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节约型经济的平阴实践

济南日报 2013-09-20 13:27 大字

本报讯(记者 王宝静 通讯员 苏后生)“今年上半年,平阴县完成生产总值91.8亿元,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2亿元,增长19.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亿元,增长1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9511元和6268元,分别增长11.6%和15%;荣获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二等奖。”令平阴人自豪的不只是这组数字,还有在实现这组数字的过程中,对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节约。他们通过实施立体种植、探索新的种植模式来节约土地;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让废物成为工业生产原料来节约资源;通过捆绑使用资金、发挥集约效益来节约资金,走出了一条适合平阴的节约型经济发展道路。

立体用土地寸土变寸金

平阴县的中西部山区多土沟、土坝,当地农民根据这一地貌特点,在平面上整平种粮,立面上开挖窑洞,在窑洞里进行鸡腿菇反季节栽培。由于窑洞具有温度、湿度恒定易控制的特点,可有效避免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避免了普通鸡腿菇种植棚只能在春秋两季进行生产的弊端,其鲜菇产量和品质也有很大提高。目前,平阴产反季节鸡腿菇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90%。

平阴盛产地瓜,地瓜一般在9、10月间收获,但价格涨到高点皆是在每年春节之后,因此当地农民便采取向地下挖地瓜窖、延长地瓜贮存期的方法来增加收入。现在,各村统一规划场地,有的村还对挖地瓜窖的群众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全县出现了许多用地瓜窖贮藏地瓜的大户,其中安城镇冷饭村一农民每年贮藏15000公斤地瓜,年增收超1万元。

企业“吃”废料 废物变成宝

煤泥是煤矿企业洗煤的副产品和废弃物,但目前,在平阴琦泉热电公司,它已经变成了发电的原料。该公司先后采用露天晾晒、旋耕犁耕耙等方法,把高于30%的水分降到12%左右,之后掺到原煤中烧用以发电。他们不断对锅炉进行改造,使得煤泥掺烧比例越来越大,目前已达到90%。看到掺烧煤泥“有利可图”,他们又开始挖掘身边其他可替代资源,之后,价格更低的煤矸石等随之入炉燃烧,燃料成本又下降15%。

除了煤泥、煤矸石,在平阴,粉煤灰、黄河淤沙等废弃物也都变为了该企业的生产原料。此前,肥城石横电厂的“生产垃圾”粉煤灰,全部存放在该县孙官村的北山凹里,每遇大风天气,孙官村及附近几个村便笼罩在漫天飞尘之中。为除害兴利,平阴县的玫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利用新技术,开始使用粉煤灰制砖,年产5000万块新型砖后,污染源“摇身一变”成了“金砖”。

捆绑做项目 一分变二分

根据目前的体制,大部分的政府职能部门都掌握着一定的资金,但“条条”式的管理方式使得这些资金使用存在着点多、线长、面广的问题,分布星星点点,难成大“气候”,且缺乏后续支撑。为进一步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平阴县开始探索部门资金“打捆”使用,以集中力量做大项目、办大事的资金管理新机制,解决了以往因“下毛毛雨”而造成的资金使用效益差的问题。

平阴对资金的整合并非简单地把钱聚在一起,而是探索“一分变二分”的办法,让钱发挥更大的效益。为此,平阴立足全县做出了长远科学的规划,并通过确定重点项目,使资金跟着项目转。位于平阴县城南部的圣母山,已经成为平阴县远近闻名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它就是平阴县将农业、水利、林业、环保、旅游、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等9股资金共3000多万元“拧成一股绳”、集中投放而打造出的。过去,这些部门的资金由于各自分散投放而难成气候,合并起来之后,在修路、打井、灌溉、上项目等方面效果倍增。

新闻推荐

平阴治理警车违规通报批评17部警车

作者:韩磊本报9月22日讯(记者 韩磊 通讯员 高凡山 李正伟)平阴县公安局督察大队今天下发专项督察报告,对近期全局警车交通违法行为情况进行通报,14个单位的17部警车受到通报批评,对相关驾驶人将...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