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金千万,六旬女子获刑两年半

济南时报 2019-03-13 14:12 大字

近日,平阴县人民法院在网上公布一起“非吸”案件的审判结果:两名女子因参与“山东中东华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非法吸收存款案而获刑,其中一人已年过六旬。

通过口口相传非法吸收存款

经法庭审理查明:2014年至2017年间,共同作案人陈某某(另案处理)利用山东中东华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名义在烟台市、平阴县等地设立分公司,聘任共同作案人谭某某任业务主管(另案处理)从事非法吸收资金业务。年过六旬的被告人汤某某经谭某某介绍得知上述公司从事所谓的基金投资业务,收益较高,汤某某信以为真,又介绍王某某一同加入该公司。

后汤某某、王某某以该公司名义,在未取得相关部门核发许可证的情况下,通过口口相传、组织讲座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宣传该公司经营基金业务的美好前景和丰厚收益、到期返还本金及高额利息等手段,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经查,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被告人汤某某、王某某共向130名不特定公众吸收存款共计14224000元,造成实际经济损失共计12445650元。2017年8月,王某某主动到平阴县公安局投案。紧随其后,汤某某也选择主动投案。

用“后来者”投资款支付到期利息

同案人陈某某透露:公司通过发放宣传品等方式吸引公众投资,对外宣称公司有私募基金登记,鼓励公司员工多宣传、多拉投资款,并与客户签订基金认购合同等,以为山东中爱农林牡丹籽油项目和辽宁华贯电子智能马桶盖项目募集资金的名义吸收公众资金,约定年收益率10%12%,公司保本付息。

谭某某供述:其介绍汤某某到公司后,汤某某注册成立了济南华鑫源投资有限公司。山东中东华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授权该公司作为平阴的代理公司在平阴开展业务。2017年山东中东华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平阴成立分公司,负责人王某某。平时主要是汤某某和其联系,王某某负责业务。经营模式是向客户推荐公司投资基金、介绍公司的前景和收益情况、发放宣传册、参观投资项目等方式,以高额利息让客户投资。投资人的钱具体用到什么地方其不清楚,都是用后面投资人的投资款支付到期利息等。山东中东华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除了发展客户投资外,其未见过开展其他业务。客户资金大部分转到陈某某控制的账户。

相关证据中,中国证劵投资基金协会出具的中基协函显示:山东中东华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5年5月21日在协会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协会分别于2016年11月1日、2016年8月1日注销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向合格投资人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2016年2月5日,该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明确此前发放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电子证明不再作为办理相关业务的证明文件。

积极参与不能认定为从犯

庭审期间,辩护人提出两名被告人系从犯的意见。对此法院认为,两人系公司的管理者,积极参与吸收公众存款,均不能认定为从犯,对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不予采纳。

法院认为,汤某某、王某某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数额巨大,其行为均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汤某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王某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8万元。责令被告人汤某某、王某某在犯罪数12445650元内继续退赔,退赔后按各被害人本金损失比例发还。 (记者陈彤彤)

新闻推荐

联合党委建在了田园综合体产业链上东阿镇“非常6+1”抱团谋振兴

本报3月10日讯(记者冯经伟)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为紧抓健全乡村组织振兴这个关键,让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今...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