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赋能”深化产业链条 绿色能源+唤醒“沉睡的风景”

济南日报 2019-05-16 11:33 大字

北纬37°温泉悠养小镇(李臣 摄)商河特色花卉—红掌温泉花乡景色宜人。 生态旅游(大沙河)

商河县是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温泉之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秧歌之乡、山东最佳投资城市。

在工业方面,该县以特色产业为引领,重点打造现代工业聚集区;在农业方面,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引领,重点引进现代高效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一二三产融合项目,打造乡村振兴的商河样板,剑指现代化省会强县。

这里是名不虚传的温泉花乡,拥有江北最大的红掌种植基地、亚洲最大的多肉植物繁育基地;这里同样是活力迸发、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宝地,全力打造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以温泉为特色的健康养生休闲度假区、以特色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工业聚集区,向着建设现代化省会强县的目标加速迈进。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商河县将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活县、人才兴县“16字”发展方针,不断完善“1383”工作体系,全力提速新旧动能转换进程,助力千年古县华丽蝶变。

全力培育新兴产业加速产业结构提档升级

产业兴则商河兴,产业强则商河强。商河县将坚定不移抓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商河县将坚持高端定位,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培育医药化工、高端装备两大工业主导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化工产业园,完善提升高端原料药产业基地,开工建设创新药物产业示范园,打造医药化工产业平台;完善提升环保节能材料与装备特色产业基地、特色装备制造工业园一期项目,开工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园、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特色装备制造工业园二期项目,打造高端装备产业平台;加快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建立工业大数据平台,加强工业企业运行监测,推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激励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倒逼落后企业转型升级或淘汰退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例如,商河经济开发区围绕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循环经济等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对接京津冀、济南市区产业转移和高新区生命科学城企业孵化,在2018年建成特色装备制造工业园一期、济南(商河)高端原料药产业基地、环保节能材料与装备特色产业基地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基础上,将于2019年着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园、创新药物产业示范园、特色装备制造工业园二期等特色专业园区,为企业实现拎包入驻,助推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平台。目前,2019年一季度签约项目中,有9家生物医药企业已签约入驻济南(商河)高端原料药产业基地。

成立“专班”招大引强“筑巢引凤”蓄力新动能

为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商河县对接新旧动能转换方向,把“双招双引”作为一号工程,制定完善全县“双招双引”推进机制和考核体系,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扩开放,抢占发展制高点,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跑出发展加速度。

一年之计在于春。3月5日,商河县隆重举办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实现了包括美国康宁在内的14个项目与商河“联姻”,计划总投资约185.49亿元。除了美国康宁,还有总投资50亿元的蓝城集团御泉桃源商旅综合体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三一筑工装配式生产项目、总投资28.01亿元的国药(商河)医康养健康城项目、总投资28亿元的世茂集团特色商业中心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广场项目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纷纷选择落户商河,让该县“双招双引”工作实现完美开局。

据悉,商河县“双招双引”工作立足“发挥三大优势,补强三大短板”,深入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加快引进一批龙头带动项目、配套协作项目、高层次人才和平台载体,提质量、增效益,为济南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添砖加瓦。

该县精准发力,由农业农村局、经济开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等9个单位牵头,分类别成立现代高效农业、医药化工、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物流、医疗康养、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现代金融、招才引智9个招商专班,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优质企业和过百亿元大项目、好项目。同时,创新招引方式,通过以商招商、平台招商、海外招商、资本招商不断扩大“朋友圈”。

在招才引智方面,商河县建立健全“1+3+N”人才政策体系,深化“人才+项目”模式,推进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用好人才专员和人才驿站,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提供“一揽子”服务,以人才“少跑路”激发创新创业“加速度”。与此同时,加强同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等合作,加大高层次人才寻访引进力度,独建、共建科技研发、创新创业等人才平台载体,加快科技成果在县域转移转化。建设“无煤化”示范县让民心更暖天更蓝

在商河县,动能转换不仅关乎产业,还蕴藏着暖暖的“民生温度”。

推进冬季清洁取暖,一头牵着百姓温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商河县围绕“打造全省首个清洁取暖无煤化示范县”目标,坚定“生态立县”发展思路,结合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整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商河经验”,并成为全县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力助推器。

今年3月5日至6日,首届中国农村清洁供热大会在商河县举办,来自国内外240余名嘉宾齐聚千年古县,探讨农村清洁取暖现状、面临问题以及成功经验等主题。商河县是国家级生态县、中国温泉之都,该县立足本地取暖现状和资源优势,实现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参与,打破“观念、技术、资金”三大瓶颈,采用“地热+”集中供暖和“空气源热泵+”分散供暖两种模式,建立地热利用和清洁能源监控两个网络,实行清洁供暖与建筑节能并举,努力走出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清洁供暖方式。

自2017年开始,该县先后实施六项示范工程,如怀仁镇开展中深层地热集中供暖试点,打造地热取水井和回灌井各一口,为该镇3所学校、卫生院、敬老院、住宅小区、中心社区、镇政府机关、便民服务大厅共计6万平方米进行供热,平均供热温度达到18摄氏度以上,获得群众赞誉,为乡镇驻地集中供暖提供了样板。

地热供暖等技术不仅应用于居民生活,也在商河县的产业发展中得到广泛推广,并不断推动着该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在商河县20万平方米温泉花卉产业基地,地热智能连栋温室大棚看起来白茫茫一片,很是壮观。走进大棚内,种类繁多、憨态可掬的多肉植物映入眼帘。该项目建有20万平方米地热智能连栋温室等配套设施,年可替代标准煤4000吨,可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借助地热供热优势,商河已迅速成长为亚洲最大的多肉种植基地和江北最大的红掌生产基地,以此为基础举办的花卉园艺博览会已连续举办3届。其中,2018年的花博会带动全域旅游127.6万人次。

目前,商河县生态红利越发明显。2018-2019年采暖季,该县推广洁净型煤2万吨,比上一采暖季低1万吨,据调查,推广空气源热泵是一个重要因素。2018-2019年采暖季,全县未报告一起农民取暖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清洁供暖的安全效益开始显现,促进了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18年,商河县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227天,同比增加49天,优良率62.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79,位列济南市各区县之首。2018年,商河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级生态县”,成为该县助力招商引资的一张亮丽明片。

出现代农业新路子打造乡村振兴的商河样板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商河县还将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2019年1月4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18山东特色产业镇“乡村振兴示范镇”名单,全省共有25个乡镇入选,商河县贾庄镇赫然名列其中。不仅如此,刚刚过去的2018年,商河县入选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商河花卉入选济南市十大农业特色产业、玉皇庙镇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镇……未来几年,商河县将主动对接济南“携河北跨”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在济南所需、商河所长的结合点上下力气,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县向新型农业强县的跨越。

2018年,投资24亿元的全市首个田园综合体——佰泽·泉韵乡里开工建设,成为商河县农业从旧动能向新动能转换的新标杆。而在玉皇庙镇,另外一种农业模式也在探索之中。2019年的春节,玉皇庙镇史家村的村民过得与以往不一样——跨越数千公里的大陆,他们把丰满的西红柿摆上了北方邻国超市的货架。仅去年,史家村四分之一家庭的年收入超过20万元。在这里,一座1000亩的大棚产业园拔地而起。

未来,商河县将依托优势特色种养基地,大力发展农业园区经济,塑造园区型农业新业态,在更高标准上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推动人才、土地、资金、产业在园区集约汇聚、良性循环。该县将充分发挥各类农业园区的平台承载功能,差异化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的田园综合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造新供给、引领新消费,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发展高端阵地,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杜志强 张鸣崔维波)

新闻推荐

这些新型职业农民不一般

小麦收获(李旭东摄资料照片)刘荣章在花博会现场的韭菜展位。(李冬阳摄)郭其春正在查看稻苗。(王宝静孟祥英摄)家庭农场主刘...

商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