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善治孝直 以正厚德——— 记平阴县孝直村党委书记、省慈善之星殷景玉

济南日报 2013-05-24 19:44 大字

作者:杨晨兰萃

殷景玉参加市慈善总结表彰会时留影。

“要想脱贫致富、村风和谐,必须引人向善,学好人,当好人,做好事。”多年来,平阴县孝直村党委书记殷景玉坚持以“善”治村,在村里建起引人向善的教育基地、立起代表孝直村魂的孝侄铜像、把村“五好家庭”评比与企业效益分红挂钩……他不仅是全村向善的带头人,更是乐善好施的楷模,个人为社会、为他人累计捐赠已超过 15万元。“善”治孝直,终结硕果。自1997年来,孝直村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和“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006年殷景玉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慈善之星”。平阴县孝直村“孝直其里,既孝且直,子孙其嗣,积善传芳”的慈善文化得到了更好地积淀和传承。

以善治村 弘扬正气

平阴县孝直村自古就是方圆百里内外的老集镇,过去村里人心散、村风乱,欺行霸市、偷盗抢劫、打架斗殴、骂街撒泼、抗交承包费、超生强生的,乱占宅基地的事件不断发生,社会治安案件有时一年达七八十起,“严打”时有60多人被“请”进了派出所,其中7人被判了刑。穷和乱的根源在哪里?群众反映最多是“当干部的没真事、出了问题没人理”。1985秋天,殷景玉被推上了支部书记的位置,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他苦思冥想,得出了一个结论:“孝直村乱,乱在没有正义感上,穷,穷在没志气上,要想脱贫致富、村风和谐,必须引人向善,学好人,当好人,做好事。”“孝敬老人,有正义感,乐善好施,一个人有这三样就能构建和谐的社会。”这是殷景玉对以善治村的理解。孝直村具有悠久的慈善文化,1997年该村出土的唐代墓志铭,就有“孝直其里,既孝且直,子孙其嗣,积善传芳”的记载。更能见证的是,孝直村世世代代流传着一个善待老人的故事:古代有一个长工从年轻时就忠心耿耿给一家富户看家护院,终生未娶,富户起初答应与其养老送终,但后来背信弃义,败落外迁。长工至年迈,双目失明,生活艰难,他的侄子便将他接回家中养老送终。为了纪念这位孝敬耿直的侄子,人们便将他居住的这个村称为“孝侄村”,后来改为“孝直村”。受这个故事的启发,殷景玉决定在村里筹建一处有形的教育阵地,引导人们向善。他首先以“孝侄”故事为题材雕塑一座铜像,上面镌刻着“敬老人人敬,尊贤先发展。”然后,在铜像的左右两侧,分别建起“奉献厅”“正义厅”。奉献厅建有一面长约二三十米,高约3米的“荣誉墙”,专门镌刻村民每次捐款的名单、金额,两侧挂着10位国内外慈善家的照片和事迹;正义厅则将村民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事迹如实记述,以其弘扬正气。进入2010年,为弘扬传统文化,又竖起孔子、诸葛亮、包拯、范仲淹、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塑像。殷景玉深有体会地说:“奉献厅”和“正义厅”就像两只强有力的臂膀,而中间的“孝侄铜像”就是孝直的村魂,其他塑像就是人们做人的榜样。

以爱聚心 处处和谐

如果说建立教育基地能促村民行“善”,那么开展“五好家庭”评比活动,则实打实地让村里洋溢起“和谐”之风。殷景玉巧出奇招,在“五好家庭”评比活动中,实行有记名限额投票,每户按得票多少计算奖金,选举者和被选举者之间有着责任关系,如果被选举者出了问题,选举者也要扣掉相应的票数。评比条件则是“看谁为他人做的好事多,看谁为集体做的贡献大;谁为村里增光,谁为村里遮光”。评比出的“五好家庭”,在年终可根据企业效益进行分红,最多的户一年分红上万元。在孝直村,老百姓最想得到和最怕失去就是“五好家庭”,因为丢掉了“五好家庭”,失去的不仅是荣誉。

自从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以后,村里风正气顺,官民互敬,村民互爱,善事越做越多。2003年年底,孝直镇建中心中学时资金短缺,村民捐款30余万元。2004年,2005年,印度洋发生海啸灾难,村民捐款4.56万元。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村民自觉捐款21万元。2009年台湾同胞发生台风灾难,群众自觉捐款 10万元。今年玉树发生大地震,群众又自觉捐款14万元。据不完全统计,1000多户村民为建校、修路及灾区奉献爱心450多万元。为了长期保持、传递人们的爱心,2006年村里建起慈善工作联络站,成立了慈善基金互助会,6年来互助会累计收到捐款120万元,提取基金利息13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80人次,支付救助资金25万元。张恩明、张树才都是残疾家庭,收入微薄,生活困难,全村人都盖上了楼房,而他俩一直居住在破旧的石头房里,村慈善工作联络站见他两户居住条件差,又无资金修建楼房,便组织村民捐款57065元,从慈善基金利息中给其救助37335元,加上其他渠道支持,帮助他们建起了20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如今的孝直村,正如歌手韦唯在歌曲“爱的奉献”中唱道;“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以正厚德 廉洁自律

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殷景玉不仅是奉献爱心带头人,更是乐善好施的楷模。他常年坚持扶贫济困、助医助学、敬老扶残。

1986年春,村民张书印家不幸失火,“我带头,大伙儿随意”。随着他的口号,当天村民就凑集了4000元钱;1998年,他被评为省劳模,镇里奖励他3万元,他全部用于在村里设立“育才基金,奖励考得好的中小学生;2005年5月,村里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他带头捐了1.2万元。去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又将获得的1万元奖金捐给了村老年大学,用于购置空调。20多年来,殷景玉个人为社会、为他人共计捐赠达15万余元。

殷景玉严于律已,廉洁善正的工作作风博得群众的厚爱。儿子结婚时,不少村民准备随随份子,讨杯喜酒喝,结果他对乡亲们好心好意进行了婉言谢绝。女儿结婚时,放着村里的车他不用,而是花钱租车让闺女出了嫁。2012年爱人因病去世,因为他威望高、影响大,不少干部群众、乡邻乡亲,前去吊唁,随上份子,表示慰问,但都被婉言谢绝。1989年,某位村民违犯了计划生育规定,村里也要对其做出处理,为了躲避处罚,这位村民来到殷景玉家中求情,希望免于或从轻处罚,反被殷景玉苦口婆心地做了一通思想工作。嘴上说不过,他突然从怀里拿出一个红包,说是一点儿小意思。被义正辞严地拒绝后,他扔下红包就走,殷景玉追不上他,就在后边喊:你若不拿回去,就在广播、电视上曝光,让大伙儿说道说道。这位村民见殷景玉确实不吃这一套,只好收起红包悻悻地走了。20年来,殷景玉到底拒绝了多少礼,谁也数不清。

(本报记者 杨晨 兰萃 通讯员 李庆余)

新闻推荐

市民记者今日探访平阴玫瑰

作者:今日探访平阴玫瑰本报6月4日讯 玫瑰产业是济南市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5日,市林业局将组织济南日报市民记者开赴平阴,参观玫瑰种植基地,了解玫瑰产业发展现状。此活动也是“我眼中...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