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争取项目 打造品牌 智力扶贫东阿扶贫闯出“输血—造血—醒脑”路

济南日报 2013-08-20 19:09 大字

作者:周历

从2009年龙王峪扶贫项目落地,到去年被确立为省级扶贫镇,平阴县东阿镇至今已争取并实施扶贫项目 5个、扶贫资金60余万元,闯出了一条“输血—造血—醒脑”扶贫路,成功打造了龙王峪核桃种植基地、贾庄有机韭菜精品园等响当当的农业特色品牌,实现了农业产业巨变。

在东阿镇沿黄千亩有机出口蔬菜种植基地,菜农正在管理西兰花。

靠“输血”舒筋活络打破发展瓶颈

龙王峪村首先尝到了扶贫的甜头。作为远近闻名的核桃种植专业村,龙王峪村曾饱受“先天不足”的折(:眼看着核桃价格水涨船高,村里的5万棵老核桃树效益节节攀升,但面对浇水难、运输难的发展瓶颈,村里空有扩大生产规模的想法却无计可施。2009年,经过积极争取,核桃产业扶贫项目落户该村。该项目总投资30万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达8万元。用这些钱,龙王峪村打了井、修了路、通了水,为核桃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当年增种核桃苗6750棵,增加核桃种植面积150亩。

在东阿镇,还有很多农业特色产业受资金、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在自然发展中呈现出“先天不足”,这些不足需要靠外力来弥补。纵观该镇几个重点农业产业的发展,北市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贾庄有机韭菜精品园的资金瓶颈、苏桥农机大院和优质林果基地的设施瓶颈,无一不是通过扶贫项目的支持才得以打破,进而形成了亮点纷呈的新型农业产业。

“造好血”身强体健崛起“后劲”产业

“扶贫资金对资金、设施等瓶颈的打破只是一个‘引子\’,让这个产业有规模、有效益、有活力、有后劲,才是我们实施扶贫项目的最终的目,要‘造好血\’,让产业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和活力。”东阿镇副镇长孙清军对全镇的扶贫项目运作思路作了如是描述。

在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提升产业的生产方式及其生产的组织化规范化程度,对项目能否取得实效极为重要。东阿镇既重项目实施,又重生产管理,通过扶持“造血”提升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在龙王峪村核桃种植基地,镇里积极扶持该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苗木、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既增加了群众收入,还降低了种植户的市场风险,并通过注册龙王峪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使龙王峪村的核桃产业真正成为“后劲”十足的农业产业。目前,龙王峪村的核桃树已发展到近20万棵,产品打进了一线城市市场,实现群众人均增收5000余元。

借发展智力扶贫提振群众“精气神”

相比于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同样重要,只有通过智力扶贫提振广大群众的“精气神”,才能造就一池发展活水。

贾庄村有机韭菜精品园负责人贾光伟的“三问”十分耐人寻味:2010年,他向镇领导打听有机韭菜种植的扶持政策有哪些;2011年,他又询问有机产品认证怎样申请;今年,他又在打听如何让贾庄的有机韭菜占领大市场。三个问题,表现出的是东阿镇农民群众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和对脱贫的渴求。

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东阿镇将智力扶贫分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扶贫,二是思想扶贫。

为服务扶贫项目的实施,该镇共开展各类技能培训4000余人次,其中1000余人成为产业工人,组织外出参观学习50余批次,各村利用农家书屋和远教站点开展致富课堂3000余次,让更多群众掌握了致富技能。

在扶贫项目纷纷发展壮大的同时,该镇的其他农业产业项目也不甘落后,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东黑山村的红荷包杏,南市的香椿,黄河滩的有机出口蔬菜,窑头的有机蔬菜,南坛村的珍珠油杏,西直沟村的大樱桃,更多群众的意识开始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从“要我致富”到“我要致富”转变,提振了发展的精气神。

(本报记者 周历 通讯员 郭剑 李林)

新闻推荐

济南西站志愿者常诚“我已经爱上了做志愿者”

作者:沙文婧)“您是去买票吗?顺着走廊走到头,从扶梯上去左转就是售票厅。”“您想找公交站牌是吗?那边就是。”只要旅客往他面前一站,还没开口问问题,常诚就能告诉旅客想要的信息,京沪高铁通车以来,...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