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发掘前被盗走众多陪葬品,发掘后又被盗走珍贵画像石珍贵汉墓期待“搬进”博物馆

济南时报 2012-08-20 00:35 大字

孟庄汉墓内的两个石柱现藏于平阴县博物馆

孟庄汉墓外景 (照片由平阴县博物馆提供)

车马出行图拓片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钱欢青 摄┬本报记者 钱欢青

平阴孟庄东汉画像石墓,是继沂南北寨村、安丘董家庄等画像石墓之后,山东地区发掘的又一座大型东汉画像石墓,尤其是墓中立柱上的人物图像,为研究当时的风俗习惯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根据有关专家的说法,这些画像石的雕刻技艺,达到了我国画像石艺术的顶峰,而画面中所反映的独特内容,在全国画像石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而这座重要汉墓的发现、发掘以及屡遭盗掘、破坏的过程,也成为一个历史样本,诉说着珍贵古墓及其陪葬品命运沧桑。

之孟庄东汉画像石墓

学术顾问:崔大庸

“文革”时,10个“大冢”被破坏了8个

孟庄汉墓位于平阴县城西南约20公里处东阿镇孟庄村南。如今,玉米等庄稼已经把古墓“包围”,从远处基本已经看不到墓的形状。

全程参与了孟庄汉墓考古发掘的原平阴县博物馆党支部副书记路永敏告诉记者,“文革”之前,孟庄村南其实有10个“大冢”,“1962年我拉着母亲去洪范赶庙会,路过孟庄村,母亲跟我说,当地老百姓传说,这10个‘大冢\’是尧王墓,尧王因为不想自己的墓被迁往山西,所以弄了三千个虚坟,这10个‘大冢\’不知道是不是尧王的虚坟。老百姓的传说当然是不对的,东汉和尧的时代根本就是两码事,但这个传说也说明了这10个‘大冢\’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路永敏说,“‘文革\’时,这10个‘大冢\’基本上都被破坏了,“我记得在后来被发掘的汉墓东边二三十米处,还有一座规模更大的汉墓,在破四旧的时候被破坏,里面的众多画像石被当做普通石料卖到了外地。有一些没往外卖的,就被生产队用来盖牛棚、修街道了。‘文革\’结束后,10个‘大冢\’只剩下了2个。其中一个后来发掘了,另一个则至今没有发掘。”

3个盗洞触目可见,汉墓曾遭多次盗掘

1981年,路永敏从平阴县剧团调到县文化馆工作,1983年10月,平阴县文庙大成殿开始维修,路永敏又被调入文物组,也就是那一年,他跟随原平阴县博物馆馆长杨书杰到孟庄村实地察看了孟庄汉墓。

路永敏回忆:“1983年我们去看的时候,古墓上的封土堆已经没了。墓四周一共有 3个盗洞,分别位于墓门旁边、中室旁边和后室的东北角。每个盗洞的大小都能容一个人进出。我们去看的时候,盗洞里已经快被填满了泥土。3个盗洞说明盗墓分子已经多次光顾这座汉墓。”

1986年春节后,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的刘伯勤和刘善沂等同志对平阴县新屯汉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路永敏说,“发掘完新屯汉墓之后,他们得知孟庄还有一个汉墓,而且屡次被盗,于是就向市文化局汇报,申请对孟庄汉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1986年5月16日,由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和平阴县博物馆筹备处组成的考古队进驻孟庄汉墓,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考古发掘。”

大型汉墓留下珍贵画像石

在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完成了孟庄汉墓的测量绘图、画像石拓片以及遗物清理等工作。根据孟庄汉墓考古队《山东平阴孟庄东汉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所述,这座汉墓南北长12.36米,东西宽8.44米,内部最高度为3.22米。整座墓由南而北,前、中、后三室相连,前、中两室又都各有左右两个侧室,平面布局大体呈“曲”字形。各墓室间没有墙壁而是由10根方的与圆的石柱把整个墓室隔成7间。墓室为全石结构,由161块石灰岩材料拼对、扣合而成,接缝处用白灰泥粘合,非常坚固。

该墓规模宏大、设计精巧,所有的建筑构件都是预先做好,然后在墓圹内组装起来的。墓室内大量使用石柱,主要用来区分墓室,同时也能扩大空间并有效地承托横梁。这种“柱堂”式建筑形式还便于观赏墓室内的画像。

由于多次被盗,墓中陪葬品大多已被盗走,所以,考古人员只清理出五铢钱、铜器、陶器残片、漆片等不多的随葬品。但此墓画像石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是一般墓难以相比的。墓四壁以规整巨石砌成,饰有斜条纹和菱形图案,墓壁上沿刻着垂帐纹和鱼纹。墓室的梁、壁与石柱上都刻有画像与图案。这些画像石上的图案一共有135幅,总面积78.64平方米,画像内容主要有车马出行和祭祀歌舞场面,非常生动。画像采用高浮雕、浅浮雕,平面减地阴线刻等技法,雕琢细腻,气魄雄浑。

墓主人可能是东汉灵帝时的韦姓家族成员

由于孟庄汉墓的画像石上没有留下可供断代的文字资料,所以考古人员只能从墓葬结构、画像内容和技法,以及钱币等出土文物等方面来推测它的年代。

考古人员认为,从画像风格看,孟庄汉墓画像石中的人物服饰、车马以及双菱形、连弧纹饰等,均见于山东嘉祥东汉晚期武氏祠画像石墓。在技法上,孟庄汉墓画像石则主要采用山东地区在东汉中期以后流行的减地平面阴线雕,其风格与嘉祥武氏祠相近。而孟庄汉墓出土的五铢钱的时代也是东汉晚期。这都说明孟庄汉墓的年代应该是东汉晚期。

孟庄汉墓西距东阿镇约1.5公里,春秋时期属于齐国的谷城,秦至两汉皆属东郡。从墓室内柱子上刻的“韦君故吏”,“韦君从吏”等文字来看,墓主人应当姓韦,可能与东汉灵帝时当地的韦姓家族有关。而平阴县博物馆馆长翟建平则从张迁碑碑阴所刻“捐钱者韦氏二十六人”,以及“中平三年”、“故吏韦萌”等字样分析,孟庄汉墓的墓主人很可能就是汉灵帝时期韦姓大家族中的“韦萌”,“可惜由于文献史料上并没有找到有关韦萌的记载,所以有关墓主人是韦萌的说法,也只能是一个猜测。”

有意思的是,墓室一条横梁上还刻有“尹多石”三个字,路永敏认为,这可能是当时的石匠刻下的名字,这个技艺高超的石匠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如今也已经不得而知了。

发掘后依然被盗,孟庄汉墓期待“搬进”博物馆

路永敏告诉记者,1986年7月16日结束孟庄汉墓的考古发掘之后,考古人员用水泥、石板将盗洞和墓门进行了原地封存保护。但是由于画像石价值巨大,后来又发生了被盗事件。记者从平阴县博物馆看到了一份2007年2月1日由山东省文化厅发出的编号为“鲁文物[2007]18号”的文件,文件题目为“关于平阴孟庄汉画像石墓保护的意见”,文件称,“孟庄汉画像石墓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保护措施不力,自1997年以来,该墓连续被盗,先后被盗走画像石柱5根,致使国家文物受到了严重损害。由于被盗石柱均为墓室承重柱,被盗后造成墓室石梁断裂,存在严重的塌陷隐患,已无法就地保护。”

文件因此责成山东省博物馆和济南市文物局对孟庄汉墓进行迁址保护,并“督促平阴县人民政府,责成当地公安部门加大侦破力度,尽早破案。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确保当地其他文物的安全。”

翟建平告诉记者,虽然文件2007年就下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孟庄汉墓的迁址工作依然没有进行,“总共10根石柱,如今已经被盗走了5根!我们希望能把孟庄汉墓完整迁入博物馆,这是对墓中那些精美的画像石的最好保护。”

新闻推荐

“秋老虎”暂爽约,阵雨今天到预报最高气温在26℃左右

时报8月20日讯 (记者赵璐)马上进入8月下旬的济南还没有迎来热辣辣的“秋老虎”,虽然20日白天济南的天气有点儿热,紫外线指数也稍微偏高,但是最高气温没有超过30℃,有的地方还下了点小雨――― 济南市...

平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