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后当代“90后”为复兴之梦奋斗

济南时报 2019-05-04 14:12 大字

王青松、齐志广、徐雷(从左至右)查看留兰香长势

新时报记者谢苗苗 摄

“二十年前老百姓吃窝头,今天吃白面馒头,十年后就能和城里人一样习惯吃面包。”1990年出生的齐志广和同事这样说,农村会一直发展,也会有更多人向往农村生活,农民的生活会越过越红火。今年29岁的他已经任商河县殷巷镇的副镇长三年,镇党政领导班子里唯一的90后。

一年前的五四青年节,齐志广写下:“作为一名基层服务者,有幸接触到这座城市最基本的‘细胞’,在乡村振兴最一线的阵地上,我见到了一处处绿葱葱的农田、一条条笔直的乡间小路、一张张朴素可亲的笑脸……”今年青年节前两天,记者见到了齐志广,他说:“现在的农村需要更多年轻人反哺。”

22岁到基层他说自己是“老乡镇”

5月2日,记者在殷巷镇镇政府见到了镇里最年轻的副镇长齐志广,瘦高个,戴着眼镜,说起话来声音不大。

2012年,大学刚毕业的齐志广投身到农村,从乡镇团委书记干起,那年他22岁,同科室的人笑着说,90后都参加工作了,时间很快,已经过去七年。“我已经从二十的头走到了二十的尾,对于农村、对于农民的认识更加深刻。到农村来吧,农村大有可为,到处都是希望的田野。”齐志广向记者发出邀请。

说起这个最年轻的副镇长,镇里的班车司机师傅竖起大拇指:“有能力,有想法,点子多。”现在的齐志广早已不是团委书记,而是副镇长,“现在是‘老乡镇’了,凡事都需要斟酌,以前说话可以轻率点,但是现在不行,有时候对老百姓说句话,那就是一个唾沫一个钉,那是承诺,是承诺就得兑现。”

26岁当副镇长他说方法总比困难多

5月2日,齐志广在镇里值班,有个群众信访问题需要解决,他要跟镇党委书记陈勇一起去,因为最后这个事还是由办公室协调处理。1964年跟着知青父亲下乡的安志东至今没有回城,对于自己是不是知青身份一直没有定论。齐志广说:“去了首先就是要了解需求,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再就是看我们有没有能力解决,不论干啥方法总比困难多。”从安志东家离开时,陈勇和齐志广都将自己的电话留下,“有事随时打电话。”

作为镇党政领导班子里唯一一个90后,工作沟通顺不顺畅?有没有“代沟”?齐志广说:“要说一点差异没有是不可能的,但还是挺顺畅的,老领导、老同事的工作经验丰富,我们这些小年轻需要学习;而我们接受新鲜事物快,脑子转得也快,新的想法也就多。”

七年间,齐志广的电脑上存了138G的工作材料,36322个文件夹,“党建”“重点项目”“文化宣传”“特色农业”……“这些都是我积累的经验,七年时间,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方法。”

29岁站在田野里他说农村需要年轻人反哺

采访当天,齐志广带着记者下了田,田里种的是长势喜人的留兰香,薄荷的一个品种,周边散发着阵阵清香。和他一起站在田里的还有1990年出生的王青松、1988年出生的徐雷以及返乡创业的村主任孙永武。

2017年,齐志广任管区书记,芦张村就是管区所辖村,这个村是市级贫困村,2018年依靠留兰香产业项目,全村贫困群众都能享受项目分红,当年实现脱贫摘帽。“这不是我的功劳,项目是前两年开始引进的,第一年村里的群众因为没分红闹意见,我任管区书记时就挨家挨户做工作。”齐志广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还有些激动,“我一个镇长说话算话,再等一年,如果再见不到受益,就把工资卡连同密码给村民。”

“十年后,你再来看农村,那时候,90后成长为中青年,00后成长为我们现在的年龄,这才是乡村振兴真正的主力军。”齐志广说,乡村振兴离不开热爱乡土的带头人、领路人,“我们鼓励支持种粮大户、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从农村走出去很多人才,现在的农村需要更多年轻人反哺。”齐志广感叹。 (新时报记者谢苗苗)

新闻推荐

他们,用行动诠释“最美”健康守护者

经初选遴选、群众投票、专家评选、社会公示等环节,最终10名“省级最美医生”、10名“省级最美护士”、5个“省级...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