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新型职业农民不一般

济南日报 2019-05-13 11:32 大字

小麦收获(李旭东 摄 资料照片)

刘荣章在花博会现场的韭菜展位。(李冬阳 摄)

郭其春正在查看稻苗。(王宝静 孟祥英 摄)

家庭农场主刘荣章:

创品牌上规模建起“高大上”韭菜种植基地

济南市区跨过黄河,一路向北行驶,在省道248线两侧,处处是旖旎的田园风光。在商河县玉皇庙镇,紧邻省道248线,有一大片韭菜种植基地,在这个名为“琦玮家庭农场”的“世外桃源”里,一位朴实敦厚的农民,诉说着他艰辛的“新型职业农民”之路。

“逆流而上”,弃商从农学种植

他叫刘荣章,商河县玉皇庙镇刘西村人,上世纪60年代生人,年轻时开过小型面粉厂,做过沙石料生意,干过运输水果的买卖,打拼了大半辈子。几年前,他敏锐地感觉到,农业的风向在变,农业才是朝阳产业。他也明白,农产品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效益才能稳定。经过多方考察,他了解到济南以北没有大面积种植韭菜的基地,但质量安全的韭菜在大城市需求量非常大,如果能够建立一个韭菜基地,效益十分可观。于是,他决定承包土地种韭菜。

“我是一个农民,就是要回归土地。别人都说我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50来岁了,怎么还这么折腾。本身没种过韭菜,常年打工挣钱,怎么可能干得成?我不信这个。人就要敢闯敢干,和年龄没有关系,我就是要拼一把。”刘荣章心里总有一股韧劲儿。

一开始阻力大,家人觉得他不务正业,异想天开。刘荣章没告诉外出打工的妻子,偷偷承包了村里的40亩地,于2013年初引进了河南“富韭”韭菜品种开始种植。创业开头难,当年韭菜行情很好,但老天好像爱开玩笑,一股寒流不期而至,快上市的韭菜受了霜冻,颜色不鲜绿,价格上不去,当年投入几乎全赔了进去。

“我不服气,开头不可能一帆风顺。吸取了教训,再多名堂也不怕了。”2014年,他竟然在原有基础上又扩大规模,把基地扩展到60多亩。每到收割季节,村里几十个剩余劳动力都在刘荣章的地里忙碌。但由于韭菜品种落后、种植技术欠缺、熟练工少等原因,他没白没黑地忙了一年,几乎也没赚到多少钱。

勤学创新,坚持不懈图振兴

“传统路子大家都走,能成功才怪。必须要创新,不光要技术创新,关键是理念。我虽然50多岁,但还是要多学多看,不能落伍。”2014年,县农业局组织新型农民培训班,他听说后,主动找到镇农办,要求报名参加。此后无论是镇上、县里的培训,还是市里、省里的考察,他都积极参加,甚至在课余时间跑到其他基地学经验。

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刘荣章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他感觉发展韭菜基地,就要对自己的韭菜进行升级包装,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益。

“不改变就没法存活,种地当农民更是要改变、改革,哪怕一亩三分地,也必须要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来。”2014年,他注册成立了“琦玮家庭农场”,规模扩大到115亩。首先在种植技术上下功夫,全程使用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按“照单对症”施肥的原则种植。同时,他利用生物制剂技术防治病虫害,全程无农药残留,产品接受质检站检测,在安全生产上打开了路子。在销售定位上,他转变思路,和济南、德州等地的大型批发市场签协议,为他们定向供货,产品直接销往大市场,不愁卖,价格也有保障。“现在还在和一些超市谈,‘农超对接’有困难,但这是大方向,我一定要搞下去。”另外,刘荣章还要创品牌,申请了“三品一标”认证。一名从河北来的客商得知琦玮家庭农场生产的韭菜品质好、数量多、有品牌,从这里高价进了大量产品。

“我现在也在研究‘互联网+’,在网上卖韭菜,其实这不稀奇,但是要搞成质量安全、生产过程可追溯的韭菜网售体系,就很难了。但我相信会成功的,毕竟质量摆在这里!”刘荣章说。如今,他的基地盛产春、秋、冬三季韭菜,每年7、8月还有韭苔、韭花产品,每亩地年产韭菜3000公斤以上,农场“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实现了“质量、销售、管理”一条龙服务,路子越来越宽,未来也越来越值得期待。(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王圣军)

水稻种植合作社带头人郭其春:

打造“土地托管所”带着全村乡亲奔小康

5月8日,走进济阳区曲堤镇郭纸村,村支部书记郭其春正在查看刚刚出芽的水稻苗。看着眼前充满生机的水稻苗,郭其春笑着表示:“这批春稻稻苗长势不错,再过半个月,就要插秧了。这个月20日,还要进行夏稻播种育苗,到时候就忙起来了。”创办合作社让村民以土地“入股”

曲堤镇是有名的“中国黄瓜之乡”,但郭纸村靠近黄河,土地大都属于盐碱地,不适合发展黄瓜大棚,而适宜种植水稻。然而此前,水稻种植不成规模,因此销路不畅、村民收入微薄。“目前在家种地的多为老人和妇女,育秧、收割等农忙时节常缺劳动力,请人成本很高,加上田块分散,农忙时很多外出务工的青壮劳力就不得不回家帮忙,导致很多人不愿意种水稻。”

于是,2016年4月,郭其春创办了曲堤镇天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坚持土地托管经营,村民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可以全托,土地全权交由合作社管理,当年秋后按土地的多少来分红;也可以半托,由合作社提供种苗、管理、销售等服务,等秋后水稻销售完,扣除相应的费用后,再按土地多少进行分红。

“五统一”模式开启规模化种植新篇

说起合作社成立之初的情景,村里的老人郭其先有些激动:“我和大部分村民一样接受不了,种了一辈子的地,突然交给别人管理,就好比把孩子托给别人照看,多少有点不放心。”合作社成立第一年,加上村“两委”成员总共才加入了30个社员。

为了吸引更多村民加入,也为了向大家证明成立水稻专业合作社的初衷,郭其春心中憋着一股劲儿。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开社员大会商讨,合作社创建了“五统一”的经营模式。即为社员提供统一育苗、统一插秧、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服务。

“统一育苗能有效保证秧苗质量,还可以为社员减少40%以上的购苗成本;统一插秧,通过机械化插秧、收割,不仅省时省力,每亩还能增产150公斤稻米;统一技术管理,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让社员吃了‘定心丸’;而统一销售服务,更是彻底解决社员的后顾之忧,让种植户做起了甩手掌柜……”郭其春滔滔不绝地“推销”起了“五统一”模式的利好。

为了让生产的稻米能及时销出去,育苗时,郭其春曾带着郭纸村的大米跑遍了济南的各大高校、企业食堂和超市,和这些单位开展订单式合作,“最开始是订多少种多少,现在变成了种多少订多少。”

如今,全村的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00余亩,实现了规模化种植。随着水稻品质提升、市场销路打开,目前全村150户种植户已经全部加入合作社。

全程机械化作业让村民当上“甩手掌柜”

郭其春创办的水稻专业合作社除了代管社员的土地外,还会向社员提供育秧、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劳务服务。例如,在育苗环节采用塑料软盘泥浆工厂化育苗,田间管理使用飞行器喷洒农药等。

统一机耕、统一工厂化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机收的机械化“四统一”,不仅提升了郭纸村水稻机械化水平和品质,也让更多农户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实现打工、种地两不误。

一名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用人工收割的话,要经历收割、晾晒捆把、脱粒三道工序,1亩水稻需要3名工人。按当前每天200元的人工费计算,1亩地可以省下人工费近600元。人工收割损耗比较大,而且容易受天气影响,收割机不仅减少了损耗,还能直接把水稻运到马路边上,给农户省了不少力。”

“我年龄大了,前年就把地托管给合作社了,空闲时我就跟着合作社给别人打工,一天也能挣个一二百元,除了入股的600元土地流转金,年底还有不少分红。”65岁的社员郭明亮笑着表示。

从“自己下地”到做“甩手掌柜”,郭其春创办的水稻专业合作社为农民们打造了一个土地“托管所”,让农户成了真正的“地主”,实现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愿望,也实现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报记者 王宝静 通讯员 孟祥英)

新闻推荐

应急管理部对七省份化工企业进行检查 山东化工园区被发现17处重大隐患

明查暗访组在山东鸿瑞新材料公司用防爆手机拍下隐患。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五一”前夕,应急管理部派出7个工作组赴河...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