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崎岖的山路低矮的门

济南日报 2014-10-08 01:26 大字

特困户贫困,山区的特困户更加贫困。

9月20日、21日,周末两天,马不停蹄地驱车到长清区、平阴县走访特困村。一路上,汽车在南部山区蜿蜒的山路上行驶,几乎一直在爬坡和下坡两种状态下频繁切换,行驶总里程超过500公里,14个特困村、28户特困户的真实情况了然于眼前。

提起南部山区,许多城里人首先想起的往往是绿色的生态、迷人的景色和清新的空气。其实,这仅仅是山区现实中的一个方面,在美丽山景的另一面往往是水源的缺乏、耕地的稀少和交通的不便。

长清区归德镇焦寨村位于黄河滩区,距离黄河仅有1公里,可守着黄河水却吃不了黄河水,吃水、灌溉主要依靠从机井抽上来的地下水。村里的低保户赵昌军老人独自一人生活在老屋里。他家院门晚上从来不关,当然也关不上,因为早已坏掉。老人居住的老屋有30年的历史,如今也已经“风烛残年”。“你家房子为什么没有修一修?”“今年下雨少,没怎么漏。没漏就不麻烦去修了。”72岁的老人有两个女儿,现在都已经外嫁。煮碗面条、熬些玉米糊糊、炒一盘自家地里种的青菜……这就是他一天的食谱。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理能力的下降,老人未来的生活还有太多的未知数……

马山镇中义合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耕地面积少,水浇地更是稀罕,土地瘠薄。59岁的孟庆阳一脸黝黑,长期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压弯了他的脊背。他的父母年老体弱,儿子、儿媳智力低下,没有其他经济收入。他们的房子是“我的兄弟姐妹——百户安居工程”实施时修的,看上去比较新。可问题是,他们家有8口人,住在一起显得比较拥挤。孟庆阳说:“夏天的时候我和孩子他娘就在院子里搭个窝棚住。”庆幸的是,他那正在上幼儿园的孙女智力正常,全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离开长清区继续往南,巨大的风力发电机跃入眼帘。汽车在山间公路上此起彼伏,来到了平阴县的山区。和很多山区村一样,这里有不少残破的房屋,院子里长满了野草。它们的主人大多已经搬到城里,在农村的痕迹只剩下了这些碎砖瓦砾。东阿镇西南坝村全村110户中有47户是贫困户,贫困面比较大。村内没有硬化路,没有卫生室,也没有其他公共服务设施。魏绪福夫妇均已年过70,都是长年生病、没有劳动能力。他们家中的老房子也有40多年的历史,一进堂屋最显眼的就是已经露出大片黄泥土的北墙。“多长时间吃一次肉?”“我们老两口有高血压,不敢吃肉,平时就是吃自己种的菜。”妻子房秀英的回答有些无奈。

洪范池镇小黄村属纯山区村庄,位置较为偏僻,村里人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果园、地瓜、棉花和外出打工。70岁的李宝珠老人这两年颇为辛苦,因为老伴于桂芳去年罹患尿毒症,住院花去了十多万元,每周还需要做两次透析维持生命,整个家庭陷入负债累累的境地,对他们来说“好好活下去”就是希望……

对于特困村和特困户来说,市里开展的乡村扶贫解困工作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治标容易治本难。每到一个特困村,市委书记王敏都特意嘱咐“第一书记”:“贫困是动态化的,要积极探索扶贫解困的长效机制,帮助陷入贫困的群众走出困境。”

新闻推荐

难言的病痛无尽的伤

本报记者 王端鹏病,折(着人。大病,折(着家庭。病痛,是许多农村困难群众不得不长期面对的事情。而在与病痛的抗争中,许多家庭流干了眼泪,耗尽了财富,陷入了困顿。9月中下旬对特困村、特困户的连...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