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握发展主动权 十年奋进风满帆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的脚步越来越近。在这个重要时刻到来之际,回顾十年来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意义非凡。十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济南的建设发展不断实现超越;在高度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推动下,济南的文化建设成绩斐然;在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下,济南的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中,济南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喜人;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同时,济南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从今天起,本报陆续推出长篇系列通讯,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济南日报记者 王端鹏
每个重要时间节点背后,都蕴藏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十年,对于漫长的人类历史来说,不过是一个转瞬即逝的音符,但对一座奋力追赶现代化浪潮、努力实现跨越发展的城市而言,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十年来,济南的历史不断被改写,那些挥之不去的瞬间不断被定格,不凡的昨天不断被卓越的今天所超越。超越之路渐行渐远,这座城市的底蕴越来越深,现代化的气息越来越浓。
2002年,济南像国内其他城市一样在惴惴不安和满心期待中步入中国加入WTO的元年。也就是在那一年,济南“走出去”的脚步异常坚决,企业对外合作瞄准世界500强。当年8月,一度濒临破产的中国重汽集团宣布建成全国最大的重型汽车桥箱生产基地。历经十年图治,中国重汽集团进入全球三大重卡制造商行列,多年位居全国重卡行业整车出口数量首位,产品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重汽已经成为“济南制造”的骄傲。它的成功是济南经济蛰伏、变革、跨越的缩影。
人们有充足理由相信,2002年至2012年是济南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
这十年,济南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2011年,全市GDP达4406.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5.4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四倍和五倍。今年上半年,在国内一些地区发展速度放缓的情况下,济南依旧高歌猛进,GDP实现8.1%的增幅。中国重汽、浪潮集团、济南二机床等大型企业集团早已在世界范围内引领着行业发展潮流。
这十年,济南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之路走得彻底――― 2011年全市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3.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8.66%;赢得“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等闪亮桂冠,济南云计算中心、中科院量子技术研究中心启用,国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和全国首条高端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生产线建成运营,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十年,济南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空间快速拓展―――“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已然成型,老城区的泉城特色风貌更加凸显,东部新区的时尚现代、西部新城的速度激情、滨河新区的潜力与开发交相辉映,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合力加速形成……
这十年,济南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截至2011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12元,而在十年前这两项收入还分别只有8982元和3356元。彼时,城市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17.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0.6平方米,此时,市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达到30.3平方米。
十年来,济南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平衡中领悟科学发展观的真谛,在变幻莫测的挑战和不期而至的危机中掌控加快发展的节奏,在迎面而来的现代化发展浪潮中实现华丽转型,在站在新起点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征途中逐浪前行。
1
旗帜的力量。旗帜挥舞的方向就是前进的方向。追随着科学发展的旗帜,这座城市一路走来,走的是经济腾飞的强市大道,走的是人民致富的幸福大道。
2012年3月,是个值得历史铭记的时间点。从那时起,“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成为济南老百姓人所共知的发展口号,正在改革发展轨道上高速运行的“济南号”快车迎来了新一轮的加速。
纵观这十年,科学发展观成为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导引和耀眼旗帜。历届济南市委、市政府更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对国内经济形势科学把握,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正确决策。
日历翻回到2002年的春天。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全国各地区特别是大城市、中心城市,纷纷调整发展战略,争创新的发展优势,竞争的广度和深度都上升到新的层面。面对新的形势,济南必须跟上时代,加快发展。而在当时,这座城市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五年大变样”的洗礼,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实力、较好的产业基础,并且形成了一批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跨越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
此后的每个春天,代表全市人民意志的人大代表都会在“两会”上讨论新一年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十年来,科学发展的精神从未缺席―――
创新。从实施科技、产业、制度、环境“四个创新”到“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抓好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和增强发展后劲三大关键”,再到“加快建设宜业宜居的现代化省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十年来,济南坚持把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作为破除改革发展阻力的强大利器。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试点更是将创新活力注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环节,并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转方式、调结构。当“转、调”成为全国各地的主旋律和经济发展的指向牌,济南这艘“大船”全力调整航向全速前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大力实施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创新驱动和富民惠民战略,着力实现优化经济结构、加强社会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保护生态环境、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突破”。每一次对“转方式、调结构”的再强调都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再深入、再落实。
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21世纪刚开始的这12年,世界正经历着深刻的工业化和信息化革命,时不我待。济南毫不迟疑,迎难而上。十年来,遵循着“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优”的城市发展战略,济南在城市化道路上走得坚决和果敢。《济南,别让我那么惊喜!》新加坡知名网站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十年,济南的传统工业老而弥坚、老树发新枝,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软件、航空航天、新材料、医药等成为“济南制造”的中坚力量。
以人为本。发展最终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十年,济南的发展轨迹透露出强烈的以人为本信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与经济发展同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群众为根本,以实践为标准……以人为本理念从确立到践行,让经济发展有了更多的普世价值,让枯燥的经济数据有了意义更为重大的民生解读。
思路决定出路,旗帜决定方向。当睿智的治市理政者为这座城市选择一条通往繁荣富强的发展方向,人们要做的就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为了光荣和梦想而一往无前。
2
把握成功的契机。人生最玄妙的过程莫过于机遇与挑战的轮番登场。不登临山顶就无法领略整座山的美景,不遍洒汗水就无法品味收获的甘甜。在与挑战的博弈中,创造机遇、把握机遇、奋斗不止,直至成功。
如果2012年的经济形势可以用表情符号来表现的话,那么“焦急”和“自信”会同时成为主流表情。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比想象中的深远,给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远比想象中的巨大,稳增长的压力可谓空前。
在连续几年高歌猛进之后,今年的汽车企业生产经营异常困难,重卡行业尤为突出。1至8月份全国重卡行业销量仅为44.9万辆,同比下降31.07%,企业效益大幅下滑。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国重汽集团努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推进“二次创业”伟大工程,企业保持了较为正常的运营状态。今年前八个月,重汽产销整车97109辆,企业效益和运行质量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中国重汽的绝地反击令人振奋,也折射出济南人性格中的坚毅与乐观的一面。
十年来,迎接挑战、化危为机,这座城市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这种自信和底气来自一次次的境界提升和在攻坚克难中的多样磨炼。
“东西南北中”发展格局让济南长高长大。全运会已过3年,可“后全运效应”却依然深远。如今,当你沿着旅游路向东行驶会惊讶地发现,曾经的荒郊野外已经竖起了鳞次栉比的高档住宅,这里是全市房地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全运会的成功举办成就了东部新区,京沪高铁的开通和“十艺节”的举筹办激活了西部新城,小清河综合治理盘活了滨河新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付诸实施让济南换上新装。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让济南发展不再孤独。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连续两次提出要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省委、省政府对此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为了努力提升在都市圈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济南高举服务业和工业双轮驱动大旗,大力推进现代金融、信息服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和商务会展五大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建设,并加快培育汽车、信息、机械装备、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石化及新材料、食品医药、轨道交通装备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周边兄弟城市心手相连、同耀天空。
京沪高铁开通让济南“乘风飞翔”。这条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把中国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两大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连在一起。这条纵贯南北的“大动脉”的重要节点上,标注着“济南”――― 一个承载全省GDP总量十分之一、领跑这个经济文化大省阔步前进的城市。北上京津、南下沪杭,济南以其重要的枢纽性、中心性和辐射性,在这个以速度制胜的竞争棋盘上赢得先机。“十艺节”这场文艺盛会,其中却大有经济文章、民生文章。“十艺节”是促进济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推手,文化产业的“觉醒”和“加速”让人欣喜,但更令人期待的是节庆带动了西部新城的建设与开发。未来十年,西部是济南城市建设的主战场,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从生活向东到发展向西,两翼的经济能量在不断聚集、骤变。
正是这些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拨动着发展中的一个个小涟漪,汇聚成借势扬帆的大浪潮。趵突泉持续九年喷涌,不仅捍卫了泉城的荣耀,更振兴了济南旅游业;粮食生产的“十连丰”与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步,更为“转方式、调结构”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大大提升了济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档次,更是经济结构优化的助推器、新引擎……
过去十年的事实表明,济南有能力化危为机、有勇气迎接挑战、有信心攻坚克难。每一次挑战,都是济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跳板。十年来,这座城市的产业在跨越中做大做强,实现完美转型。
3
转型中实现跨越。对于很多人来说,改变习惯、调整思路是痛苦的。然而,“变”则“通”,济南也正是在不断求新求变中,找到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跨越之路。
进入新世纪,面对国内城市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形势,济南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如何顺应科学发展的大势,充分发挥好自己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走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路子?
在深入调研、潜心思考,群策群力、广聚民智之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举措在决策者脑中逐渐清晰起来:推进济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创新发展之路、转型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转”就是要告别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方式,大力实施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创新驱动、富民惠民四大战略;以高端、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服务经济主体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强力支撑、现代农业突破发展的高层次产业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实力济南、活力济南、魅力济南,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循着转型发展这条希望之路,秉承着科学发展精神,积极探索、埋头苦干,济南的跨越发展的速度让人叹服:
现代服务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决策者设计的现代产业体系构架里,现代服务业是担纲经济转型的重头戏。济南市委、市政府把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为目标,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10多项政策文件,促进了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首位经济。作为“一行三局”驻在地,省内外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入驻济南,金融机构加快集聚,金融业务辐射全省17个地市及周边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份,成为全省乃至沪宁以北、京津以南、西安以东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金融业务规模最大、机构数量最多、业务种类最全、服务功能最强的城市。2011年金融业增加值330.1亿元,同比增长10%。
高技术产业顺势而发扬帆起航。济南先后赢得了首批中国软件名城、全国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等“金字招牌”,“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06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1.5%。2011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7家,年末累计达到353家。在优胜劣汰中,济南涌现出了一大批跻身国内前茅的高技术骨干企业,浪潮服务器和自主软件产品国内销量第一,齐鲁制药集团名列中国医药工业50强,力诺集团成为国内太阳能行业的领军企业。
科技创新在济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发动机”作用显而易见。浪潮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华天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重汽重卡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取得重要突破。这些数据不仅说明济南掌握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品牌越来越多,更说明对科技创新这一有力武器的掌握和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法因数控的成长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该公司产品远销南非、韩国、俄罗斯、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谁能想到,法因数控最初只是一个由4名科技人员拼凑起50万元成立的民营企业?谁又能想到,从最初的“造船”到“扬帆”,十年时间成就了国内钢结构数控成套加工设备的典范?
肥沃的土地,清澈的泉水,翠绿的群山,奔涌的黄河,省会济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弥足珍贵。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狠抓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构建有利于节约环保的产业体系、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济钢集团培育了以“废物资源化管理、闭路循环利用”为特色的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先后开发应用了多项节能清洁工艺技术。而在今年钢铁行业全行业亏损的不利形势下,济钢集团仍然拿出数亿元用于节能减排。
转型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济南的转型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4
发展只争朝夕。2012年是在“下行”和“趋紧”的不利局面下开始的。越是困难的形势,越能造就一支善打硬仗的队伍;越是敢于征服、勇于超越,越能历练一座城市的品格。面对群众的新期待,这座城市不会辜负他们的信任。
2012年,经济发展形势一直很严峻。全国各地都面临着稳增长的较大压力: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部分企业效益下滑,投资乏力,实体经济发展任务艰巨。
而在济南,这里却别有一番景象。
在章丘,电气设备生产商山东彼岸电力公司加快了新厂房建设速度。今年3月份开工的项目,仅过了半年就完成了车间钢结构主体工程,有望提前投产。企业负责人韩光理自信地说:“能够下决心逆市而上加大投资力度,是因为手中有大把的订单,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当前全市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高新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酶制剂生产商――― 诺维信集团设立的创新与发展中心于今年6月开业,重点围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科技研发,更多顶尖的高科技有望在济南诞生。
在济阳,台湾食品业巨头耐斯集团投资建设的爱之味山东济阳厂9月25日奠基开工。除了食品加工,耐斯集团还带来了黑陶文化创意园和太阳城文化娱乐园两大项目,将食品、文化、休闲三大产业巧妙联结在了一起。
企业从容发展、企业家愿意投资是对济南发展环境的最大认可。
面对挑战,不等不靠、真抓实干,咬住目标、埋头苦干,“要有扒皮掉肉的精神”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而给出的强力回应:
1月28日,正值大年初六,市委书记王敏冒着严寒到中国重汽集团调研,为正处在重卡行业“寒冬”中的重汽集团打气鼓劲;
4月24日晚上,虽然已经忙碌了一天,但王敏更放心不下面临巨大生产经营压力的济钢集团,连夜与集团经营管理者研究转型发展对策;
7月26日下午,刚刚结束了5天半的“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现场观摩交流,市委就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马不停蹄地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9月12日,王敏和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共同赴上海洽谈招商,不辞辛苦地拜访大企业、大集团,为的是吸引更多的投资和项目……
困难时刻,与企业在一起、与群众在一起;挑战来临,毫不犹豫冲锋在前,持之以恒坚守阵地。在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济南,信心越来越足、胆量越来越大、步伐越来越快:
在“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旗帜的鼓舞下,企业发展之路逐渐清晰――― “努力在转型发展上有新突破”、“把自主创新和产品质量作为企业做大做强之本”、“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步伐”、“牢牢把握创新这个立命之本”、“奋力开辟转型发展新天地”、“满怀社会责任感、奋斗不息创新不止”。
在“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口号的激励下,经济发展之路越走越快――― “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强大动力”、“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为抓手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把项目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树信心、想办法、用能人”。长期以来相对落后的县区“逆势而上”,平阴县1至8月份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幅度达到惊人的31.3%,长清区增幅也达到27.8%。
在“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工作的推进下,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泉城――― 驻济金融机构对全市120个重点项目提供贷款208亿元,对项目企业综合授信480亿元;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济南综合保税区,成为全国第17个、山东省第二个综合保税区;济南海关有望升格为直属关,有利于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进出口环境;明水经济开发区有望升格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在“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部署的实施下,发展的新动力新活力不断注入――― 总投资10亿元的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万吨秸秆生物化工、新材料一体化项目顺利开工;总投资约15亿的中国航天科技园(济南)暨航天工业软件研发基地开工建设;投资22亿元的国威卫星通信、投资50亿元的国际鞋城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速引进……
紧握发展主动权,十年奋进风满帆。
过去十年,因为坚持科学发展,济南写就了一段不平凡的创业史、奋进史、辉煌史。站在崭新的起点,展望接下来的里程,谁又能想象,这座千年古城会给深爱她的人们带来怎样的惊喜与成就?!
新闻推荐
作者:曹茜时报11月6日讯 (记者曹茜 通讯员张昊宇)前段时间,本报持续关注萝卜滞销一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11月5日,历下区城管局修建队义购2000公斤萝卜,赠送给环卫工。11月5日上午,修建队队长...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