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覆盖,稷下街道: 让外来务工子女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大众日报 2019-05-15 11:13 大字

□刘磊付洪良报道5月9日,临淄区稷下街道安次小学外来务工子女领到了免费发放的夏季校服。□本报记者刘磊

本报通讯员宋以生

“校服真漂亮,真想现在就穿上试试!”5月9日,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安次小学五年级一班的王荣泽一边说着话,一边还不忘向记者展示街道刚刚免费发放的夏季校服。

当天,与王荣泽一起领到校服的还有稷下街道辖区内3所小学的268名外来务工子女。

稷下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是临淄区外来人口集中区域,外来务工子女占到辖区学生总数的40%。“子女能不能接受和本地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是外来务工家庭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也是摆在街道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民生‘考题’。”稷下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冯冠华说,“外来务工人员为街道建设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为他们解除子女受教育的后顾之忧,我们责无旁贷。”

近年来,稷下街道大力实施教育惠民工程,严格落实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同等受教育政策,免试入学、平行分班,并为他们提供学习、生活等全方位的便利。稷下街道中心学校校长王桂刚算了一笔账:街道每年在学生“学、行、吃、穿”方面的投入就有60余万元,其中,每年补助学生乘车费12万元,学生免费饮用水工程16万元,冬季取暖电费补贴12万元,学生校服、作业本费20余万元,成为全市首个学生“免费上学”的街道(乡、镇)。

老家在济南市商河县的陈玉兵和刘杰夫妇在稷下街道开了一家门面店,虽然平时忙于生意,但是一提起孩子的学习,他俩都很放心。“孩子上学不用花一分钱,政府都给买单了,学校和老师对孩子也很上心,让我们省了不少心。”陈玉兵说。

外来务工家庭大多忙于生计,对子女关注、照顾较少。对此,稷下街道中心学校积极构建学校、班级、社团三级关爱体系,大力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经常性地深入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和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四点半”课堂,学生在这里既能完成作业、接受老师的辅导,还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特色校本课程,提高综合素质。

黄赵婷是稷下街道董褚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平时喜欢读书和写作,就报名参加了学校在“四点半”课堂上开设的习作课,经过不间断的学习和老师认真的辅导,她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去年12月举办的淄博市第七届读书节比赛中,黄赵婷的习作《听,那波涛之上的勇敢之声》荣获一等奖。

教育惠民工程,惠及的不仅是外来务工子女,带来的还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自2017年起,稷下街道建立每年20万元的教育发展基金,鼓励学校各项工作争先创优,形成了区域内3所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的良好格局。此外,该街道还设立了33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学校文化、艺体科技、校园读书、研学旅行等工作,促进了区域教育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稷下街道安次小学现有学生196名、教师22名,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小学。学校依托街道教育惠民工程,打造了习惯养成教育的学校特色,吸引了很多城区的学校来参观学习。“今年,我们又建成了学校空中农场,每个楼层一个开放‘悦读书吧’,拓宽了学生社会实践和读书的空间。”安次小学校长牛兴旺说。

“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实施好教育惠民工程,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覆盖,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感和获得感。”临淄区稷下街道党工委书记高晋说。

新闻推荐

聚焦大气污染重点整治专项行动 山东省公布两起大气污染典型案例 已检查发现问题760个

□记者陈晓婉通讯员张素华报道本报济南5月6日讯截至今天,省大气污染重点整治专项行动检查组共检查企业(点...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