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人民治黄70年泉城岁岁安澜

济南日报 2016-09-19 00:00 大字

大流量洪水过境。(肖东庆 摄)鲁班奖工程——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天桥老徐庄引黄闸区绿化(朱兴国 摄)捆扎柳石枕演练(孙凡 摄)济南黄河泺口段(肖东庆 摄)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鸟瞰(殷鹤仙 摄)□本报记者

张敏 李鹏

通讯员

孙凡 徐兴涛 田仁云

前言

从1946年冀鲁豫和渤海解放区成立治黄机构至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治理黄河事业(以下简称“人民治黄”)走过了70年光辉历程。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滔滔万里,有中华民族母亲河之称。作为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黄河孕育出绵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以其奔流不尽的河水灌溉着两岸土地,让炎黄子孙得以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然而,自古黄河多水患,黄河又有着她“凶猛”的一面,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长期以来黄河下游大量泥沙在河道中淤积形成地上悬河,常发生洪水漫滩等危险。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河道入海,途经济南,从此黄河防洪一直是济南的防汛重点工作之一。从

1946年开始,济南人民就对黄河进行治理,从“三年两

决口”到岁岁安澜,从除害兴利到人水和谐,70年

来,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治理,这条让我们祖辈

敬畏的河流,在人民的呵护下,为沿岸百

姓带来诸多福祉,真正成为滋润两

岸的母亲河。

防汛信息化、机械化:

确保黄河岁岁安澜

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依靠逐步坚固的大堤和强大的人防,济南人民战胜了历年洪水、凌汛,扭转了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的险恶局面。时至今日,肩挑人抬已经定格在历史画卷中,历经风雨的防汛工作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说起济南黄河防汛工作的特点,可以用两个“最”来形容:一是在山东河段内河道“最”长,延绵183千米;二是防守任务“最”重,济南是山东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防汛保安全工作不容有丝毫闪失。因此,及时准确掌握汛期水情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河务部门一直依靠人工观测、巡查,由于人员少,堤线长,工作人员常常马不停蹄,疲于工作。济南黄河河务局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正在实施的防汛应急视讯系统建设,即是其中重要一环。系统运用后,城区66千米河道、工程实时情况将全部实现光纤传输。

人民治黄70年伏秋大汛不决口,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坚持实行“工防”与“人防”相结合。“人防”即人力防守。济南黄河河务局遵循“兵不在多而贵精”的原则,大幅度压缩人员,2015年,全市群防队伍由18万多人减少到8万余人。同时,济南黄河河务局今年还积极和武警济南支队对接,组建了“济南武警黄河防汛抢险队”,作为黄河抢险的突击力量。济南黄河河务局还积极探索抢险设备社会化的路子,利用社会资源来充实抢险力量。据济南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队长陈茂军介绍,目前已经与企业签订了大型机械设备租赁合同,以备战时之需。

引黄供水工程:

泽润泉城促发展

济南因泉而兴,因泉而名,泉水已经成为济南的城市符号。20世纪90年代以前,全市的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供水能力已远不能满足全市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地下水位多次告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济南逐渐成为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泉群也开始发生停喷现象,“泉城”渐成“旱城”。若不采取措施,长此以往,不但工农业用水存在困难,就连市民饮水也将无法保障,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盛景甚至有可能成为人们遗憾的记忆。

1994年,小浪底黄河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工程建成后对于黄河下游水量控制和调节具有重要影响。此时已严重缺水的济南市抓住先机,下决心修建引黄蓄水库。1999年底,鹊山引黄蓄水库主体工程竣工,2000年底,玉清湖水库主体竣工,如今两座水库向全市日供水80万立方米,年供水量相当于243个大明湖水量,基本可以满足城市日用水需求,据了解,目前市区每天的生产生活用水有80%以上来自黄河水。

“引黄供水对节水保泉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济南黄河河务局局长、党组书记许建中介绍:“水库建成后,河务部门科学合理调度,采取丰引枯用、避峰调蓄、涵养水源等多项措施,最大限度发挥黄河水资源综合效益,使引黄保泉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特色长盛不衰的盛景已然成为现实。”与此同时,济南黄河河务局积极向上级争取用水指标,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全市工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需求,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全市累计引用黄河水52.6亿立方米,农业引水27.4亿立方米,非农业引水25.2亿立方米,对济南市夏粮十三连丰、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和保护济南地下泉水资源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济南黄河河务局副局长崔宝卫提起这些数据,如数家珍,充满自豪,“下一步,随济南新区建设步伐日益加快,黄河水资源也将发挥出更大的‘能量\’”。标准化堤防工程:

全国堤防首次问鼎“鲁班奖”

在黄河的历史中,1946年是一块历史的界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黄事业从这一年开始,70年来,伏秋大汛岁岁安澜。然而70年黄河安澜的背后是几代黄河人筑堤固坝的艰辛付出。自古“黄河百害”,其“三年两决口”的特性给济南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自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大规模的治黄运动。在1952年至1958年、1962年至1965年、1974年至1985年间,济南人民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主要以肩挑人抬的方式,先后进行了3次大复堤,为确保黄河岁岁安澜奠定坚实基础。

在济南泺口险工的柳荫深处,有一座“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纪念碑”矗立黄河南岸,这是济南人民治理开发黄河进入崭新时代的见证。所谓黄河标准化堤防,即以防御郑州花园口站22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位设计标准,大堤顶宽12米,沥青路面宽6米,堤顶两侧种植行道林;淤背区宽度100米;平工堤段临河种植宽度30~50米防浪林;险工加高改建等等一系列严格的工程标准。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自2002年开工建设,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功能于一体。

2008年,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问鼎“鲁班奖”,成为全国大江大河中首次获此殊荣的堤防工程,与之同期获奖的还有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和国家大剧院,足以说明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的分量。随着标准化堤防工程投入运用,济南黄河防洪工程抗洪强度进一步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

沧桑褪尽容颜改

作为济南市的血脉之源,黄河水在赋予济南这座城市旺盛生命力的同时,也给两岸人民带来无尽的烦扰——绵延百里的黄河长堤,成为济南北部地区最大的沙尘污染源。在黄河岸边的基层单位工作了几十年的抢险队老队长赵长河提起过去的情景仍不胜感慨:“那时候,倒一碗白开水,等水凉了碗底就落上一层黄沙,过去老百姓都流传“住在黄河边一年能吃一块坯”的说法”。

据介绍,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在业内被称作“超级堤防”,除了有效地增强了抗洪能力,缓解“地上悬河”对黄河两岸安全的威胁之外,同时又是水利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典范,显著改善了工程面貌和生态环境。尤其是近年来,依托黄河防洪工程而建的黄河生态功能带,济南黄河河务局不断完善生态防护工程体系,进一步扩大绿化面积有效改善了沿黄地区的生态环境,黄河沿线已成为济南北部城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济南黄河河务局先后荣获山东省绿化奖章、全省绿化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其中,AAA国家级旅游风景区——百里黄河风景区,于2010年对济南市民免费开放。景区集工程、景观、生态、文化、健身旅游为一体,现在已经成为人们认识黄河、了解黄河、体验黄河的重要窗口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如今黄河沿岸已是一派人水和谐美景,济南人心中黄河沿岸“凄凉荒芜,风沙弥漫”的印记一去不复返。

依法治河管河:

维持母亲河健康生命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途经济南奔流入海,为沿黄人民提供生产生活和灌溉所需水源,沿黄两岸生态建设也为市民提供绝佳的休闲娱乐场所。然而与黄河治理和发展相悖的是,沿黄地区经常有水事违法行为和不文明现象出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河争地,无序引水现象时有发生;生产生活、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在滩区违规建设,人为制造行洪障碍;堤岸两侧行道林、防浪林、生态林树木遭砍伐……

近年来,济南黄河河务局为确保河道持续畅通,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水政违法案件发生机制与应对策略调研项目,摸清了水事违法行为诱发原因、水政案件发生规律,联合公安部门设立黄河派出所,加强沿河群众普法工作,在河道清障、查处水事违法行为等工作中取得较大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群众和广大水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广泛理解、支持和配合,有效地推动了水政执法效能的提高,依法维护了黄河河道的正常水事秩序。

坚持治河为民:

管好黄河为人民

进入新世纪以来,“治河为民、人水和谐”理念逐步贯穿到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全过程。平阴黄河滩区前阮二村的丁立忠对此次深有体会。60多岁的他,已经亲手为自家盖过四次房子。老丁并不是在追求潮流,因为前几年住的还仅是石头、土垒成的房子,连屋顶都是柴草的,“是黄河老和俺过不去啊,一个漫滩就全给冲毁了”。

丁立忠所在的前阮二村位于黄河下游的平阴县黄河滩区,属于滞洪区,滩区内居住着近13万人口。历史上,这些村庄曾多次发生河水漫滩,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严重。搬离滩区,远离洪水的威胁,是滩区几代人的梦想。经过济南市及河务部门的努力争取,通过工程淤筑村台、修建撤退道路、辅道硬化等方式,让滩区内受洪水威胁最大的10340人整体搬迁到新房台,实现安全避洪。滩建项目实现了饮用水集中供应,农户基本普及卫生厕所,普遍使用沼气,全面普及电话,宽带网线也铺设到村,有线电视入户率95%以上。

七十年风雨兼程,成绩已成历史。站在“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济南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被赋予了全新内涵。在今年初公布的济南“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济南新区的具体范围首次被明确。按照规划,济南新区总面积为795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在《黄河新区总体方案》中提出:以黄河为发展主轴,推进济南新区建设,形成“一轴两核五区”的发展格局。未来,黄河将成为济南市的“城中河”。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受益的不仅是黄河两岸,整个城市将从根本上拉开新的发展框架,彻底改变东西狭长的现状。做好流域与区域融合这篇大文章,实现人民黄河人民管,河务部门责无旁贷。为配合携河发展和济南新区建设,未来拟对黄河堤顶道路进行改造提升,以缓解市区交通压力;同时,河务部门将继续跟进济南新区建设,积极参与到携河发展的进程中,在生态景观方面,进一步提升防护林带和黄河风景区水平,打造沿黄生态湿地,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提高景区综合管理水平;积极做好水资源的管理与调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济南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引黄入泰工程明年建成通水

本报泰安10月24日讯近日,一批关系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先后启动,城市燃气普及率、水质合格率均达100%。与此同时,引黄入泰项目也力争在2017年建成通水,有效解决供水保障瓶颈。“水、热、气等公...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