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不动烟火下午日落做饭, 海阳清明有“断烟火”的古老习俗,娶媳妇的人家图吉利还要“打秋千”
YMG记者凌云鹏通讯员杨冬梅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因地域气候的差异,各地清明节的风俗习惯各有不同。旧时,海阳的清明节有断烟火、上坟、打秋千的风俗习惯。每年清明前一天,生活在海阳北部山区的山中涧村民们,就开始断烟火,到清明后一天结束。每家每户趁着“鸡不叫,狗不咬”时,开始生火做饭,中午不动烟火,到下午日头落靠时再做饭,断烟火又有“逢山断火,逢沟不断火”的说法,据生活在北部山区的耄耋老人们说,这一习俗是为了纪念晋文公时期的功臣介子推的。海阳招虎山山区自古就有清明给祖先换衣的习俗,换衣就是在祖先的坟头上压黄纸。重情重义的山区人,把逝去的祖先当作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到了清明节春暖花开时,他们不忘给逝去的祖先和亲人们及时换上春装。在祖先的坟头上放上几张黄纸,再捧一把黄土压在黄纸上面,这便是换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早晨,东方刚发白,家家户户的男人们就开始起床了,带上一把铁锨,一敦黄纸,再拎上一个提篮,装上点心、酒、瓜果、鞭炮,叫上自家的弟兄,一起往村外走。到了村口,兄弟们与来之村北、村南、河东、河西的三三两两扫墓的男人们汇流成一支祭拜祖先的队伍,踩着清明的露珠,浩浩荡荡向山上的墓地涌去。片刻功夫,山里墓地的方向就陆陆续续传来鞭炮声。海阳人把打秋千美名为“踩高”。村里娶新媳妇未满一年的人家,在清明的前几天,在街中间宽敞的场院里或是沙河套里,吊一个很大的秋千供村里人玩。为家人图个吉利。喜主在吊好的秋千最顶端的横梁两边,插上几面小红旗,秋千的绳上系上数条红丝带。准备就绪,第一个上去打秋千的是喜主家的新人。当一对穿红衣的新人踩着一堆刚燃完的黄纸灰,相拥站到秋千上慢慢荡起来时,地上的鞭炮也随之燃响。秋千越荡越高,红丝带也随着新人在空中舞起来,人与红丝带相合,像一条火龙在空中飞舞。横梁上的彩旗发着“哗啦啦”的声响随风招展,地下围观等待打秋千的人们,则为新人欢呼喝彩起来。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喝彩声,回响在村里村外。新人打完第一个秋千后,接下来就是村里男女老少们轮流打秋千。七十年代前期,秋千有三个种类,轮秋千、旋转秋千、水秋千,其中轮秋千、旋转秋千因较危险,后来慢慢被人们淘汰了。
清明打秋千不仅娶媳妇的人家打,大多有孩子的人家也给孩子们打秋千。孩子们的秋千很简单,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吊在门框上,院子里的树枝上,过洞的梁上,秋千的底部绑上几块旧布或者蒲团。一个胡同七八户人家,最少也得吊一个秋千,给胡同里的孩子们荡着玩。
新闻推荐
女报9月25日讯(记者吕艳茹)今天,记者从线管部门获悉,济商高速预计于2014年完工,届时将结束商河县没有高速通达的历史,也标志着济南市所有县市都将有高速连接。济商高速在济南境内主线全长64.5公...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