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我跟爷爷学“打囤”
我的家乡是平阴县旧县乡王古店村,每年的二月二这一天,我的家乡有“打囤”的习俗,期盼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记得小时候,每当二月二这天的清晨,我从清脆的鞭炮声中醒来,走进院子时,都会惊奇地发现地上多了一些大小各异的圆环状符号。原来,爷爷趁着天还未亮就把院内院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再用年前烧锅做饭、摊煎饼积攒下的草木灰在地上画下了这些符号,这就是故乡二月二的传统习俗“打囤”。五六岁年纪的时候,我还端不动簸箕,只好站在屋门外欣赏着爷爷打囤的各个环节和每道步骤。爷爷一边打囤,一边还哼着小曲:“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盼丰收。粮囤打得圆又大,产的粮食装不下。大囤冒尖小囤流,群众吃饭不犯愁”。看到出自爷爷之手的那些囤的形状和图案,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尽情欣赏着爷爷的杰作。
到了七八岁的年纪,我就在爷爷的指导下,能够亲手帮助爷爷打囤了。开始,也是手不稳,簸箕里的草木灰怎么也洒不均匀,打出的囤既不圆滑,线条时粗时细,很不美观。爷爷就手把手的给我做示范:两手平端簸箕,两只胳膊不停地摇动簸箕,让草木灰均匀的从簸箕口流出。人走手摇,移步易景,随着步伐的移动草木灰就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围囤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这些圆寓为装粮食的大囤小仓。围好囤后,把家中所有的粮食都找出来虔诚地放在囤的中间,还有意撒在囤的外围,据说是象征着当年的大丰收,粮食已经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有的还要画上囤梯,意思是粮食丰收了,很多,一般的囤盛不下了,必须加高,用梯子才能上的去。有的人还把画好的囤装饰一番,如用五谷杂粮给囤加个花边,用粮食颗粒成 “丰”、“福”、“鱼”等吉祥图案,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现在,农村也实现了城镇化居住,搬进了高楼,建立了新型的社区、村居,农民也没有了院落;农民做饭也用上了煤气灶,不用烧柴草,也没有了草木灰;每年丰收的粮食也不用大缸小瓮、打囤小囤来盛放了,二月二打囤围仓的习俗也随之消失或淡忘。但每到二月二,我就会回想起童年往事,爷爷教我“打囤”时的情景犹在眼前,宛如昨日。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熊苗听到这则新闻的瞬间,就被暖到了——平阴县北市村有座磨坊,被村民们称作“磨坊银行”。原来,7年前,...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