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县曾有个“张青天”

滕州日报 2022-01-08 10:14 大字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见地的为政者深知民贵君轻的道理,大小官吏也在努力做到“政通人和”。盘点明清时期历任滕县知县224人,都是异地跨省任职的异乡人。其中风评较好的知县,有的获得提拔重用;有的入列名宦祠;有的鞠躬尽瘁,逝于任上;还有像刘缨、姚诗志这样的,虽说没有入祠立碑,却因审理个案而在滕县历史上留下了“哥的传说”。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在滕县获得“张青天”称号的一位知县。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的一天,滕县老百姓自发地举行了一场离任知县“欢送会”:现场虽说不上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旌旗招展,但也是小城空巷、沿途摩肩,送别现场哭泣挽留声不绝于耳,有人唱起“张青天”的歌谣,老百姓还专门竖起两面大旗表达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一面竖在了临城之南,旗上绣着“真民父母”;一面竖在了界河之北,旗上绣着“第一清官”。这位被百姓奉为“真民父母”“第一清官”的“张青天”,就是时任滕县知县张观海。

张观海,字波远,号愧荻,福建晋江县(一说瓯宁县)举人,康熙壬午科(1702年)举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选任滕县知县,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八日檄调平阴县。就在这短短八个月的任期里,张观海究竟做了什么,就让淳朴的滕县老百姓毫不吝啬地给予“张青天”的赞美!守城卫民?知县齐世恩、邹崇孟守城有术,知县姬文允、吴良能临危殉职;兴修水利?知县张啓元造渠引水、治沙筑坝,知县赵邦清引泉为渠灌良田、植树造绿成花县;审案平冤?知县冯潮口决手判、案无留牍,知县汪桂林三年审结历年积案800余件;治盗缉贼?知县赵毓驹任上严缉盗贼乃至邑无犬吠,改任后仍让捕快千里擒滕贼。

经过查阅资料可知,张观海在滕县短短八个月里,政绩显著,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救助灾情;二是破除旧例;三是严刹恶风;四是善后亡丐;五是治理“飞地”。

救助灾情。滕县在张观海上任前的两三年里,火灾、旱灾频发,田地几乎到了赤地百里、寸草不生的地步。雍正元年滕县又逢春旱,大批饥民无所食、无所事、无所依。他到任后,一边开仓放粮;一边上书上官缓征赋税,并请求下拨赈济金。另外,他还提出救荒四策:一是截留漕粮(漕粮“截留”制度是清朝的赈灾方式之一),把运往朝廷的漕粮留下一部分用于救济灾民;二是请通海运,疏通流经滕县的漕河,寓赈于工;三是摘征大户,大户缴纳不限多少,量力而行;四是发钱修城,雇饥民修建城墙。在他的运筹帷幄下,饥民们有饭吃、有事干、有钱挣,社会平稳,灾年无灾。

破除旧例。滕县的里书(掌管里内事产登记、推收、稽查、造册等事务的书吏)按旧例由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充当。这些里书仗着手中的权力,经常雁过拔毛,吃拿卡要,任意编造册籍,卖富差贫,让田粮多的地主富户逃免粮差或负担轻差,而让少田无田的贫困小户纳粮当差或负担重差。张观海到任后打破旧例,去除里书,将里书负责的事务收归县里统一办理,地多多纳,地少少纳,无地不纳。

严刹恶风。滕县当时有一种恶劣的风气,两家发生仇怨纠纷,没有赢的那家,不管有理没理,往往就偏激地跑去对方家里自杀,从而以死挣得所谓的“面子”和“里子”,对方再有理也只能自认倒霉,赔钱了事。张观海到任后,碰到这种事情,就带着仵作(负责检验的人)严查是非曲直,不受死者家属干扰,坚持秉公处理。此后,滕县再发生类似的仇怨纠纷,没有动不动就以死相争或以死讹人的现象和风气了。

善后亡丐。之前滕县有病亡的乞丐,往往病亡在谁家田间地头,谁家就要受到牵连,需要拿出钱来负责埋葬。张观海到任后,发生这样的情况,他就及时安排仵作验明查结,官府出资埋葬,不再惊动土地的主人,不让无辜的人受到牵连。在任期间,他共安排埋葬病亡乞丐一百余人次。

治理“飞地”。距离县城二百二十里的滕南社,和徐州、沛县交错搭界,是滕县孤悬在外的“飞地”。社里民风剽悍,社民好勇斗狠。为了实施有效管理,张观海把县丞的办公地点设置到滕南社,促使民风好转起来。

张观海在滕县任上殚精竭虑,即便被檄调平阴,也并没急着去赴任,而是考虑:我走了,谁来抚恤生活困难的滕县老百姓呢?想到这儿,他又为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做了最后一件事儿:向上级打报告请求再次赈济滕县,争取到了赈济金两千两。

在滕县百姓眼里,张观海为官时间不长,却一心为民着想,自然是“张青天”,也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清官”“真民父母”。于是雍正元年八月那场前所未有的离任“欢送会”也就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历朝历代的官员,不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县乡之远,只要能像张观海一样念民所忧、行民所盼,则民心如镜,自会得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并名垂青史!

新闻推荐

祖源地阿胶六大标准发布 引领道地药材发展芯时代

福胶董事长杨福安进行“净手”仪式李凯院长宣读《阿胶祖源地系列标准》公告古阿井保护遗址揭牌对阿胶生产全过程进行...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