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传平一心拍电影的济南农民

济南日报 2013-07-22 19:19 大字

作者:赵晓林

□本报记者 赵晓林

自置拍摄设备,身边村民出演,一位当初连电脑开机都不会的普通农民,竟然放下自己的生意玩起电影,而且接下来要完成自己的电影三部曲———

“你们现在开始商量如何移风易俗,每个人表情都自然点啊,千万不要看镜头。”“忠河叔,开拍后你少挪动,不然就挡住东河叔了。”

7月10日,刚下过一场透雨。记者这天在平阴县孝直镇孝直村见到农民李传平时,他肩膀上搭着毛巾,正一副大导演的样子,指挥着“演员”就位,他正忙着拍摄他的第二部电影。

而在一年前,全村村民没有一个人会相信他们身边的一个农民能拍出电影来。

李传平是孝直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今年60岁了。要说起拍电影,还真有点传奇性。因为他在2012年以前从没接触过和电影有关的任何东西,甚至连电脑开机都不会,更别说摆弄摄影机、拍电影了。

●●●从做生意到摆弄DV,村支书一句话为他打开一扇门

记者见到李传平时,他正与自己的搭档、“编剧”张立生在拍摄他们的第二部电影———《瞧这一家子》。

场景就在村民侯庆喜家里,现场没经过任何布置或美化,一切都是平时的样子。7位村民围坐在小桌旁,听“男主角”张玉臣讲如何改革红白事。李传平不断调整着演员的位置、对白和拍摄角度,张立生在一旁拿着剧本,不时给演员们说着对白。正式开拍时,还有负责打场记板的。两人配合得很和谐。

说起拍摄电影,李传平称纯属偶然。

李传平原来在村里经营钢材,由于他坚持诚信经营,生意也风生水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近年来,孝直村发展好了,村委经常组织村民出去参观。2011年我就买了台小DV,把在外面看到的东西录下来。”李传平说。回到村里,他也时不时拿起DV,把身边发生的事情拍下来。

去年春节,朋友给李传平捎来一套“会声会影系统”,他便自己琢(着把一些简单的镜头连接在一起。迁居黑龙江省多年的同村村民李延存老人,由于年事已高,不能回故乡,便联系到李传平,让他帮忙照几张故乡的照片传过去。李传平用DV拍下了老人旧房子,并把周围的老邻居叫到一起,在镜头前给老人留言,制作成10多分钟的视频发给老人。几天后,老人给李传平回电话感谢,说全家人看着视频哭到完。这给了李传平很大启发,此后他经常录一些家乡的变化发给在外地的乡亲,受到了乡亲们的欢迎。

李传平喜爱摆弄摄影的事传到了村支部书记殷景玉那里。去年6月28日,殷景玉找到李传平,要看看他拍的视频。看了几段视频后,殷景玉对李传平说:“你既然爱拍录像,何不以咱村的群众为题材拍部电影,这样既是对优秀家庭的鼓励,也可以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李传平听了,好像看到了一扇从未进去过的门,而门中的一切充满着新鲜的未知。他几乎是立即就答应了这个提议。经过反复商量,他们确定第一部电影拍摄县道德模范关茂同一家。

●●●第一次“触电”,有时一个按键要摸索摆弄好几小时

要拍电影,肯定要先有剧本。李传平想到同村的退休教师张立生。说明来意,张立生答应了,于是他开始编写《平常一家人》的剧本,内容是县里的道德模范关茂同一家无私助人的故事,前后将其一生60年的经历都包含进去了。

李传平自然就是本片的导演、摄影和制作人。由于是第一次“触电”,一切都是从未接触过的,什么都需要从头学,边学边拍。

就凭着一台小DV,李传平和张立生忙活开了。“当时,拍摄完一天的镜头,晚上不仅要琢(第二天的现场布置,还要对当天视频进行剪辑。那段时间,连做梦都想着怎么拍、怎么制作,当时咱一窍不通,有时一个按键摸索好几小时都不会弄。”回想起刚开始的情景,两人的话语间充满着感慨。

由于拍摄设备只有一台小DV,没有辅助工具,很多镜头不好拍摄,李传平使用了很多土办法。“为了在高处拍大景,便把DV绑在木棍上,慢慢地举上去。可是等演员准备好了,DV却掉下来了。”李传平给记者讲述着当时的手忙脚乱。

除了拍摄工具的简陋外,演员的挑选、外景的确定、服装的搭配等等都是难题,李传平、张立生和剧组的其他人,跑遍了村子以及周边的村庄,甚至跑到了搭界的东平县,才找到需要的外景地。为了一场下雨天里主人公骑车卖菜的戏,他们等了10多天,终于等到下雨时,他们赶紧来到村边的小路上拍摄。

63岁的关茂同用自行车驮着芹菜在雨中骑行,风大雨疾,关茂同连车带人摔倒在路上,扶起车子继续上路。“一连好几次,一个镜头拍了一上午,老关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当时他的身体还不好,才出院不久。”李传平说。其实,当时李传平他们也跟着在雨中淋了很久。

说起拍摄,还有很多又苦又累的事。“其实雨中场景还好,只要等到下雨就行了。最难的是过年的镜头,当时是夏天,大热天的演员还得穿棉袄,还好当时只设计了一个吃年夜饭的场景,找了家饭店,让人家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但这也热得够呛,演员的汗珠子都掉碗里了。”

●●●第一次放映,村民们有点看傻了眼,都反映不孬

第一次拍电影什么经验也没有,但他们60多人只用了25天,就完成了拍摄和后期制作。一开始,李传平他们觉得拍出来的东西都能用,制作出了长达120多分钟的电影。但是请殷景玉和镇上搞文化工作的人员看过以后,觉得太长了,剧情太拖沓。于是,李传平和张立生又进行了二次剪辑,终于制作出一部70分钟的电影。

什么时候正式放映呢?李传平和殷景玉决定放在8月的消夏晚会结束后的电影放映阶段。因为孝直村每年的消夏晚会和露天电影放映都会吸引大量村民观看,周围很多村的村民也会赶来参加。

消夏晚会开了7天,之后就开始放映各类电影,武打片、外国大片、科教片轮番上映,第9天到了李传平他们自拍影片放映的日子。消息早就传开,几乎全村男女老少都来到村文化广场,外村的也不少。

其实,很多人是来瞧新鲜的。因为从一开始,很多李传平身边的村民根本不相信他能拍出电影。

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村民们都被深深吸引住,甚至有点傻眼了。他们一会儿随着主人公哭,一会儿又被剧情逗得哈哈大笑。“没想到,我们拍的这部电影比那些大片还受欢迎,当时整个广场上挤得满满的,看的人很多,都反映不孬。我想,这是因为电影里演的都是他们认识的人,都是他们身边发生的事的原因吧!”对于当时受欢迎的情景,李传平这样对记者描述着。

因为受欢迎,村里的电视台随后又播放了三四次,每次收视率都很高。

没花公家一分钱,就拍出了一部电影,李传平成了村里、镇上的名人,更多的人对于他拍摄电影开始表示出兴趣。现在,只要李传平叫一声,说是拍电影需要,不管是谁,都会毫不犹豫地放下手里的活跟他走,都是不计报酬、不挑角色,有的还自愿无偿提供私家车等供拍摄使用。

●●●电影成功了,生意却耽误了;他要完成自己的电影三部曲

电影是成功了,李传平自己的生意却耽误了。原来他做钢材生意,收入非常可观,但自从拍电影以来,家里的生意他是顾不上了,只有妻子和孩子维持着,赚的钱已经大不如前。对此,李传平笑笑说,妻子和孩子对他很支持,虽然他是村里的外来户,但是村里的干部群众没有排挤他,还对他们一家格外照顾,“咱致富更不能忘了村里,拍电影算是做点公益事业吧。我喜欢拍电影,村民也喜欢看,少挣点钱也值了。”

记者在村里的会议室观看了《平常一家人》,其实更准确地说,这是一部纪实性电影。虽然后期制作显得比较粗糙,但整体还是将整个故事讲述得比较清晰流畅,而且很多场景因为都是在村民家里拍摄,又是演的自己或身边人,所以就显得更为真实,尤其影片中的那种朴实感是当前任何一部电影所没有的。

第一部电影的成功,让李传平大受鼓舞,紧接着就开始着手拍摄第二部《瞧这一家子》。为了提高影片质量,今年李传平又投资两万多元购买了专业高清摄像机。有专业人士给他进行了指点,还送给他专业的场记板,这样他的拍摄进行得更顺利了。“《瞧这一家子》主要场景已经拍摄完成,正在同步进行后期制作,村里的意思还是放在8月份的消夏晚会上放映。现在太忙了,不光是这部电影,第三部《孝直商人》的剧本也弄好了。眼下我们正在进行前期准备,我想着拍摄时要更加精心,要比前两部制作得更好,能充分表现出我们孝直村村民在生产、经营方面的新面貌和道德标杆作用。”

记者在村里采访的过程中,确实能感受到李传平所说的孝直村的精神文明氛围,而这也是村民支持李传平拍电影的关键原因。孝直村是全国文明村,所拍摄的村民都是孝直村“正义奉献”精神的代表,而且村里文化氛围浓厚,村民对于拍电影都表示出浓厚兴趣,义务出演,道具、服装免费提供。两部电影,已经有100多位村民当上了“演员”,有的甚至成为当地的“影星”,而他们也以能参与拍电影感到自豪。于是,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动找到李传平要求当演员,这对于李传平来说,都是无声的鼓励,也让他充满干劲地继续拍下去。

“今后,我还要继续拍下去,争取把更多的群众搬上荧屏,拍出更多更好的村民喜欢的电影。”李传平很有信心地表示。

要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电影三部曲。普通农民李传平,正在用实际行动,实现着自己的电影梦,实现着自己的“中国梦”!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崔健摄)

新闻推荐

平阴7个月投入1831万元支持双拥事业

作者:王宝静本报8月1日讯(记者 王宝静 通讯员 郭剑王利)昨天,记者从平阴获悉,今年以来,平阴县不断加大双拥事业资金投入,做好各项双拥工作的资金安排与拨付工作,有力地维护了部队、军人军属和优抚...

平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