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老百姓话“三农”新变化

济南日报 2018-12-24 13:20 大字

翟庄村村民芦绪梅展示股权证。(钱堃 摄)

商河县商中河(张玮 摄)

洪山溪(张玮 摄)

尹衍英给鸡饲料装袋打包。(张敏 摄)

我们老两口从去年开始,靠着村里给的分红,每年能收1万多块钱呢,这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啊!”近日,家住平阴县榆山街道翟庄村58岁的芦绪梅,说起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难掩幸福之情。

像芦绪梅一样,今年,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河行动、节水灌溉、脱贫攻坚等一系列三农重点工程的开展,让城乡居民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转眼间,2018年即将过去,2019年马上到来。在这一年中,咱济南的农业产业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农村又有哪些发展与转变?近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几个关键词来找寻答案。关键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改革加速推进

2018年,济南市各区县全面启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截至12月14日,全市4747个涉农村(社区)中,已有4742个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占比99.9%;4664个完成成员身份确认,占比98.25%;4578个完成资产量化,占比96.44%;4524个完成组织建设,占比95.30%。承包地确权扫尾剩余的66个村(社区)中,已有52个完成任务,占比78.8%。

12月18日,平阴县榆山街道翟庄村的村委会大院内异常热闹,围满了乡亲。大家都满怀激动的心情,有序地坐在早已摆放整齐的板凳上,或交头接耳,或翘首以盼。写有“2018年翟庄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分红大会”的红色条幅,醒目地挂在村委会大院的墙头上。当从村支书的手里接过一个个装着现金的红色信封的时候,每个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以前都说集体资产是大家的,也没个证照。现在有了这个证,心里踏实多了。土地入了股,集体资产量化到人,拿到股权证后,村民在外边打工也安心。”村民翟恒刚说。

他介绍,2018年这一年,村里一共进行了五次分红,而这次他一家分了近2000元,全年累积分红近万元。和他一样,全村1200多名村民兼股民都收到了不菲的分红。

在今年10月份,翟庄村附近的翟山上,成片的梨树被金黄饱满的梨子压弯了枝头,村民们正在来往穿梭,采摘着成熟的梨子,一派丰收景象。由于梨树生长环境优越,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加之精心管理,黄晶梨长势喜人,个大皮薄,清脆爽口,并通过了权威认证,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品。手捧着金黄色的梨子,翟庄村党支部书记翟立春和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

翟庄村已经很长时间没体会到收获的喜悦。作为典型的沿黄农业村,翟庄村距平阴县城4.5公里,346户村民三面簇拥翟山而居,耕地面积1120亩。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条件差,加之地薄、天旱、引水困难等原因,每年每亩仅收入300元左右,不能满足村民增收的愿望,导致村民种地意愿消退,人口外流增多,大部分山地荒芜,成了典型的穷山村。

从去年开始,村党支部书记翟立春带领大家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依托农村集体土地、黄河、翟山等资源,成立了翟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认定集体组织成员1211人,核实238亩集体资源性资产、180万元经营性资产,并分别通过“确份额”和“确金额”的方式量化到每个成员,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关键词水生态环境大提升

今年以来,济南市全面实行河长湖长制管理,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全市共设置各级河长4217名,并编制完成“一河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借力全市拆违拆临,大力开展“清河行动”,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6万次。

从劣五类水质的“臭水沟”变身为三类水质的“水景观”,这半年来,历城辖区内友谊河的变化让周边村庄居民感到吃惊和欣喜。

“以前一整年都看不出河水是什么颜色,河道里除了垃圾就是浮萍,到了夏天,臭得都不敢开窗户。这半年变化可大了,先是垃圾清理了,后来浮萍也渐渐变少,现在已经成了一道风景,来河边散步的人也多了。”河道附近村庄村民张良说。

而位于历下辖区的大辛河,也给附近的居民带来了小惊喜:家住海尔绿城小区的赵琳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大辛河,往年到了春季“干巴巴”的河道,今年不仅有了水,还形成了清亮的“小瀑布”。“忽然有一天下班路上听到了潺潺流水声,往旁边一瞧,原来是河道有了水,心情顿时好了。”赵琳说。

改善城乡水环境是给城乡居民带来幸福感最直观的方式。

今年以来,济南市全面实行河长湖长制管理,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全市共设置各级河长4217名,并编制完成“一河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借力全市拆违拆临,大力开展“清河行动”,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6万次。在“管”的同时,加大从源头“治”的力度,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实施了水质净化一厂、二厂等7座污水处理厂站新建扩建工程,每天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9万吨,目前已完工6座,今年年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建成区31条黑臭水体整治任务,雨污分流工程全面启动,加快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按照“一口一策”要求,全市395处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335处,其余年底前完成。

城乡水环境显著改善,不断给居民生活带来幸福感;而在农村,农业节水灌溉则切实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获得感。

平阴县孝直镇海升现代农业示范园引进了以色列墒情监测系统、自动控制阀、自动施肥器等先进设备,率先实施喷灌技术,建设了1000亩苹果、2000亩水果胡萝卜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园。项目实施后,年增产约60万公斤,灌溉用水量每亩节水90立方米,既节省了人工、减少了施肥,又避免了因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涵养了地下水资源。

今年以来,济南市坚持以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山丘区水源工程为重点,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18年度章丘区胡家岸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目前完成总投资的92.5%,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商河县营子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平阴、济阳、商河三个区县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建成项目区5.7万亩。同时,济南市还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700亩,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关键词年底916个贫困村

全部“摘帽”退出

2018年年底之前,济南市916个贫困村将全部摘帽“退出”,基本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市、区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0.01亿元,争取省以上资金1.73亿元;整合涉农资金7.57亿元;撬动金融信贷资金1.39亿元。

12月10日一大早,尹衍英就提着一桶饲料走进了自家的养鸡场。她熟练地向鸡群抛撒饲料,数百只鸡迅速围拢过来。

岁月的风霜侵蚀,给这位年近六旬的农妇脸上添了“沟壑”,但她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积极乐观的她,在政府的支持下办起了养鸡场,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奔小康。

“老话说的‘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说的就是尹衍英家,一家四口人,最主要的两个劳动力没了。幸亏党的政策好,她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说这话的,是平阴县孝直镇马跑泉村的村民,说起这一家人的“苦”,就连同村邻里都感慨不已。

尹衍英丈夫还在世时,常年卧床,丧失劳动能力,为了照顾丈夫和两个孩子,尹衍英只能在家务农,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前几年,大儿子上了大学,好不容易看到了希望,天不遂人愿,大儿子大学毕业前夕失踪,至今生死不明。

在外人看来,这个家已经塌了。但是党的扶贫政策让这个苦难的家庭改头换面,在扶贫政策支持下,村干部多方协调,为尹衍英提供了一片40亩的山地搞起了养殖。

“刚开始心里也是打怵,从来没养过鸡,既没有资金,又不懂技术。”尹衍英说,是村干部轮番劝说,让尹衍英下定了决心。办养鸡场需要启动资金,尹衍英七拼八凑,最后村支书也自掏腰包,拿出钱来支持尹衍英一家;没有养殖经验,村里请来专家为尹衍英指导……乡亲们的帮衬,尹衍英看在眼里。

从陌生到熟悉,从熟练到精通,尹衍英的养殖技术进步飞速,鸡场的生产逐步步入正轨。养鸡场设在山上,散养的鸡深受消费者青睐,每斤能卖到16元—18元。今年上半年,尹衍英卖出第一批共100余只散养鸡,收入了1万多元,顺利摘下“贫困帽”。如今在尹衍英的养鸡场里还有500余只散养鸡,用尹衍英的话说:“感谢党和政府,现在的日子总算有了盼头。”

“我现在时刻能体会到全社会对我们的关心。”尹衍英激动地对记者说。听说尹衍英养鸡养得好,不少贫困户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尹衍英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村里谁家需要帮忙,尹衍英赶在前面;村集体大会时,尹衍英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贫困户勤劳致富的事实。今年重阳节,尹衍英还为村老年人照料中心送去了几只大公鸡。尹衍英说:“只要树立起生活的信心,靠着勤劳的双手,贫困群体也能闯出一条自主创业的成功路。”

如今摘下贫困帽的尹衍英有了更大的梦想:“扩大规模,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关键词

“村改居”惠及10余万人

近几年济南市积极发展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体的新型社区载体,促进土地流转,集中安置居民,完善社区服务管理功能,推进农村新型社区“村改居”,目前已惠及10余万人。

20日,历城区郭店街道李东村的李福芝站在自己24层家中的阳台上看着窗外,这一刻,她已经盼了近5年。“2018对我来说是个好年份啊,这么多年了终于能住进楼房,看这视野,像个观景台似的。”她边说着,边逗着自己两岁半的孙子。

李福芝不禁回想起2013年得知村里要拆迁时的情景,“当时一下子就觉得有盼头了,不用再住平房了。”2013年10月份,李福芝一家四口从村里搬离,来到了周边小区租住。“在外头租房住的这几年,虽然也住在楼房,但始终不是自己家的,还是时时刻刻盼着能够早日回迁。”李福芝的期盼在今年5月份得以落地,她接到通知:李东村、李西村共两千余人将在两个月后开始分房、领钥匙。

从接到通知起,一直到7月8日、9日两村村民分房,李福芝的脑海中似乎容不下其他“小事”,满是对分房的期待。她清楚地记得分房那天下了点小雨,但她还是早早就来到分房现场排队抽签,长长的队伍拐了好几个弯。“虽然来的人很多,但是秩序井然。”她说,大家许久没见,互相聊着近况,说笑着、期盼着,脸上难掩即将拿到房号的激动与兴奋。

“之前就想要个稍高点的楼层,这样相对肃静些,视野也好一些,抽到24层后,高兴了好一阵子。”李福芝对自己的手气很是满意。随即,新房子的装修是她眼下一件更需要“仪式感”的大事。“我今年将近60了,住上楼房不容易,当然要好好琢磨琢磨新房的样式。”她说,那时有朋友推荐的装修公司,自己也联系了几家,前前后后考察了四五家,比对了每份装修效果图后,才选择了称自己心意的一款。

说起如今的生活,住上了新房的李福芝很满足,“现在家里有了暖气和天然气,小区环境卫生、治安也好,咱还有啥不知足的?”同时,她对未来也有了更多期许。“当下的主要‘任务’就是帮着儿子儿媳照看孙子,等孙子上幼儿园了,我就去学点手艺,干点活,也不能让自己闲着不是?”

记者了解到,进入12月份,又有不少好消息传来,历城区新东站安置三区一期的2788户居民回迁了,4500套房屋钥匙全部发放完毕;市中区小梁庄片区征迁改造项目也已正式启动选房。还有不少像李福芝一样的村民,他们“回迁”的美好期盼即将变现,他们期待着正式“华丽转身”成为新市民,期待着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期待着过上期盼已久的好日子……(文/图 本报记者 钱堃 李小梦 张敏 赵世杰)

新闻推荐

“第一隧”让过黑风口不再担心 国道220平阴段即将通车,济南国道省道有了第一条隧道

平阴隧道是济南国省道第一座隧道。本报记者刘飞跃摄临近年底,济南在建的国省道进入了收尾季节。12月13...

平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