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94岁翁自学医术为村民看病, 他还自费为老人办娱乐场所

今晨6点 2011-10-15 01:21 大字

“一辈子愿意为人民服务。”这是莱州沙河镇东孙哥庄村94岁的退休老教师杨华灿经常说的一句话。几十年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YMG记者李鑫摄影报道

通讯员侯从礼刘锡新董希芳

自学医术为村民看病

杨华灿年轻时,村里的医疗条件很差,群众有个病啥的,需要到几十里外的乡镇医院或者到县城医院去看病,很不方便。见这种情况,20岁出头的杨华灿开始了自学医术。到书店买来各种医学书籍,深入钻研,看不明白的就到乡镇医院请教。就这样,凭着一股钻劲,硬是学到了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成了半拉医生,开始给村民看起病来。从此以后,村里谁有个小病小灾,再不用跑几十里地到乡镇或县医院去看病了。杨华灿给人看病,从来不收一分钱,而且还要倒赔药钱。就这样,杨华灿义务为乡亲们整整治了10年病,他为村民付出了多少医药费,谁也说不清。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农村有了合作医疗,村里培养了年轻的赤脚医生,他才离开村子,结束了这种义务服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辈子愿意为人民服务”。

为扫盲白天黑夜不闲着

解放初期,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扫盲运动。由于杨华灿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村里便让他担任扫盲班的民师工作。为了不耽误生产,扫盲工作只能在晚上进行,叫做“夜校”。可那些家庭妇女,一来因为家庭负担重,二来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晚上出来上夜校确实不方便。于是,杨华灿晚上给那些男同志上课,每天还要拿出一个下午给妇女上课。那时没有实行集体化,还是一家一户的私有制,白天上课是要耽误自家农活的,可杨华灿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还是照教不误。因为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只要能为群众服务,他就甘心情愿。后来因为在扫盲工作中作出了成绩,1953年被莱州教育部门调去专管业余教育工作,直到1979年退休。

自费为老人办娱乐场所

退休后回到村里,村里安排他到医疗室工作。到了医疗室后,杨华灿对工作特别认真,不管你什么时候去看病拿药,从来没有因为医疗室不开门而耽误时间,为群众提供了极大方便。那时群众的信件、汇票比较多,而且村里为群众订阅了若干份刊物,邮递员要每户都送到那是不可能的,于是,杨华灿又主动承担了义务送报刊等任务。每天只要报刊或者是谁家的信件一到,他总是抽时间及时送到各家各户,直到今天,30多年了这项工作他还在坚持。

2000年,他离开了医疗室。向村里申请了8间即将倒塌的房子,自己出了3万元钱进行了修缮,4间给了村里的孩子们成立了幼儿园,4间作为老年活动室。同时又投资近万元,购置了麻将、桌凳、扑克等娱乐器具,常年无偿为老年朋友服务。有些老年人不喜欢打麻将,于是他又买了电视机。夏天天热,他又按装了两台电风扇;冬天天冷,他又安装了取暖的炉子,一个冬春光烤火煤就花了3000余元。为了村里的老年人能随时去娱乐活动,他又把铺盖搬到了老年活动室,只要老人去玩,绝不会因为铁将军把门而被拒之门外。

94岁的杨华灿至今仍然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报纸刊物上的字现在还看得清。他的人生格言是:出污泥一尘不染,入公事两袖清风。他说:“我这辈子没有别的嗜好,只要为他人付出了,比什么都高兴。我愿意为人民服务一辈子。”

新闻推荐

“五一”期间,烟台6个收费站及荣乌高速与“新机场路”交叉段易拥堵

晨报讯“五一”小长假期间,市民驾车出行主要以中短途探亲游和观光游为主。首日上午和最后一日下午的车流量最大,像沈海高速福山收费站、荣乌高速杜家疃收费站等...

商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