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长期就业 一户稳定脱贫商河政府公益岗位吸纳1185名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商河贫困户在扶贫产业大棚劳作。 (张敏摄)
近日,在商河县沙河镇陈围子村的大街小巷上,一群贫困户正热火朝天地清理村庄“三大堆”。
“很多贫困户家中都有病人,或自身行动有限,不能出去打工,我村就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集中起来,根据各自的劳动能力,安排到检测点值班、‘三大堆’清理、绿化苗木浇水、秸秆禁烧巡查等岗位上,每天记劳动量,今年的光伏项目收益就根据劳动量发放。”陈围子村党支部书记于泮升介绍说。
为避免“被脱贫”,拒绝“养懒汉”,沙河镇充分利用产业扶贫项目收益,脱贫攻坚以来,商河县扶贫办积极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切实稳定贫困家庭收入,有力保障剩余贫困人口能脱贫、已脱贫人口不返贫。
根据部分贫困人口体弱多病、缺乏就业竞争力、不便远离家乡等实际情况,该县鼓励政府公益岗位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安排贫困人口到政府公益性岗位就业。实现“一人长期就业,一户稳定脱贫”。变“输血”为“造血”,科学设置保洁保绿、治安巡防、集体产业巡护等岗位,疫情期间还设置执勤值班岗,优先安置因疫情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人口就业。截至目前,商河县政府公益岗位共吸纳1185名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与此同时,该县有针对性地开发村级公益性扶贫专岗,积极加大扶贫公益岗位的开发力度,开发一批公共卫生、宣传防控、服务救助、集体产业巡护等多种类型公益岗位,使继续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劳动意愿但劳动能力较弱或其他原因不能外出务工、不能在当地从事产业务工的人员,通过有偿劳动或有偿服务,实现“家门口就业”,激发贫困人口靠劳动脱贫增收、靠劳动赢得尊重的意识,补齐精神扶贫短板,增强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商河县有众多扶贫车间,该县扶贫办鼓励扶贫车间、就业扶贫加工点根据用工规模和贫困户实际情况,实行错峰上班或居家加工等灵活务工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公益岗位促就业,勤劳脱贫有动力”的氛围,彻底改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将原来“墙根儿底下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懒汉变为“不等不靠勤劳动,凭借双手真脱贫”的勤快人,贫困户实现了增收,村居环境得到了改善,贫困户的精神面貌一天比一天好。
(本报记者张敏通讯员姜国强)
新闻推荐
早早地排长队等叫号,终于轮到自己时却因材料不全无功而返——生活中,不少人在办事时都遭遇过这样的尴尬。随着近些...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