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疗卫生事业40年飞跃: 看病更方便,预期寿命已达78.5岁

齐鲁晚报 2018-11-16 05:36 大字

以前医生看病,辅助检查设备是听诊器、血压仪和温度计这“老三样”,而现在B超、核磁共振等各种先进的现代化设备不断更新。

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省医疗卫生事业迎来飞跃发展,居民健康保障越来越完善,不仅看病越来越方便,人均预期寿命也在逐年提高,已达78.5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各类先进的医疗设备不断升级。图为某医院设备先进的实验室。

本报记者王小蒙

从门诊“老三样”到现代化检查设备

今年71岁的王玉珍,是原山东化工厂职工子弟学校一名退休的语文教师,因为骨质疏松和头晕的老毛病,需要经常往医院跑。谈及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方面的变化,她颇有感触。

“医院的条件越来越好,医疗设备也先进了,看病越来越方便了。王玉珍说,以前职工医院就只有一台X光机,好多病也不好确诊只能再跑大医院,现在心电图、B超等设备都有了,在家门口就能做上检查,不用再去挤大医院了。

确实,以前医生看诊,多指望听诊器、血压仪和温度计这“老三样”,现在有了先进的辅助检查设备,诊断也更加明确和高效。对此,从业多年的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多晓玲也是深有感触。

“之前给孕妇做检查,多是靠手摸,刚开始有B超也很模糊,现在胎儿的一些先天性缺陷,都可以看得很清晰了。”多晓玲说,现在从备孕、孕检到产筛多重防控,出生缺陷的患儿数量也大大下降。

据了解,近年来山东广泛设立再生育门诊和高龄孕产妇门诊,加强高龄夫妇再生育咨询指导,做好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山东省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2.2/万,比“十一五”末(110.8/万)降低了7.8%。

在家打一个电话就能住上院

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就医体验也是越来越好。王玉珍说,以前看病都是手写病例,医生写的字认不出来,开的处方也看不懂,现在有了电子病历以后,不仅不用老是带着病历本到处跑,开出来的药也看得一清二楚。

同时,看病的付费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就医负担也在逐渐下降。王玉珍说,以前看病都是去职工医院,刚开始是公费医疗,除了5分钱挂号费以外,剩下的费用单位全包。渐渐工厂负担不起就只报一半,后又变成了自费。“现在有了医保,报销比例也在提高,门规统筹下来,个人自费很少。”去年王玉珍做了一次手术,总共花了2.6万元,自己只掏了4000元左右。

而且,自从有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像王玉珍一样的老病号,再也不用担心突然发病而就医无门了。不久前,78岁的济南市民邓永堂,就靠家庭医生的快速转诊捡回了一命。“通过家庭医生一小时就让我住上院了。”邓永堂在上楼时突发心律不齐,第一时间给自己的家庭医生打去了电话,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快速对接上了大医院的专家和病床,及时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住院半个月后,邓永堂又能像以前一样爬山了。

据了解,截至2017年,山东省家庭医生签约已覆盖近5000万人。今年,山东还启动了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创建工作,明确到今年年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争覆盖70%以上的常住老年人。

山东省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5岁

今年9月,家住平阴县平阴镇东阮二村的产妇张女士,突然临产,家里人为她叫来救护车,但是她却拒绝入院,还把120给撵跑了。44岁的张女士不仅是高龄产妇,还有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压,如果不及时入院分娩,大人和小孩都会有危险。情急之下,医生最终把她抬上车,用绿色通道紧急入院,最后剖宫产将小孩抱出,挽救了两条生命。

近年来,山东省以高龄、高危孕产妇为重点,依托各级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医疗保健机构,加快省、市、县三级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并畅通救治转运“绿色通道”,保障母婴安全。全省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至12.62/10万、4.5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5.58%,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国前列,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多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跃,山东人的平均寿命也大大提高。全省平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截至2016年已提高到78.5岁,到2020年山东省人均预期寿命将达79岁。

新闻推荐

济南市开展农产品快速检测技能竞赛

竞赛现场(钱堃摄)本报讯(记者钱堃)为进一步夯实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提高镇街协管员农产品快速检测技能,由市农业局举办的...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