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经济发展的活力来自市场主体,市场主体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而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政府做群众和企业的“服务员”“贴心人”“知心人”。今年以来,全市各区县聚焦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抓改革、优服务、促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市场松绑、为企业减负、为群众解忧,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营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
“中央厨房”式勘验 打造槐荫最优营商环境
现场踏勘是审批工作中的关键一环,现场勘验的效率直接影响整个审批事项的进程,现场勘验结果是做出审批决定的关键依据之一。为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助推审批提速增效,槐荫“快易办”服务体系再添新内容,槐荫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针对现场勘验导致审批流程中耗时长、专业技术较为复杂的特点,创新研发“中央厨房”现场勘验系统,开发“企业点菜、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现场勘验中央厨房”运行模块,推动审批再提速。
“申请勘验急、准备不充分、现场标准低”是现场勘验中企业经常出现的老旧问题,槐荫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重塑勘验流程将这些问题“提前”管控。“中央厨房”现场勘验系统是依托智能技术通过微信公众号,嵌入企业点菜小程序,企业、街道和部门多方配合的协作平台。申请人在提交的资料审核通过后,通过短信通知、现场扫码或微信关注“槐荫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公众号等多种渠道,进入“点菜单”式预约勘验模块,选择自己需要办理的业务,比如开书店、开饭店等,系统会作出温馨提示,指导当事人按照勘验要点进行现场准备,使申请人准备现场有章可循。申请人按照提示现场准备完成后,点击“我已准备好”便可进行预约勘验,有效解决了因为部分企业准备不充分、现场标准低,导致一次勘验通过率低等实际问题,节约了人力物力,缩短了审批时间。
勘验速度决定审批效率,企业现场准备完成并预约后,系统将数据推送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采取“企业点菜、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方式进行勘验。围绕企业诉求,针对疑难、复杂、专业性强的审批事项,槐荫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启动了审管互动联合勘验模式。结合槐荫区“街呼区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调动起街道、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积极性,街道办事处发起邀请,与各业务部门联合联动,以互联网和电子化办公为手段,通过对现场勘验“中央厨房”系统的高效运用,利用主管部门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踏勘经验,严格把关、及时处置,完成联合勘验。从而改变了以往审管分离脱节、审批用时过长等问题,将原先分散在多部门的审批手续有效整合、同步受理,大大减少了各部门审批事项的申请环节,缩短了各事项的承诺时限,优化了行政资源利用,提高了勘验效率,压缩了审批时间。 (本报记者张龙)
市中区擦亮“惠企政策”服务窗口
对具体政策缺乏了解、审核材料反复提交、多个部门间“跑断腿”,是企业申办惠企事项时经常遇到的“头疼事”。为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困难,加快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确保惠企政策落实落地,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按照市局要求自9月8日起设置了“惠企政策”窗口。窗口设置以来,坚持以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为切入点,统筹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努力使线上服务更便捷、线下服务更贴心、线上线下融合更深入,构建起覆盖全区的企业服务网络,做好企业服务“总入口”,当好企业的娘家人和代言人。
线上,依托“市中好办事”智慧微服务平台,实现惠企政策智慧推送。采取智能检索+政策库模式,广泛搜集实时发布的中央和省市区惠企政策法规,对惠企政策进行分类标签画像,实现政策分类整合、更新共享,直达基层、直达企业。通过“政策速递”让落户市中的企业更快、更全面地享受到政府带给企业的利好政策,推动企业长远发展与市中环境优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线下,以构建“企有所呼、政有所应”的政商新生态为目标,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从企业需求和政府供给角度出发,充分摸清底数,坚持换位思考,结合“企业要什么”与“我们有什么”,协同各部门梳理《涉企服务事项清单》《惠企政策清单》两张服务“清单”;以“实现政策最小颗粒化”为标准,分系统、分领域对各级惠企政策进行标准化梳理,并通过“受理-分派-办理-反馈”机制,将企业诉求分派给相关部门进行政策精准解读,实现惠企服务“一口受理”;建立来访企业记录反馈台账,做到“一企一记录,一事一反馈”,为来访企业发放《济南市民营经济政策指引》,让广大民营企业用好各类惠企政策,尽享政策红利;提供电话帮办代办服务,设置惠企服务专线为企业“分忧解难”,对企业普遍关心的基本政策、享受的关键节点、报表的填报、优惠资料的留存等进行细致解读和精准指导。在遇到窗口人员无法解答的政策问题时,可以“三方通话”方式将电话接转至相应部门帮办协助,且全程录音留痕,可查可溯。对于因“占线”而无法接入的咨询电话,及时向来电企业回拨反馈,保证电话帮办代办服务“不断档”。
下一步,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秉持“企业创造财富,政府营造环境”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打造好“惠企政策”窗口这一服务企业前端的基础上,积极筹备建设企业专属空间,坚持用真情暖企,用服务助企,用环境兴企,以企业的第一满意、第一感受、第一评价检验工作成效。 (本报记者刘阳)
筑好一流营商环境之“巢”引来历城强区发展之“凤”
今年8月,历城区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已超过20万,数量位居全市第一。这标志性的突破,不仅彰显了各类市场主体到历城区投资创业的热情和信心,也成为历城区最具代表性、最具竞争力的一次“自我营销”——筑好一流营商环境之“巢”引来强区发展之“凤”。
近年来,历城全区上下步调一致、凝心聚力,致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该区集中专业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全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全区上下以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便利服务为核心,持续推进流程再造、制度创新,形成了不同层级一体运行、配合联动的良好局面。同时,建立三级网格员制度,实现企业回访全覆盖,确保企业问题困难能够及时反映及时解决;强化政策集成和兑现,全面梳理涉企政策,设立政策兑现窗口,确保企业及时享受政策红利。
为了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政企互利共赢,历城区搭建“亲商沙龙”助企惠企平台。在活动形式上,设立固定场所,开辟网络端口,实现“面对面”与“端对端”24小时永远在线;活动主体上,几大班子领导、部门街道、驻区企业广泛参与,喝茶聊天,真诚交往,共叙发展;工作方式上,展示企业最新成果,发布政府合作邀请,推出企业倍增计划,量身定制全周期服务;推进落实上,完善信息收集、交办、监督、回访4项环节,实行“问题诉求”和“办理进度”2张清单管理,实打实解决发展难题。
(本报记者李小梦)
“一字”招牌 力促平阴进政务服务再提升
近年来,平阴县始终以利民便企为出发点,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政务服务体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一字”招牌,助力平阴经济向好向快发展。
平阴县以“一标准”打造规范透明政务服务,为让企业和群众享受规范、透明、高效政务服务,以服务事项标准化提升行政审批规范化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标准化、办事指南标准化、审查工作细则标准化、考核评估指标标准化等各项工作,同时对县级权责清单进行梳理规范,落实同一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省、市、县“三级四同”要求,及时编制并形成最新的县级权责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开。
同时,以“一窗口”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为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平阴县不断优化政务大厅窗口设置,根据业务分布楼层不同,结合办理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置“一窗受理”服务窗口,办事大厅形成“一窗受理、后台审批”服务模式;积极做好流程持续优化和清单动态管理工作,将一事一流程整合为多事一流程,开展全链条审批,做到简单事项立等审批、联办事项一窗受理、勘验事项同步推进,通过优布局、减流程,实现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
此外,平阴县以“一次办成”打造全链条优质服务,为提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着力解决以往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往返跑问题,构建“全程网办”和“大厅现场办理”两种审批模式。一方面,在政务大厅增设帮办代办人员,实行帮办代办服务,确保每个项目、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都有帮办代办专员协助指导,实现帮办代办服务全覆盖;另一方面,进行线上一网通办,实现“线上申报、后台直审、数据共享、电子证照和纸质证照同步发放”的审批模式,提供个性化政务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理,促进“一次办成”再提速,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记者了解到,平阴县以“一张证”打造审批服务新模式,以充分满足市场主体需求为改革目标,着力破解市场主体“准入不准营”难题,积极推动50个行业“一业一证”改革工作。结合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独任审批等改革举措,提高审批效率,提升便民化服务水平,深化审批服务全流程改革,剖析所有环节申报流程,梳理办理部门、办理事项、受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时限等要素,大大降低了企业行政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真正实现让企业和群众只进一个门、办完所有事。
(本报记者冯经伟通讯员张悦)
新闻推荐
“理响泉城·基层治理论坛”启动不上楼的电动车咋“安”放专家走进平阴探“样板小区”
本报10月19日讯(记者李娜)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末端,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做好社区治理意义重大,以“电动车禁止上楼”为代表...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