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水清 天蓝 地绿 ——滕州市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侧记

枣庄日报 2014-07-11 12:47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兆虎

滕州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围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三条主线,努力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治理中提升,深化实施蓝天、碧水、安静、生态、洁净、安全六项工程,全力营造水清、天蓝、地绿的生态宜居环境。

蓝天工程让百姓神清气爽

滕州市建设了3个机动车尾气检测站9条检测线,年检测车辆8万余辆,实行绿标、黄标制度。并开展“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划定“黄标车”禁行区域,对未进行尾气环保检测或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不准上路行驶,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

该市强化工业企业治理,对26家企业实施了脱硫、脱硝工程治理。他们还对29家重点废气企业全部安装了防风抑尘网,配套建设了喷淋除尘设备,进一步加大化工、焦化、电厂等重点排气企业的监管力度,投资7亿元对全市8家电厂实施了脱硫治理工程,对焦化企业安装了消烟除尘设施,加强设施运行管理,严格执行废气排放新标准,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确保了蓝天工程取得实效。

碧水工程确保水质达标

滕州市围绕保障出境水质达标和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积极采取“点源治理、集中处理、截蓄回用、湿地净化,构建起了“防、治、用、保、管”流域治污体系,水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强。

为让河流休养生息,恢复生态原貌,结合截蓄导用工程,该市利用采煤塌陷区、河道回水区、沿湖涝洼地,积极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湿、退渔还水,在城郭河、北沙河、界河、新薛河等4条主要河流规划建设了15处人工湿地,投资2.3亿元,在4条主要河流建设了15个片区1.5万亩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每天深度净化水量可达23万立方米,年可削减COD1620吨,氨氮160吨,形成了“条条河流有湿地,片片湿地水清澈,流域处处生态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美景。

洁净工程改善乡村环境

该市持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建设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全市21个镇街驻地全部建设垃圾中转站,新增垃圾收集点7000多个,1226个行政村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运作。他们还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周边的镇街、村居铺设管网,集中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新农村社区项目实行“雨污分流”。

目前,通过实施洁净工程,滕州市已建成省级生态镇7个、国家级生态镇7个,发展美丽乡村100个,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智慧平台打造环境安全

管理新模式

滕州市按照“平时应用,战时应急”相结合的原则,打造智慧平台,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能力,有效提升了环境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近年来,滕州市投资2200万元建成了覆盖全域的环境监控网络,30家废水排放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装置,10余家重点企业安装了远程高清视频监控设备、超标留样仪器。

今年,该市又投资300万元建设了集环境自动监控、污染源视频监控、易燃有毒气体监测预警、企业安全监控、应急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环境安全防控体系,构建了滕州市“12369”环境管理新模式。同时,他们在全市4条主要河流建设6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分别与省市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实施监控重点排污企业及河流断面,确保处境断面水质量稳定达标,保障流域环境安全。

新闻推荐

勇挑责任在身肩 一腔热忱写忠诚 ——记滕州市国税局级索分局局长王绪富

记者 王雪纯 满园春色,人们惊艳花朵盛开的芬芳和美丽,却很少了解花儿成长的背后园丁付出的艰辛。在滕州市国税局,有这样一位税务干部,26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行政管理的岗位上,尽职尽责,默默奉献。...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