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歌嘹亮,唱出幸福生活——— 济南2013年民生改善述评

济南日报 2013-12-30 18:28 大字

作者:陈长礼摄

省会文化艺术中心打造泉城“泺蕴泉涌”的民生工程。(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陈长礼 摄)

多种形式的卫生下乡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社区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一)

毫无疑问,即将过去的2013年,让这

座城市的民生脉搏愈发激昂。

民为本以固邦。民生,犹如流淌的血液,浸于城市的肌体之中,为城市发展固守着生命之源。她是人民群众离不开的“一日三餐”、揣在怀里的“钱袋子”,是体现城市生活品质的“房子”、“车子”、“乐子”,是现代化建设中关于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的“中国梦”、“新期待”。

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历来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在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城市规划中,民生工作始终被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突出强调。

当“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努力提升全市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的声音传来,“坚持以群众为根本、以实践为标准,及时回应群众呼声,扎扎实实地解决群众的合情合理诉求,重实际、求实效,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行动落地,2013年的济南,继续高扬着科学发展的旗帜,努力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实现富民惠民,不断诠释印证着“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民生福祉。

(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境界的程度标准决定工作力度和质量,影响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仔细考量一年来的每一个重要刻度,我们不难发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济南印记中,处处可见以民为本的城市思考。

从“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关心关爱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快乐舒心地在济南工作生活”到“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格外关注、关爱、关心困难群众,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再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努力创造百姓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人有所居、居有所乐、乐有所为。”——— 回放执政者走访调研时一句又一句贴心的话语,我们感受到一种细致入微的力量。

从“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到“把17件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再到“号召全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把教育实践活动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回顾市委、市政府传递的一个又一个惠民的信息,我们体味到一种坚定不移的理念。

以群众为根本,以实践为标准。这是指导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也是衡量一切工作的优劣标、刻度尺。

时间随着发展累积,时代随着速度前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一切工作都需要在不断解放思想中推进,一切难题都需要在不断提升境界中破解。但无论思想理念如何进步,城市发展的目标却始终未变,那就是以民为本、为民服务。

(三)

当前,城市发展进入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经济发展爬坡期,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困难。既不能一味地追究经济数据、发展速度而不顾改善生存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也不能盲目地转方式调结构而忽视不断扩大的就业需求;既要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又要解决好建设发展与老城区改造提升的问题。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点,如何妥善处理,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考验着城市决策者的执政能力与智慧。

惠民之实,决策先行。任何工作的向前推动与取得实效,从来离不开决策的与时俱进,离不开制度的完善、法治的保障,离不开建设发展与人民群众利益的良性互动。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改善民生做了实实在在的解读:逐步提高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对象保障和孤儿养育标准;加快推进市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并完成一期工程;启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适度扩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数量,实施骨干教师跨校交换制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城乡接合部、新建小区扩展……从中我们看到了增长的数字、增加的收入、增效的保障,更感受到市委、市政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务实之风。

财政优先保障法定支出和民生政策等重点支出:在201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中可以看到,济南在提升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落实为民办实事政策,社会保障方面比上年增长16.34%,主要用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各项补贴、促进就业再就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住房保障工作。教育方面安排的资金更是比上年增长30.3%,为317510万元。在治理交通拥堵、住房保障、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市财政也分别给予了“大手笔”预算。“为人民管理城市”作为“济南共识”在全国叫响:济南城管推出的“为人民管理城市”、“西瓜地图思维”、“城管重心下移”及“社会动员机制”等做法效果得到认可,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借鉴。在第八届中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年会上,全国160余名城管代表和知名法学专家参会,最终形成“济南共识”,一致把济南“人民城管”经验作为学习样本,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执法制度建设,提高城管执法和服务水平。“让人民满意”成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惠民决策:“承办十艺节要充分体现群众性,关键是把握广泛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作为承办城市,要努力做到热情、圆满、节俭”……这样的“节日”无疑给市民游客带来了最为接地气的文化盛宴。同样,被期待已久的首届济南泉水节也在这样的决策理念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市民游客的参与性,推动了城市旅游业发展,打响了美丽泉城的城市品牌。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更高质量的民生环境造就了“大民生”的概念。其涉及方方面面,相对应的政策制定也永远处于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比如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公交都市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等。透过这些刚性严谨的条文,我们感受到了以民为本的济南不断前行的力量。

(四)

民生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推进民生建设归根结底要靠加快发展。只有加快发展,才能积累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改善民生才有坚实的基础。也只有让人民群众满意,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活力,城市发展、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

在实践中,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中心任务,把推动城市建设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加强社会事业的统筹协调,在推动科学发展中拓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之路,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得更加幸福。

一年来,济南用实践验证着城市建设的惠民生——— 实施张庄路、齐州路、历山北路等道路城市公交专用道建设,构建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开工建设火车站北场站一体化工程,复建老站房、行包房,新建站房、站前广场及广场地下空间;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缓堵作用,全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开通济南西站至济南遥墙机场 1号快速专线;二环西路高架桥全线正式通车,实现城区与周边高速路网的顺畅衔接,与二环东路高架桥、顺河高架桥、北园高架桥共同构筑城区快速路系统……

一年来,济南用实践验证着以“水清,树绿,天蓝,气爽”为期许的可持续发展的惠民生:实施“五城联创”,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宜业;推进三大重点片区生态水系工程,实施多水源连通、东部工业区地下水置换、玉符河综合整治项目;加大措施保证泉水持续喷涌,完成城区48条河道截污整治,实现城区河道污水不直排;明确污染减排目标,要求在抵消全部新增量的基础上,四项主要污染物净减万余吨,推动环境质量进一步向好的方向改善……

一年来,济南用实践验证着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惠民生: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5449套,基本建成36500套,新增廉租住房补贴500户,努力打造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济南模式”;投入4500万元对14个小区的老旧供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改善饮用水水质,推动泉城“长高长大”;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鼓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争取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改善民生需要付出金钱,有时甚至“赔本经营”。但在济南各级党委政府看来,改善民生是本“万利账”。民生改善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城市的发展有赖于民心支持,民生改善又得益于城市发展。

(五)

民生改善,离不开一个“情”字。无论是决策制定者还是实施者,只有怀着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民生情怀,才能心甘情愿、实实在在地为民办好事、办成事、办对事。

怎能忘记,那是个空明晴翠的午后,在中共平阴县委旧址——— 一个曾把革命星火迅速传播开来的院落,举行过一个简朴而特别的座谈会。桃树下、小圆桌旁,市委书记王敏几句话便打开了一旁在座的农民朋友的心扉:“我们是‘带着耳朵\’来的”“今天来王楼村就是听听大家对反对‘四风\’有什么意见,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怎能忘记,在察看河道整治与管理工作时,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曾语重心长地说:“有些人将注意力放到了新区开发,放到了建设漂亮的地方,而对河道治理视而不见……”发展经济也好,建设城市也好,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舒心畅快的生活。

怎能忘记,艳阳高照的8月,107部门派干部下工地听民声,分头赶往3000多个建筑工地,“察民情、接地气、征求意见建议”,倾听农民工心声,而这些工地涉及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建设等民生工程以及小清河公共服务设施等市政工程。

这一年,这座城市的田间地头、施工建设一线等城市的各个角落,留下执政者忙碌的身影、与民相知的情谊、执政为民的行动。一条条用脚板踏出来的民生决策、一个个用心心相交换来的真实民意,让2013年的济南温暖聚力、有力前行。

(六)

回溯我们党90多年光辉历程,井冈山上红米饭南瓜汤的质朴、宝塔山下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厚意,赢得了亿万群众的支持与信任,获得了力量之源、执政之基,筑起了“真正的铜墙铁壁”。

天下大势,常系民心。民心就是力量。

民生连着民心。以民利为根本、以民心为目标、以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自觉把尊重民意、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造福百姓的辩证关系,才能在加快发展、率先发展上创造新业绩,在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上实现新跨越,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感受发展带来的幸福。

(七)

2014年向我们走来。“济南民生”已然提

前准备,给了我们无限憧憬———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建设应用全面推广的号角吹响,未来,免费的阳光将沐浴更多的泉城百姓,无限的温暖也将流入更高的城市建筑;新修订的《济南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开始实施,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及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补充完善,惠及济南市33万残疾人兄弟姐妹;全市8200多名环卫工中将有4579人享受“五险”待遇,超过总人数一半多,近七成环卫工吃上免费早餐……

“民生”一词由来已久,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改善民生是我们坚持的方向,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企盼的就是“过上好日子”。能够让人们过上好日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对于拥有700万人民的济南来说,这样的圆梦之途仍在继续。我们相信,毫不动摇地坚持改善民生、给人民以实惠,尽力而为、循序渐进、科学谋划、踏实前行,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将成功在望,建设美丽泉城的梦想定然前景可期。

(本报记者 范俐鑫)

新闻推荐

济聊对接桥头堡亮出“首发阵容”

本报讯(记者 冯经伟 通讯员 赵军)短短4天内,平阴县城接连发生了3件大喜事:25日,县农民工服务中心挂牌启用;26日,五星级泛远国际酒店开工奠基;28日,义乌小商品城开业……喜事一件接一件,“三年突破平阴”...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