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洪范池镇“连片治理”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济南日报 2017-11-20 12:12 大字

连片整治中结合当地特色建设的文化墙(冯经伟 摄)

初冬时节,走进平阴县洪范池镇南张庄村,通畅、整洁、笔直的水泥路让人心情豁然开朗;画着各种文明道德图案的村居文化墙,让人切身感受到田园村居的温馨和惬意: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整齐划一伸向每一条小巷,让笑容在每一位老百姓的脸庞绽放,一棵棵充满生机的绿色植物绘就出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政策助推连片治理

“政策是最好的推动力。美丽乡村建设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谈及村貌的巨大变化,洪范池镇镇长凌丽感触颇深。今年以来,洪范池镇按照“美丽乡村”连片治理创建标准,强化村庄环境整治,通过连片集中治理,全面进行净化、硬化、亮化、美化、绿化,提升村庄环境面貌,取得了明显成效。

之所以敢于在村集体收入不足、镇财政投入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连片治理,洪范池镇只是搭上了“乡村连片治理财政奖补”这个顺风车。仅今年,洪范池镇2017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乡村连片治理”项目就达660余万元,其中申请市级财政奖补资金500万元,县级财政奖补资金100万元,镇财政投入只有60余万元,而村级投入仅为3.3万元。借着财政奖补政策的东风,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财所、建设、水利、环卫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连片治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研究制定具体措施,确保治理有序开展。

集中整治打造美丽乡村

在洪范池镇南张村街道上,挖掘机摇动着大臂把路面的垃圾放入三轮车,一辆辆三轮车轮番上阵把垃圾运走,许多群众自发行动起来用铁锨、扫帚把路面清理干净……这只是五个村连片集中治理掀起工作热潮的一个缩影。为做好乡村连片治理项目工作,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南张村、苗海村、杜庄村等五个村进行了“三大堆”的清理工作,组织清理柴堆、粪堆、垃圾堆等2200余处,拆除乱搭乱建棚子,破旧墙体等30余处,清理小菜园等150余处。

乡村旧貌换新颜

“一墙一文化、一墙一风景”。文化墙已成为洪范池镇连片整治村旧貌换新颜的“标配”。当初为增强村容美化效果,镇领导小组在征求多方意见后,专门聘请画师根据各村特色进行创作。“既有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有当前的新思想,让群众能够在大街上抬头就受教育,我觉得挺好。”谢庄村村支书于庆亮感到这样的农村更有“文化味”。

“道路是好走了,可看着路边还缺点花花草草啥的。”针对群众反映的道路绿化问题,镇政府聘请专家,针对不同村庄特点,制定出每个村的绿化规划,结合村庄实际,栽植蜀桧、冬青等绿化苗木,做节点、扮亮点,见缝插绿、立体增绿,实现了“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华美转身。“亮了,亮了”随着夜幕的来临,杜庄村连片治理项目中安装的197盏路灯同时亮了,孩子们在路灯下欢呼雀跃,村民们彻底告别了过去的黑暗日子,走上了放心路。

截至目前,5个村“连片治理”总工程基本完成,已建设5个文体休闲广场,硬化水泥路面1.5万余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1万余棵,安装太阳能路灯580盏,文化墙喷涂2.8万余平方米,墙体绘画1千余平方米……墙美了、路洁了、街绿了、夜明了、水清了,连片治理获得了广大村民的点赞支持,很多年轻村民在手机朋友圈晒村庄新貌,一幅恬静、舒适、优美的农村新面貌逐渐呈现。

(本报记者 冯经伟 通讯员 郭慧)

新闻推荐

基层“万能章”减负记

涵盖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类证明,逼出了“万能章”。□本报记者王晓菲我是平阴县榆山街道文昌社区的一枚公章。每天,除了在正式公文上盖下我的印记,还有一样繁重的工作——在各类证明材料上...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