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携手水务集团共建北毛峪村水利设施“专业化对接”探索扶贫新路
济南水务集团党委副书记郭际忠(右)与北毛峪村“第一书记”(中),以及北毛峪村村支书张树芹一起现场查看蓄水池。
记者张源源 摄
对平阴县孔村镇北毛峪村村支书张树芹而言,村头那个没有护栏的蓄水池、北山上那段老化破损的自来水管,都是他和村民的心病,但现在,这心病变成了他的憧憬。9月4日,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对北毛峪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无偿援建,蓄水池将提升为人工湖,自来水管也将换成优质新材料。作为北毛峪村的帮扶单位和这次援建的促成者,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迈出了探索扶贫新模式的第一步。
包村扶贫为村民除“心病”
2012年5月22日,作为济南市“千村(社区)提升”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济南日报报业集团选派记者到北毛峪村任职“第一书记”,对该村实施帮扶。经过深入调研,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确定了帮扶思路,在做好产业扶贫的同时,完善、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增强村庄综合实力、提高村民幸福指数。提升、改造蓄水池和自来水管网等水利基础设施,便是其中一项帮扶内容。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村头一个蓄水池引起了北毛峪村“第一书记”的注意。这个蓄水池修建于2009年,面积2000余平方米,深达3米,周边却没有护栏。对此,很多村民也表示忧心,“池子没护栏,我们就一直不敢在里面蓄水。因为担心孩子们下去游泳,那样很容易发生危险。而且蓄水池就在路边,一旦村民不小心跌下去,就有可能造成事故。”随着雨季来临,蓄水池里的积水越来越深,村民们也越来越担心。同时,“第一书记”在与村民交流时得知,北毛峪村北山上一段150米长的自来水管因材质老化导致供水能力不足,已经影响到北毛峪村正在进行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对村民未来饮水造成威胁。
“第一书记”将这些问题反映给了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引起了高度重视。为了提升档次、提高成效,济南日报报业集团邀请济南水务集团到北毛峪村考察,帮助指导这些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
发挥专业优势为贫困村“造血”
实地考察后,济南水务集团给村民带来了惊喜,他们决定为北毛峪村无偿改造和完善部分水利基础设施。济南水务集团党委副书记郭际忠告诉记者,虽然北毛峪村是一个贫困村,但是他们在与村民交流时感受不到丝毫的颓废和懈怠。“援助这样一个充满朝气的村庄,就是在‘造血\’而不是‘输血\’,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我们乐意为之。”郭际忠说。在制定援建计划时,济南水务集团充分考虑了北毛峪村的实际情况。他们发现,北毛峪村正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而要改造的蓄水池就在规划中的社区广场旁边,这激发了他们的灵感。“我们不仅要给蓄水池安装上护栏,还要对它进一步提升,建成一个美丽的人工湖,使它成为新社区的一道风景。”郭际忠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9月4日上午,济南水务集团用于援建北毛峪村水利基础设施的资金已全部到位。
“专业化对接”提升扶贫成效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邀请济南水务集团援建北毛峪村的水利基础设施,是探索扶贫新模式的一种尝试。“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北毛峪村的扶贫工作涉及食用菌种植与销售、土洞安全防护、林果产业开发、社区建设等十几个专业领域,内容琐碎而复杂。如果单靠我们的力量来完成,就难免影响成效。”因此,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决定携手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单位、企业和社会团体来共同进行扶贫。根据他们不同的专业优势,吸引他们在专业对口的扶贫领域发挥作用。“这种‘专业化对接\’的模式能实现多赢,既能帮助农村尽快脱贫,又能节省扶贫工作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同时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在“专业化对接”扶贫新模式的带动下,已有多家爱心企业、单位与北毛峪村对接,根据自身的专业领域、业务范围,洽谈公益援助和合作事宜,内容涉及食用菌深加工和销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区开发建设、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专业化对接”扶贫新模式运作成熟后,将引导社会优质资源向更多的贫困村倾斜,而不只是局限于所帮扶的北毛峪村。 (记者汤启卫)
新闻推荐
作者:张丹丹刘景丰□本报记者 张丹丹 刘景丰滞销萝卜有人买了!15日中午,在孝直镇种植萝卜的村庄中,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不胫而走。16日上午,在济南日报社大楼前,时报放心食品大篷车将义卖孝...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