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微信老农卖菜卖出了名堂

济南日报 2017-12-04 12:11 大字

“明早有白菜、洋葱,欢迎选购。”62岁的石修刚把拍的蔬菜照片发到微信群里,刚发出去几分钟,留言的就有好几个人。石修刚脸上乐开了花:“我早上四点采摘蔬菜,六点到菜市场,十点就能卖完,我的菜卖得最快!”

作为微信群的群主,家住平阴县榆山街道老博士村的石修刚不光在群里推荐自己种的有机蔬菜,还经常推送有关有机蔬菜和食品安全的知识,是“舌尖上的安全”的坚定宣讲者和践行者。时间久了,大家都在群里喊他“微信老农”。“让更多人吃上有机蔬菜”也成了他的致富梦想。

农业讲座激发有机梦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蔬菜不断受到青睐。石修刚对有机蔬菜的认知,源于一次农业讲座。那次之后,石修刚才知道,真正的有机菜是生长在三年未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地里的。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有机蔬菜普及率已达85%以上,而我们国家的普及率少得可怜,有机菜在中国大有可为。

回到家,石修刚就将种菜的眼光从“确保自家饭碗的是有机蔬菜”转向了“让更多人的饭碗里吃上有机蔬菜”,他一步步地扩大了自己的种菜规模。

多年尝试制成“土农药”

家畜粪便可代替化肥,农药却难寻替代品。“有实力的种植户,通常会建大棚,用铁丝网等罩起来,有效隔绝了病虫害,没钱投资,我只能多想办法。”通过多年尝试,石修刚发现草木灰是个好东西,不仅可以当肥料,还可以用来处理种子,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长初期的病虫害。

去年,在一次试验中,石修刚用两种植物为原料,研制了一种土农药,不仅无公害、成本低而且对红蜘蛛、蚜虫等有极强的驱赶作用。看到效果的石修刚现在正打算申请专利,将自己研发的土农药推广到市场上。

“党员蔬菜园”品质有保障

“我这张脸就是我的菜的品牌。”石修刚微信群里的顾客都是他的粉丝。“他的菜不上化肥农药,是有机的,关键还好吃,我信得过他。”老顾客张霞说。石修刚对微信群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定位消费者群体,推送有机蔬菜相关知识,培养消费习惯,增强消费黏性,还为自己的菜园挂上“党员蔬菜园”的“牌照”,以自己老党员的党性保障有机品质。石修刚坦言,挂上党员牌子,是严格要求自己对有机的坚持,实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申请国家的有机蔬菜牌照花费过高,自己小打小闹规模也小,申请牌照成本太高。

几年间,石修刚参加了不少培训班,结识了不少专家,今年他把自己的困惑反映给了专家,专家鼓励他放开手脚,继续扩大规模,并告诉他,县里的农业部门也可以对有机蔬菜进行检测和证明,成本较低,在销路方面,专家建议与当地连锁超市合作,还提供给他外销渠道。石修刚通过联系,发现仅是当地超市的需求量就大大超出自个家菜园的产量,生产和销售都被打通,石修刚喜出望外。然而要扩大生产,人力、资金、土地成了最大难题。

“我看到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到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很受鼓舞,如果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的力量利用好人财地,我愿领头与大家伙一块种有机蔬菜,增加收入。”石修刚所在的老博士村是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试点村,有关改革事宜正在稳步推进,石修刚带着新的希望一步步靠近自己多年的“有机蔬菜梦想”。

(本报记者 冯经伟 通讯员 杨洋)

新闻推荐

锦水街道:激扬清风 走在前列

今年以来,平阴县锦水街道积极探索推进“红脸出汗,咬耳扯袖”制度建设,紧紧围绕“深化落实‘四种形态\’助推平阴发展提升”工作要求,精准把握重点环节,扎实开展“玫城清风”六大行动,激励党员干部干事...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