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去的人情味儿

山东商报 2014-07-17 17:19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胡同里的老人点击查看原图万家大院点击查看原图除了那些可能具有宏大历史叙述方式的建筑之外,流淌在南崖村里还有萧瑟的乡愁与人情味儿。走在村里,处处都能看到断壁残垣,离开了人,这里显得暮气沉沉,就连外来者也感到了一丝愁情。留在这里的,还有些老人和老去的故事。

墓碑垒起的井台

在辛家街中段和武举阁下的崖壁上,两口水井的井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些石头的井台是由乱石及墓碑拼接而成,有的上面还清晰的刻有“先考”、“康熙年”等字样。“破四旧的时候,那些祖坟都被当作四旧给推平了,但是墓碑留下来许多。正赶上村里的井台需要维修,就把那些墓碑拿来垒成了井台,这样子可以在下雨时挡住脏水,不让它们流到井里去。”万肇平说。

谁也不愿意扒掉自家的祖坟,更不愿先人的墓碑当作井台被人踩来踩去,但谁都是敢怒不敢言。时过境迁后,高压的政治环境没有了,有的后人想把先人的墓碑放回原处,可是平掉的坟头已经找不到了,不得已只好作罢,这些墓碑就一直被村民踩在脚底下。“毁灭老祖宗的文化,现在来看这种行为本身也成了一种文化。”万肇平无奈地笑笑。

从文昌阁出来,往南走不远就能看到一眼古井。井口与地面平齐,石质的井口周边被磨出了多达32道的沟壑,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的螺丝帽。这口古井很深,一眼望不到底。村民告诉记者,这口古井属于高家,一开始还用轱辘放绳下去取水,后来取水的人多了,嫌这种取水方式太慢,人们就把轱辘拆掉,各自用绳拴着桶放下取水。“打上水之后,桶沉了,为了省力,打水的人就用绳子抵住井口往上拉水桶,天长日久,井口被磨出了这些沟壑。”万肇平说。若是不小心掉下去活物淹死了,或者淤泥积的太多,还要花钱请人下去清理,这样才能保证井水干净。

劫后余生的高家祠堂

还在缓慢的农业社会时,高家就有一条家规,凡是作奸犯科的,就要罚他修路。因此,现在到南崖村的高家街,人们还能看到石头的路面分成了一段一段,这就是当年被罚修路的高家人的“责任区”。

文昌阁的南邻就是高家祠堂,但如今已经荒废多年,房顶塌了半边。从窗口向里望去,屋内还有一把破椅子和一个供桌,落满灰尘,凄凉不堪。这个建于光绪八年、破四旧的主要目标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是因为它曾经是生产队的办公室。“集体劳动的时候各家各户属于生产队管理,一个生产队就包括正副队长、会计、保管员、记工员等等好多人,这么多人需要一个地方办公,高家祠堂就幸免于难,被用来当做生产队的办公室。每天晚上生产队来这里开会,研究布置第二天的工作。后来土地政策变了,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土地承包之后,更是各家干各家的,办公室就用不上了,祠堂就空了出来,也没再仔细收拾过,时间一长,就废掉了。”万肇平说。

有村民说,虽然文革期间政治环境高压,但是在南崖村,高家还是拥有很大的势力,外部的革命力量想要直接破坏祠堂还是无能为力。不得已,老师便发动小学生去砸牌位,这样的结果就是本村的民兵连的小伙坐不住了,他们也想积极表现,进入团组织、当选村干部,所以民兵连在小学生的带动下也破坏起了自家的“四旧”,因此,祠堂劫后余生,里面的东西却没能幸免。

老人·老屋

1978年,23岁的万肇平考上了平阴师范学校,从此脱离了农门,得以成为他曾经羡慕的、“吃国库粮”的人。但是他始终没有远离南崖村,工作地点一直在几里地之外的洪范池镇上。至多不超过一周,他就会回到村里看望父母,有时候甚至一天一次。对于村里的人,他很熟识,走在路上,每个人都会跟他聊上两句,但这些人都是他的同龄人或长者,鲜有年轻人。

在崔家街73号,一处保存较好的清朝院落里,80多岁的于老太寡居在这里。“她娘家哥曾经是县里的领导。”万肇平说。如今老太太的院落有些凌乱,但仍然保存着几分古意。在院子东北角的地面上,有一处地瓜窨子,挪开盖在上面的石板,能看到洞口两边凿出了供人蹬踏的凹槽。“这样的窨子里多得能放上几千斤地瓜,可以储存大半年都不变坏。用石板盖着就是防止进水。每年春天没雨的时候,把窨子打开透透气,能延长窨子使用寿命,几百年都不会失去储存的功能。”万肇平说。

在高家街107号的门前,门挡的石坡光滑如镜,万肇平说,小时候他来看姑姑,总会和别的小伙伴一起坐在这个石坡上往下滑,一辈辈的小孩儿都在这里滑,愣是把石头磨得光滑无比。“高家普遍有钱,这围墙里住的都是高姓人家,但是他们家的长工、佃户则要住在围墙外,甚至窑洞里。”万肇平说。

到处都是石头山,哪来的土山让人掏洞居住?原来,南崖村的地势起伏,就着地势,村民用石头盖起了文昌阁、围墙,在一些围墙的缺角处就用土跺起来,增加整体建筑的强度。一些日子过得不好的,就在土跺里掏洞居住。现如今,文昌阁北面不远的土跺里,依然保存着一间完整的窑洞民居。只是早已经没人住在里面。窑洞的门前覆盖着麦秸,门上还落了锁,从门缝向里望去,还能隐约看到破旧的家具。“在我的记忆中,1982年的时候,这里还住着一户姓付的人家。不久之后,他就搬走了,据说现在过得还行。”万肇平说。

万家街144号是万肇平父母的老宅子,只是如今北屋的房顶也已经坍塌,不再住人。“从学校毕业之后,我就到了镇上的中学教书。1997年,镇文化站把我借调过去。2008年,父亲去世后,我回来的就少了。2011年,母亲也去世了,我就更少回来了。”万肇平说,眼神里有些落寞。倒塌的北屋没打算再修起来,房屋的地面被开垦成了菜地,种了些韭菜,万肇平的妻子会不时来家里看看,割点韭菜带回家。“我就出生在东屋里,后来长大了,我和哥哥分别住在南屋和东屋,现在都搬出去了。”万肇平说。

在裸露的墙壁上,还贴有1977年的报纸,时任主席的华国锋正在接见全国人防会议代表,毛主席的语录还印在报纸的头版头条之上。那一年,22岁的万肇平还在家里务农,没有想过老人走了之后房顶会塌、地上会种韭菜。

山峪中的世外桃源

从卫星地图上来看,南崖村三面环山,几乎被围在了群山之间,这造成了交通的闭塞、出行的不便。但上天并没有抛弃这里,村子周边到山脚下有大量的土地,山上的泉水滋润的这里格外肥沃,除了本村人,外面人无法进来抢占田地。开垦大量的田地就需要大量的人手,这也是南崖村曾经人丁兴旺的原因之一。田多地多,村里的人甚至可以拿粮食来酿酒并大量向外贩卖,这也使得南崖村比周边的村子都要富裕些,其中尤以高家为代表。生活好了,人就要讲究吃穿,流风所及,直到解放后,高家子弟出门,皮鞋一定要打上油。至今,高家后人外出打工也不选择下苦力的生计,据说开车搞物流的居多,日子过得都还不错。

新闻推荐

四人夜间合伙劫走出租车警方10多个小时后破获此案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李林超通讯员李正伟)近日,平阴县安城镇兴城街西路口发生一起持刀抢劫出租车案件,驾驶员董某所...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老去的人情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