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富村新景色美

济南日报 2014-05-29 03:36 大字

作者:冯经伟

每天从龙山炭素公司下班后,平阴县孔村镇原张山头村村民张建华骑电动车5分钟就能回到镇驻地社区的新家。他的妻子在当地孵化园的一家服装企业工作,儿子正在上中学,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张山头村离镇驻地约10公里,2012年全村搬迁到镇驻地社区后,复垦出400亩土地流转给投资商发展有机农业。张建华的老父亲约了几位老友一起看农场、干农活,挣点零花钱。每逢周末,张建华就把老人接来社区聚聚。这样的生活一家人很知足……

新社区让农民体面生活

张建华一家人的感受在孔村镇很有代表性。作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和“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孔村镇将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首要载体,不断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资源,突出驻地社区的龙头带动地位。

全镇46个村、4.2万人,怎么上楼进社区?通过调查,镇里摸清了群众想往哪里搬、怎么搬、对拟建社区的建议三大问题,确定了“一个镇驻地社区、三个基层社区和两个特色村”的建设思路。目前,总投资7亿元,能整合9个村、1万人的镇驻地社区已入住5000人;社区南区又开工23栋楼;与之一路之隔、10万平方米的孔子山片区也已完成详细规划。整个镇驻地计划吸纳3.5万人。在孔村镇党委书记尚海成眼中,之所以全力做好镇驻地社区的文章,就是因为镇驻地有完善配套的公共服务,确保既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又能使房产不贬值、常升值。

对于偏远的西部山区和文化特色村,镇里则采取设立基层社区和保护文化古村落的方式,让农民就地改善居住环境。目前,平阴县县委旧址所在的王楼村,已打造成具有浓郁北方风格的红色旅游胜地;以种植鸡腿菇闻名全国的北毛峪村,建起了完善配套的新型社区,让农民不出大山一样享受“美丽乡村”新生活。

炭素第一镇提供创建支撑

孔村镇认为,建设“美丽乡村”,住得体面是“面子”,更要有产业发展这个“里子”做支撑。

历经20多年,孔村已发展成“全国炭素第一镇”。全镇8家炭素企业产能160万吨,稳占全国炭素市场六分之一。去年,该镇成为全县第一个财政收入亿元镇,今年工业总产值有望超百亿元。与此同时,规划建设了3000亩新型工业园区和1500亩工业孵化园区,推进炭素企业优化整合,加速培育清洁能源、新材料、精密机械制造等新兴环保产业。目前,两大园区吸纳农村劳动力1.2万人,工人月均工资在3000元以上。

工业的发展壮大为反哺农业提供了可能。结合实际,孔村镇通过奖补政策的刺激,在几年间发展起“东菜西菌中药材”的现代农业格局,投资6000万元建起12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亩均数千元的效益倒逼农民实现传统产业转身,先后流转土地3300亩。“青壮劳力可以去企业上班,妇女和老人可以在农业园区和社区打零工,也能到孵化园干计件。”孔村镇镇长陶庆福介绍说,这就让农民上楼后能踏踏实实地住得下。

让群众的追求看得见摸得着

“从孔村镇界到驻地社区,有‘三大堆\’9个,从社区再到孙庄,有‘三大堆\’11个。”近日,平阴县委书记毛华铭和尚海成一见面,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面对富裕起来的群众对新生活的更高追求,该镇掀起了一场覆盖每个角落的环境综合整治。去年9月,该镇在全市率先推出环卫托管、市场化运作模式,政府出资150多万元为全镇46个村购买保洁服务。

孔村镇把宝贵的孔子讲学历史文化与“美丽乡村”结合,投资3000万元建设东、西两条精品示范线路。在东线,依托镇驻地社区、现代农业科技园,规划建设孔子山儒家文化公园,实施具有孔村文化特色、汉唐风格的墙体立面改造,把105国道沿线打造成靓丽的文化景观带;在西线,围绕北毛峪社区、七彩谷食用菌产业园、民俗影视文化街和王楼村县委旧址打造成生态农业、红色旅游观光线路。借势“美丽乡村”,两条旅游线路呼之欲出,不出孔村也能旅游的日子不再遥远。(本报记者 冯经伟 通讯员 赵军 张阳)

新闻推荐

彩票迷自导“绑架”案一男子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刑拘

作者:韩磊平阴一男子购买彩票中奖后,便沉溺其 中 难 以 自拔,先后投入40余万元购买彩票,为填补信用卡透支及外欠资金,竟自导自演了一出“绑架”闹剧。平阴警方接警后,昼夜奋战,终于将其 成 功“ 解...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民富村新景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