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这一波民生红包喊你来领取

济南日报 2019-01-14 11:32 大字

龙桑寺镇工作人员正在为百姓修缮道路。(李冬阳 摄)

孙怀喜在照顾90多岁的独居贫困老人。(王宝静 摄)

王 志 华(左)高兴地晒出选房通知单。(邵明红 摄)

医生在为老人检查身体。(王宝静 摄)

残疾人在绿泽画院学习油画基础。(冯经伟 摄)

编者按 1月7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经济工作暨“四个中心”建设推进大会。根据会议要求,今年,济南市将大力推进“1+474”工作体系,而“要牢牢守住社会民生底线”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记者近日采访发现,新的一年,在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在养老、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不少区县、街道都将要或者已经出台了不少“大动作”。

龙桑寺镇:

80岁以上老人每月都有“高龄补贴”

新年伊始,商河县龙桑寺镇的高龄老人都收到了一个大“红包”——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都可享受高龄补贴100元,9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高龄补贴200元。而在龙桑寺镇高明吴村这个省级贫困村,笔直干净的村庄道路纵横交织,分布均匀的垃圾桶摆放整齐,明亮宽敞的院落干干净净,昔日脏乱差的面貌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宜居舒适的景象。

近年来,龙桑寺镇坚持“全域统筹”促进民生事业发展,完成18个村小巷硬化,加大农田水利建设,争取资金1.1亿元,配合千亿斤粮食高能生产、农业开发及国土整理等五大农业项目,新改造农村公路20公里,清淤沟渠150公里,打井超过600眼。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垃圾死角歼灭战、重点部位专项治理,完成河道清理及违建拆除132处,河道两岸建绿透绿面积达2.43万平方米。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校舍新改扩建、营养餐食堂建设等项目;累计投入校建资金3500万元,新改扩建校舍3200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6400平方米,城乡教育差距大大缩小。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扶贫,实现由“被动输血”变“主动造血”,争取20名市县派“第一书记”帮扶资金300余万元,推进贫困村和贫困户稳步脱贫,完成贫困村大街墙面粉刷6.54万平方米,发挥孝善养老作用,签订孝善基金赡养协议,成立“爱心扶贫基金”,累计募捐达30余万元。

济北街道:

探索邻里互助模式 破解扶贫解困难题

“我通过参加街道开展的扶贫解困邻里互助模式,既为村里的独居老人提供了一定帮助,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还融洽了邻里关系,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政府考虑得真周到!”济阳区济北街道汇鑫社区居民孙怀喜对记者说。

济北街道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6户,2018年,济北街道在完成脱贫任务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采取“滴灌式”扶贫,有效巩固了脱贫成效。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入,扶贫干部发现一部分独居贫困老人日常生活十分困难,在对他们做好扶贫工作的同时,还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019年,济北街道聚焦“解困”难题,针对弱势群体,探索实行“邻里互助”模式。经过拉网式摸底排查,辖区内共有60岁以上独居老人137人,有劳动能力但因家中有需要长期照料的病残人员导致不能外出务工、家庭收入低下的贫困户13户。针对这两类人员,济北街道设置了邻里互助公益岗位,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需要照顾的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为开展好此项工作,济北街道组织机关、社区和村居干部深入贫困户家庭,开展拉网式调查摸底,把辖区内138名生活困难的独居贫困老人纳入扶贫解困范围,同时从贫困户范围内选聘一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员,每月可享受政府扶贫公益岗补贴,辖区内无适合的贫困户则从生活相对困难、有劳动能力的群众中选取。

自从此项工作开展以来,独居的困难群众以前面临的购物、取款、卫生清扫等问题,都由邻居们担任的扶贫公益岗来解决,相互之间不仅加强了交流,还有效解决了独居老人精神孤独的问题。

“政府实施的扶贫解困措施,不仅让我们村的独居老人得到了照顾,还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增加了收入,并且进一步融洽了邻里关系,可以说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济北街道汇鑫苑社区第六党小组书记孙怀和表示。

长清区住建委:服务“多想一步”让更多群众安居

去年年底,长清区住建委住房保障科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归国华侨王志华。她特意乘车赶到区住建委,专门来感谢住房保障科的工作人员。王志华拿出她刚收到的一份《济南市公共租赁住房选房证明》通知书,激动地告诉大家,她已经选到文贤居的房子,多年的安居梦终于实现。

今年65岁的王志华是从朝鲜回国的华侨。1966年,王志华的父亲带着全家人去朝鲜投靠大哥,后定居朝鲜。父亲去世后,王志华于2004年与母亲、儿子回到中国生活。回国后,因为生活困难,王志华申请了城市家庭低保。2017年,王志华的母亲已经86岁,全家人的生活来源是她儿子的打工收入。随着年龄增大,王志华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日常生活加上医药负担,王志华一家生活越来越困难。由于没有固定住处,房租越来越高,王志华就来到长清区住建委咨询申请公租房。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王志华并不符合申请公租房的条件,但工作人员并没有只是简单地进行政策解释。在详细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后,工作人员建议她先申请住房补贴,并耐心细致地协助她完成申请手续,让王志华顺利领到了住房补贴。同时,工作人员还将王志华的联系方式留存,承诺等其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时会联系她。

去年6月,区住建委住房保障科工作人员找到王志华,告诉她根据最新的政策要求,她已经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同时协助她完成了申请工作。经过层层审核,王志华家庭的申请顺利通过,最终选到了梦寐以求的房子。多年的安居梦终于变成了现实,王志华感动得流出了眼泪,“真心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给予我帮助的所有工作人员,大家把我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儿一样操心,让我感受到了还是祖国好,还是祖国大家庭温暖。”这是王志华发自内心的喜悦,也是对长清区住建委住房保障科工作人员的最大鼓励。

孙耿街道:探索“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模式

“这两天院里来了两个护理员,把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照顾得很好,房间卫生打

扫得很干净,护理员还给老人洗了澡,定期为他们换洗晾晒被子,一看就很专业。”提起这几天孙耿敬老院的变化,坐在院内晒太阳的一名居民赞不绝口。

日前,先行区孙耿街道开启了敬老院、卫生院“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新模式,并不断推进敬老院社会化改革。而护理员的引入,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变化。2019年1月3日,孙耿街道敬老院正式托管给街道卫生院,短短几天时间,敬老院聘请的2名有养老护理证的护理员和1名有营养师证、厨师证的厨师已经上岗;派驻的2名业务院长和1名护士已入驻敬老院新开辟的诊所,并给每名老人进行了查体、建立了个人档案;对于在查体中发现的1名病情较重的老人,孙耿街道敬老院及时用救护车将其护送至县医院进行了详细检查和治疗;对于3名患有白内障的老人,敬老院把他们接至街道卫生院,聘请省级专家为其免费做了手术……

近期,孙耿街道卫生院预计还将投资100余万元,从院容院貌提升、基础设施改造、功能区完善、安全防护整改、智慧诊所建设、文化建设、餐厅改造、管理规范化等8个方面逐步对敬老院的软硬件进行整体改造提升,提高敬老院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为推进社会化改革进程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孙耿街道还将积极探索实行医养融合的一体化服务,以医为基础、以养为核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为辖区及周边有机构养老意愿的老人提供持续性、针对性的医疗、养老、康复等全方位的智慧养老服务。

平阴县:

为残疾人体面就业提供“舞台”

2018年12月29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关于确定第三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的通知》,平阴绿泽画院被确定为“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这是继2018年10月26日被授予全国“手工艺者集善之家”称号后,平阴县在让残疾人实现“体面就业,尊严生活”方面取得的又一国家级荣誉。

近年来,平阴绿泽画院充分发挥文创产业优势,本着“零基础入学,零距离就业”原则,根据岗位需求设定培训内容,根据学员基础设定培训周期,搭建起残疾人“免费培训+定向就业”培训就业平台,为残疾学员免费提供食宿,签订劳动合同,享受“五险”保障。此外,绿泽画院还赋予基地更多文化内涵,不断开展各类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让残疾人实现了体面就业、尊严生活。

目前,绿泽画院涌现出“木头人”石雕师陈泽忠、“脑瘫儿”画师孙国栋等自强模范。被评为济南市唯一的“手工艺者集善之家”、济南市“2017年度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先进民营企业”、“济南市扶贫产业联盟成员单位”、济南市“助残就业先进企业”等。

目前,平阴绿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园即将投入使用,将培训引导残疾人从事电商,销售残疾人制作的沉香、古陶、石雕件等产品,发展托养、旅游等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做大产业集群,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积极创建国家级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新闻推荐

今年济南再打通30条瓶颈路 工业北路旅游路大学路都东延,增开3条BRT线路

济南将建设米字形高铁网。1月7日,济南市经济工作会议暨“四个中心”建设推进大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1+474...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