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财政收入破两亿元的这一年——孔村镇“一年四冠”的口碑效应

济南日报 2018-01-23 12:11 大字

国家卫生镇、中国洞栽鸡腿菇之乡、全国食用菌特色小镇、中国循环经济示范镇……2017年,对平阴县孔村镇来说,如果说财政收入突破两亿元是发展速度的直观体现,那么四块“国字号”招牌带来的则是口碑效应。奖项涵盖了城乡面貌、现代农业和工业经济三大领域,看似毫不相干,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不禁要问,一个乡镇何以能“一年四冠”?

做大做强从卖产品到建小镇促产业升级

经过几年培育,食用菌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金钥匙。目前,全镇食用菌栽培总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其中土洞2000多条。孔村镇已经成为济南市生产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洞栽鸡腿菇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占北京市场供货量90%以上。

2017年初,《孔村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出炉,这是新一届镇党委政府上任后出台的首个文件。之所以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食用菌产业,并对新挖土洞给予2000元/条的现金补助,就是看中了食用菌“节水、减肥、去农药”的特点符合了绿色农业发展方向。

获评中国洞栽鸡腿菇之乡和全国食用菌特色小镇又为产业发展添了一把柴。下一步,为实现从卖产品到建小镇的产业升级,孔村镇打算借七彩谷食用菌产业园完成旅游升级,与采摘节结合,发展采摘游,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借助农业示范园的会务培训、宾馆客房、游泳池等设施,让小镇具备能游、能吃、能住的全业态。

成功转型

全产业大循环撑起两亿元财政

从2013年在全市第二个实现财政收入过亿元,

到2017年突破两亿元,孔村镇只用了4年时间。作为全市工业经济重镇,提到孔村镇,很多人会把它与炭素产业联系在一起。去年以来,面对环保督查的高压态势,孔村镇按照既定的“生态立镇、工业强镇、民生为本”工作思路,不回避、不逃避,并把其当成产业升级转型的机遇,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做文章,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引导炭素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更新设备和工艺,使炭素产业向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成功转型。

此次获评中国循环经济示范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该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循环经济的样本——生产炭素的原料石油焦和煤沥青是炼化企业的废弃物,炭素企业产生的高温热气已广泛用于余热发电、余热供暖、向邻近厂区输送生产动力用蒸汽。目前,全镇已有近50万平方米供暖面积,余热还通过管道输送到了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温室大棚。

另一条循环经济链体现在食用菌产业上。在七彩谷食用菌生产基地,玉米芯和秸秆已广泛使用在菌棒上,鸡腿菇收获后的培养基废料又运到了几公里外的绿富地有机肥料厂,经消毒发酵后生产出了有机肥。

财政惠民

过半群众享受清洁能源供暖

作为省级农村清洁能源试点镇,2017年孔村镇克服炭素企业限产造成的热源不足困难,在原有集中供暖面积2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又新增集中供暖面积近30万平方米,让镇域内过半人口都享受到了清洁能源供暖的福利。

在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的同时,2017年孔村镇将更多财政直接惠及于民。去年,28户村民在家庭遭遇意外时,享受到了保险公司的赔付。今年,孔村镇又投入21万余元为全镇所有群众全额购买治安保险,成为全县第一个实现治安保险全覆盖的乡镇,也是全县第一个由镇政府全额缴纳治安保险的乡镇。

为强化村级保障力度,落实让实干者实惠,孔村镇持续实行“两提两多”,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提高村级运行经费、多给予村级干事创业奖补、多给予群众实惠。贫困村新上的光伏发电、石刻加工、丹参种植等14个项目全部竣工;开办“志智双扶”培训班惠及430户贫困户,上学零负担惠及43名学生;卫生院综合楼和社区幼儿园完工即将投入使用;投资470万元建成400余平方米的孔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孔村的惠民之路越走越宽。(本报记者 冯经伟 通讯员 焦庆隆)

新闻推荐

曾经一身黄沙两脚泥 即将换个家园换种活法——向黄河滩区说再见

平阴王安营村67岁的贫困户王京才家,房屋十分破旧。记者王汗冰摄虽然家里的房屋老旧,但张荣秀对于上楼后的生活也是心里“没底儿”。记者王倩摄王营村是平阴县的一个村庄,“窝”在黄河滩区里...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