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探索育人新路径,将劳动教育“课堂”搬到“田间”“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成长更立体
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在采摘棉花。
商河县第二实验学校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内播种。
翻土、种植、浇水……近日,商河县第二实验学校校园西北角的劳动实践基地里,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种植大蒜,旁边的白菜、辣椒等多种瓜果蔬菜正等待收获;而在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学生们则正在采摘辣椒和棉花……在商河县中小学开展的劳动教育课上,学生们在自己的“责任田”中,化身“小农民”细心培育自己种的蔬菜,切身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同时,学校通过劳动教育给了孩子们一个观察与发现、付出与收获的自由空间。
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构建起本土化、体验式课程体系
体验不同职业、传承传统技艺、学习家务劳动……在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每个班每周一节劳动教育课,有课堂教学与实践劳动两种授课方式。据介绍,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室的8位老师经过前后两年的实践探索,从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体验劳动过程、掌握劳动技能、尊重劳动成果入手,建立校本化的体验式劳动课程体系。
学校还在不同年级开展了不一样的劳动教育活动,专门针对1-3年级学生设立了整理书包、系鞋带、叠衣服等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比赛项目。通过比赛推动课程,让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高。四、五年级学生则是以校园劳动为主,例如到校园中清理绿化带中的杂草,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体验劳动的快乐,同时也让同学们亲身体验“我让校园更美丽”的主人翁意识。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商河县第二实验学校在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中,本着“家校共育”的思路,坚持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进行劳动,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务劳动主动做”的氛围。为了检验学生们的家务能力,学校在低年级开展了“我行、我能行”自理能力大赛,比赛共分三项,分别是整理书包、整理衣服、穿鞋子系鞋带,这三个比赛项目都是同学们在生活中需要掌握的必备本领。比赛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们的劳动能力和综合素养。
学校从“家务劳动”“校务劳动”“社会劳动”三个方面开展活动,使学生们在劳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身的劳动能力和综合素养,通过开展社会公益劳动等,积极引导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商河县第二实验学校通过打扫室内外卫生、管理班级绿植区、收集废纸送回小黄狗回收装置、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等,积极引导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还专门开辟了绿植区域和清洁区域,让各班级认领清洁区和“责任区”,教学生如何管理、清洁和精心呵护,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亲历劳动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真正实现了“自我服务”。校园里建起劳动实践基地学生走出课堂当起“小农人”
“我从种蔬菜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知道了粮食的珍贵。”商河县第二实验学校八年级一班学生孙建友表示,自己在劳动课中学会了很多的种植知识,以前只知道蔬菜是什么样,现在知道了蔬菜是怎么生长的,同时知道了劳动的辛苦,回到家后会主动帮妈妈干家务。
在商河县第二实验学校,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到劳动带来的乐趣,学校专门在校园西北角开辟了一块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教师和年级为单位分成九个劳动实践区,学生们在各自班级负责的土地上松土、种植、浇水、施肥等。
“按照学校原来的整体绿化、美化方案,劳动实践基地本来是一个牡丹芍药园,考虑到学校劳动实践需要,学校专门将其改建为劳动实践基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劳动实践体验。”学校校长王其良表示,劳动实践基地占地约5亩,以教师和年级为单位分成九个劳动实践区,从2016年投入使用至今已经种植过40多种瓜果蔬菜,有番茄、辣椒、茄子等茄果类,白菜、生菜、空心菜、油麦菜等叶菜类,还有扁豆、芸豆、豆角等豆荚类和地瓜、土豆、萝卜等根茎类蔬菜。基地北侧和西侧栽种了30多棵香椿树,取其“门前一树椿,春菜不担心”之意,全部由学生直接参与种植和管理。
据介绍,学校每个年级每周都会开设劳动课,在劳动课上,低年级组的同学由老师带领参观劳动实践基地,认识各种瓜果蔬菜,丰富知识储备;中年级组的同学参与到劳动实践中,从最初的翻地播种到浇水施肥再到收获,全程参与。初中部的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各种农作物和植物的习性、营养成分等,培养健康饮食、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学校设置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的目的就在于让学习不止于课堂,带领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去观察、实践,领悟人生的真谛,并在劳动过程中体验劳动者的辛苦,珍惜劳动成果。”王其良介绍,学校还会把收获的蔬菜等奖励送给进步大或者表现优异的学生,也正因为有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经历,学生才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孩子们更是从‘田园课程’中学到了生物、种植、数学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而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也开辟了专门的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以“体验”为切入点、“实践”为突破点、“融入”为关键点、“课程”为着力点,努力追求适合学校发展和师生健康成长的劳动教育课程新样态,最终确定了三个层面六个方面三项目标的“363体验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即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多元协同,按照低中高三个学段开展六方面的劳动教育内容,最终实现三项劳动教育目标。在实践基地中学生们种大蒜、摘辣椒、采棉花等,培养了自身主动劳动的意识,同时丰富了知识。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学生在真实劳动中全面成长
走进苹果园、桃园,认识各种农作物,给它们拔草、松土,了解瓜果的生长条件、培育及生长过程;在基地指导员的讲解下,懂得为了让果树生长健壮、果实大小均匀,年年丰产,果农们往往会采用拉枝、扭枝等方法;进入瓜棚,了解“小蜜罐”——无花果的各种知识……近日,商河县殷巷镇中心小学组织五年级学生走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四杨庄园,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借助四杨庄园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在这广阔空间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神奇,知道了果实的来之不易。
近年来,商河县教育和体育局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为抓手,以“劳动课程、专项任务、劳动基地”为核心要素,从“自我服务”“家务劳动”“校园劳动”“田园劳动”“公益活动”五个方面开展活动,建立创新劳动教育机制,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建立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系列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劳动中的育人价值,积极宣传新时代劳动精神,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普遍重视、共同参与、多方联动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自劳动教育开展以来,商河县教体局结合商河县实际,利用天然农业资源农场、梨园、枣园、西瓜、蔬菜种植基地等,遴选、培育县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指导、改建具有一定条件的劳动实践场所,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为学生展示真实劳动场景,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
“劳动教育不仅能增强青少年体魄,锻造其品质,磨炼其心性,更能培育青少年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商河县教体局负责人表示,随着商河县劳动教育常态化开展,“劳动最美丽”的种子也将会深深扎根于广大青少年心中,指引他们的人生航向,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文/图 本报记者 史春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侯月)为抗寒,烧煤给大棚增温,又因怕冻伤蔬菜,未采取通风措施即派工人进棚抢收蔬菜,致使4名工人一氧化碳中毒。...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