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放河灯报道勾起八旬老人乡愁 希 望 民 俗 代 代 传 下 去

济南日报 2022-02-24 11:49 大字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放花灯。靠山啊,上山灯,山灯连着天上星,天上地下亮晶晶。靠水啊,撒河灯,河灯漂漂像火龙,照的河岸红彤彤……”撒河灯的民谣一唱起来,就把王广勤的思绪拉回了家乡。

今年88岁高龄的王广勤,老家就在平阴县前阮二村,从17岁来到济南,离家已经70多年了。每天读报纸是王广勤多年养成的习惯。元宵节当天,老人跟平时一样翻开《济南日报》,视线长时间停留在了黄河河灯艺术节的报道上,从头至尾读完之后,心情更是格外激动。

再也坐不住的王广勤找到女儿,并通过她与济南日报记者本人取得了联系,希望自己能讲一讲放河灯的故事。

“我从小就在黄河边长大,每当过了春节,家家户户就开始制作花灯,迎接元宵节的到来。人们扎些花花绿绿的灯,挂在庭院里,照得通亮,图的是平安吉祥。从大概五六岁的时候,我就跟着大人开始学着制作河灯、撒河灯了,在平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王广勤说,那个时候,村庄还没有安装电灯,一到晚上村里就黑乎乎的,但每当人们撒河灯的时候,四邻八村就有了光亮。翟庄村和附近几个村庄的男女老少都会赶来参加撒河灯活动,尤其以孩子们居多,因为他们都喜欢热闹,喜欢光亮。

提起撒河灯的场景,王广勤就打开了话匣子:“人们制作河灯也是有讲究的,靠山的扎的是萝卜灯、白菜灯、南瓜灯,摆在山坡梯田上,远远看去,分不清是灯还是天上的星星。靠河岸的,切开葫芦制作瓢灯,漂在河里一串串的像火龙,为的是敬河神、求龙王,来年风调雨顺。”

说起这些场景时,王广勤的眼里满满都是怀念的神情。随着岁月的流逝,他非但没有遗忘这些故事,反而记得越发清晰。每当想家的时候,他会在月光下或者是灯影里,把思念和记忆“混合”进墨汁里,将这些故事一一地写出来。经过几年积累,一本被他命名为《泥泞小路》的长篇小说逐渐成稿,通俗易懂、弘扬正道厚德的小说里面,记录了很多关于平阴的民间故事,其中一章就记录了“撒河灯”。

“我现在有两个心愿,一个心愿是希望能把小说出版,另外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家乡的河灯艺术节能继续举办下去,给离家的游子一些情感的寄托,慰藉我们对家乡的思念。”王广勤说。

(本报记者冯经伟实习生田梦瑶)

新闻推荐

小切口推进大治理老社区焕发新面貌

“红色院委会”群策群力。(资料图)锦水街道志愿者下沉最一线、最基层。建设路99-3号院的居民为社区送来锦旗。...

平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