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胜利油田运输总公司退休职工张志钦:为石油,一直在路上

黄河口晚刊 2014-06-23 15:18 大字

1966年运输二中队获石油部标兵 张志钦 摄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张志钦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家

从陕北黄土高原到青海戈壁沙滩,从中原大地到东营鲁北平原,最后到江苏长江边,张志钦一共经历过五次大型的石油会战。

跟着石油会战的脚步,张志钦几经搬迁。从青海的柴达木油田调到东营工作只用了三天的时间,连与同事告别的时间都没有。“石油打到哪,家就安在哪。”

初到胜利油田,大风、盐碱、土坯房,构成了张志钦对这片土地最初的印象。当时张之钦所在的大队为“九二三厂运输大队”,几乎负责着整个油区的运输工作。“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最真实的写照。

张志钦回忆,1966年以前,运输队当时只有一百多辆解放大卡车,除了要运送井架以外,还要送工人上下班,采购食物。“一个月没有几天的休息日,每天都要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11点左右。到了冬天,大家5点多就要起床烧水温热发动机。”

日夜奋战100天瘦了10多斤

1960年11月,张志钦所在的汽车队接到上级命令,要以最快速度把打完华7井的32120钻井队从商河县搬到东营村华8井场。在张志钦刚出的书中,记录了那个年代惊心动魄的场面。“当时参与运输的车辆仅有3辆载重10吨的太吐拉牌车,和几辆载重10吨的进口吉斯车和国产解放牌车,但却要负责搬运100吨左右的大型钻机和一个井队的设备物资,困难可想而知。”把大件拆成小件,合理搭配后汽车队开始上路。200多公里的路程,其中就有100多公里的土路和几十公里的荒草原,队员们不仅要摸索着“探路”,还要忍受饥饿和疲劳。

从11月初开始,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汽车队终于达到华 8井。但在大风雪来临的前几天,还要赶着把每块200多斤重的三角铁井架运到井场,又是一个“马不停蹄”的搬运。直到华8井顺利开钻,32120钻井队钻机吼出轰隆声,汽车队的所有人才松了一口气。“难忘的100天,没有春节假日,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吃过一次舒服饭,很多人体重都减了10多斤。”张志钦感慨地说道。

见证运输变迁荣耀记心中

从“解放”、苏联“吉斯”、东德“大依发”、捷克“太吐拉”再到日本“五十铃”,慢慢发展到使用国产重汽卡车,油田运输工具变得越来越先进,油田的发展也越来越让人瞩目。

上世纪90年代末,胜利油田运输总公司正式成立,运输总公司业务发展到“鼎盛”时期。而随着胜利油田各单位相继有了自己的运输车辆,运输总公司业务也在慢慢进行着转型。

在石油企业干了64年,经历了从会战初始的艰难,到油田发展和跨越,张之钦见证和经历着整个油田运输事业的发展。

说起这些年在油田矿区的生活,张志钦说能够走进石油的大门,永远都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曾辗转多个油田,无论在哪个油田,其实环境都很艰苦,但能为祖国找到石油,甩掉贫油国的帽子,我们老一辈石油人心里都很感恩,很感恩自己成为了一名石油人。”

2013年年底,张志钦老人出版了名为《为油而歌》的“自传书”,最后一篇文章为《爱——— 是我写作的动力》。这份爱是他对运输工作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是对石油行业深沉的爱,也是对自己无悔选择的爱。(记者 李长莲 见习记者 闫雯雯 特约记者 梁春亭) 

新闻推荐

城区四条路续建拟年内完工包括中心城规划支路、华山路、苏州路以及园博路

本报讯 4月1日,记者从东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获知,今年东营市将续建中心城四条城市道路,包括规划支路、华山路、苏州路以及园博路,四条城市道路续建工程均计划在年内完工,完工后将对周边居民的出行...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