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锦水街道:激扬清风 走在前列

济南日报 2017-11-20 12:11 大字

今年以来,平阴县锦水街道积极探索推进“红脸出汗,咬耳扯袖”制度建设,紧紧围绕“深化落实‘四种形态\’助推平阴发展提升”工作要求,精准把握重点环节,扎实开展“玫城清风”六大行动,激励党员干部干事担当,助力街道各项事业走在全县前列。

在廉政教育和效能建设上下功夫,防止党员干部思想“滑坡”“掉线”

为进一步压紧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锦水街道和各村(居)通过组织生活会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开思想疙瘩,营造清风正气,增强了干事创业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多措并举,保证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常态化。每月播放一次廉政教育片,通过党建e管理平台,街道、农村社区干部同步观看学习;党工委书记每年至少一次给机关干部和农村党员上党课;纪工委定期组织廉政教育参观,开展“以案说纪”活动,多种形式的教育学习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筑牢思想“防腐墙”。截至11月初,锦水街道今年已组织书记党课2次,开展“以案说纪”讲课4次,播放廉政教育片10次,组织廉政教育参观3次,一系列教育学习让党员干部增强了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和抵腐定力。

为促进工作效能提升,在周一例会上,街道通过《锦水纵横》专题片,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一周来各部门、各村(居)、各指挥部的工作,激发大家思想提神、工作提速、效能提升。

在探索落实“四种形态”实践载体上下功夫,力促党员干部担当尽责

在锦水街道办公楼大厅,一块宽2.5米、高1.4米的“锦水街道2017年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公示榜”被立于最显眼位置,街道重点项目月度观摩考核结果一览无余,分别以红、黄、黑三色小旗来标明该项目的当月进度。有明显进度的挂红旗,稍有进度的挂黄旗,没有明显进度的挂黑旗。

今年7月和8月,黄河楼山体公园项目和东子顺北村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就分别得到了小黄旗和小黑旗,项目负责人感到非常难堪。纪工委及时进行提醒谈心谈话,帮助查找原因,攻坚克难、提高本领。在9月份,这两个项目就取得了明显进展,挂上了鲜艳的小红旗。负责平宋线整治提升项目的郭吉涛说,“干得好不好,不用人说话,光看看小旗子就一目了然,大家都心服口服。再也不用领导天天扯着耳朵嘱咐,自己就主动担当、冲锋陷阵,一切看工作进展和成果。”

一直以来,锦水街道积极探索落实“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的实践载体,真正把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和关爱落到实处。除运用三色小旗开展挂图作战外,还有“146”村级治理体系和党建e管理平台也已经运用到落实“四种形态”的探索之中,均收到良好效果。今年8月,后寨村集体土地项目通过“146”村级治理体系竞标中心公开竞标,并借助党建e管理平台进行了实时直播,不仅让村集体收入增加60余万元,同时让村民见证了竞标全过程,真正体现了“民事、民议、民决”,给百姓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

在加强自身建设上下功夫,保证纪检工作见效结果

打铁必须自身硬。锦水街道纪工委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从来都不“手软”。充分利用《纪检监察》杂志、《中国纪检监察报》、《新平阴报》纪检监察专栏和“玫城清风”公众号等学习载体,定期开展内部学习,不但提升了纪检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还增强了敢于较真碰硬、瞪眼亮剑的勇气和魄力。同时精准选择关键节点,在打造细节上下功夫,按照“痕迹工作法”做到全程纪实、留痕管理,扎实开展廉政谈话、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等工作。今年以来,坚持抓早抓小,共开展党员干部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等30多次,真正让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一种常态,让清风正气成为推动街道上下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带动各项事业全面提速增效。2017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连续刷新锦水速度纪录,在锦水产业园土地收储项目中,仅用1天半就全部完成230户地上附属物协议签订;在山头村棚改拆迁中,仅用17天就全部完成452户村民签约拆迁任务;在上半年全县招商引资排名中,以同比78.1%的增幅位列第一;截至10月底,全街道24项重点工作已有15项提前完成年度建设目标。

(本报记者 冯经伟 通讯员 张宪)

新闻推荐

田间地头聊聊新农村故事

美丽的西子顺村绿树成荫。(李鹏吴磊摄)一个温暖的秋日午后,前大峪村的老人正在日间照料中心悠闲地晒着太阳。(李鹏摄)无人植保机(钱堃摄)编者按“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社会发展的根基,是人...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