外,指着大棚上覆盖的棉被说道,“大家看看我的棉被,不用人工卷,摁一摁开关,就自动覆盖自动卷起,大大保障种棚户的安全,安装上之后,就再也不用去爬上爬下了,节省了时间,还能让辣椒有更充足的光照,增产增收。”
原本老农民 成了技术推广员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黄孙庄村支部书记李世海说,“回去我一定好好跟本村的大棚种植户讲讲,领着他们来看看,好好学学老袁的新技术。”
“这些新技术实实在在地给种棚户省了钱、省了力”,许寺村支部书记许秀军看着大棚轨道车赞不绝口,“村里还有好多种植户靠人工在棚里运输,回去后我一定给他们推广推广,省大力气了!”
现场会上,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吕明、镇党委书记李孝玉共同为大棚种植户袁志生颁发“技术推广奖”,并颁发1万元奖金,聘请袁志生为技术推广员,负责为全镇种植户讲解推广新技术经验。
袁志生激动地表示:“我一定不辜负领导和乡亲们对我的厚望,今后将把我知道的新技术、总结的好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和我一样的种棚户,让玉皇庙有更多的农民受益新技术!”
玉皇庙镇党委书记李孝玉说,小发明、大收益,小技术、大作用,小经验、办大事。他说,开现场会的目的就是来向袁志生学习,参观新技术、学习新经验。下一步全镇的农业发展方向将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型,最大程度地减少劳动力、劳动量,最大程度的智能化、自动化,既省工省力又大大提高蔬菜品质。同时,各村和各经营主体要积极采取注册协会、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方式,争取项目帮扶资金,大力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新思路、新技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郝倩)倡文明树新风,也可以是“有形”的。在商河县怀仁镇,就有这么一个“怀仁大礼堂”。这个礼堂分为乡村...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