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县李沟村“第一书记”吴秀峰进村十几天发现发展困难不少,但他信心满满:“村民富不了,我就不回城”
在平阴县孔村镇李沟村,吴秀峰(中)深入村户调研。在灵芝养殖专业户姜广清(右)的大棚,吴秀峰仔细了解大棚养殖情况。 记者刘天麟 摄□本报记者 林江丽
“修好路吸引企业来村里落户,给村里种植户们寻找更多销售和深加工的渠道,寻求村里发展升级的新路子。我们村村民富不了,我就不回城。”吴秀峰说。
5月22日,“第一书记”吴秀峰来到平阴县孔村镇李沟村报到。虽然来了才十多天,但提到李沟村时,已进入角色的吴秀峰已会很自然地说起“我们村”。
进村先遇村民求援找技术指导
“‘第一书记\’要帮到点子上,给到需求上。进村后要先把村“两委”班子情况、村里发展情况问个清、把好脉。”
――― 摘自吴秀峰“第一书记”日志
到李沟村报到后,吴秀峰和其他几名到孔村镇任职的“第一书记”暂时先住在了镇里的集体宿舍里。
吴秀峰任职的李沟村距离镇上有15公里,每天一早他要从镇上赶到村里上班,中午在村里自己做饭吃。
在村里忙活了几天后,6月2日,周六,吴秀峰返回济南,陪孩子过了个儿童节。6月3日是周日,早上7点多,吴秀峰又从济南市区的家里赶到了李沟村。
6月3日,记者见到吴秀峰时,他正和李沟村村支书姜昭法在村民姜广清家的大棚里看灵芝种植。
64岁的姜昭法在李沟村已当了20多年的村主任、村支书,对村里的情况非常了解。吴秀峰刚到村里第一天,就专门拜访了姜昭法,和他谈起村里的发展情况。
“‘第一书记\’要定好位,我和村支书的工作各有侧重,算得上互为补充,共同下好一盘棋。”吴秀峰说。
李沟村是个纯山区村,地形也是沟多地少,山多资源少,因此属于经济欠发达区。目前,村里共有人口965人,共283户,全村有耕地1310亩,其中山地占到800亩。
有个压缩机厂在李沟村落了户,于是,村民们就近打工,有300多人在压缩机厂当工人,其他人则想着法子从山上、地里挣钱。村里沟多,大家“靠沟吃沟”,想出了挖掘土洞培育鸡腿菇的办法。
吴秀峰刚进村,就有村民们反映了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原来,李沟村周围几个村也有不少人在种植鸡腿菇。一般情况下,种植户会以培育鸡腿菇的一车料来做衡量基础,附近有村里的种植户拉来一车料能培育出四五千斤鸡腿菇,但在李沟村,一车料大多只能培育出两三千斤鸡腿菇。
“俺们也很着急,希望能找专家来给指导下技术,但就是不知道该去哪里找这样的专家。”李沟村村主任张昭峰说。
村民辛苦种植却没收购商挣得多
“农民销售农产品时,没有啥其他渠道,只能依靠中间收购商,维护利益时肯定很被动。”
――― 摘自吴秀峰“第一书记”日志
其实,不仅仅是技术支持的需求。
吴秀峰在村里转了几天,和不少村民聊过,他发现村民还面临着更想破解的难题。
因为靠山吃山,李沟村从祖辈上就开始种柿子。但因为在半山上种植柿子难形成规模产量,再加上品种并不是市场需求较多、用来做成柿饼的柿子,后来村里就放弃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村民陆续种过苹果树,也栽过山楂树。一般果树需要3―5年的成长期,才能形成产量。好不容易等了几年,可卖的时候却经历过几次销售难的情况,这让村民们逐渐对种苹果和山楂失去信心。
于是,村民们砍过山楂树,也刨过苹果树。
后来,根据市场需求,村民们又种了薄皮核桃和玫瑰。现在,李沟村里的薄皮核桃已有50亩形成了规模产量化,去年又新增150亩的核桃种植地正在成长中。村里的玫瑰种植也慢慢形成规模。全村鸡腿菇等食用菌栽培的面积也达到6000平方米,其中土洞90条,大棚20个。
对于村里人来说,薄皮核桃、玫瑰、鸡腿菇倒是不愁卖。在收获季,经常会有收购商来到田间地头收购。
可因为没有其他的销售渠道,村民们一般只能将山货、鸡腿菇等卖给收购商。每次的收购价到底定多少,全是收购商单方说了算。
吴秀峰告诉记者,也正是受这个限制,村民们辛苦种出来的东西,收购价格经常上不去,面临着“种的还没收的挣得多”的情况。
比如说,收购商在李沟村收购的薄皮核桃价格多在每斤8元至12元,但在市场上,薄皮核桃能卖到一二十元一斤,尤其是经过加工的核桃甚至能卖到几十元一斤。
另外,玫瑰花也好,鸡腿菇也好,成熟了就要赶紧卖,否则会坏在地里卖不出去。眼看鸡腿菇成熟了,村民们就只能赶紧卖给收购商,更没了商量价格的余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村民们卖东西时非常被动,没法保护好自己的利益。有时,因为收购价格太低,村民会打了继续种植的“退堂鼓”。
修路成了村里今年的目标
“村里基础设施好了,才能吸引更多企业来‘落户\’,带动村里发展。”
――― 摘自吴秀峰“第一书记”日志
从村民姜广清家里出来后,吴秀峰又匆忙赶往村委会。这一天,他还约了村里“两委”成员,大家想一块说说村里想要破解的难题。
走在商业街上,吴秀峰指着坑坑洼洼的路面,给记者说:“看,这路面破损比较厉害,有时候开车经过,晃悠起来像坐轿似的,村里人都盼着能尽快把路修好。”
因为李沟村是原李沟乡政府驻地,也算得上是孔村镇西部山区的中心村。村里有两条重要的街叫商业街和府前街。
每隔5天,商业街上会有个集市,周边不少农民会早早跑来“赶集”。府前街上,则是邮政、电信、卫生所等机构的聚集地,算得上是村里的机构聚集地。但让村里人头疼的是,这两条路最早在2000年左右曾硬化过,但现在原来的沥青路面已是坑坑洼洼。有时,附近石料厂载重几十吨的车会经过村里的这两条路,让这两条路更是不堪重负。
晴天里,商业街和府前街上经常尘土飞扬,下雨天路面的坑里会积起水。
村支书姜昭法也告诉记者,以前,村民没少找过他,希望能尽快修修路。而每当有外地企业来村里考察投资时,姜昭法会提前找人打扫大街,希望尽可能地改善环境,吸引人家能在村里“落户”投资。
“第一书记”吴秀峰来到村里,拜访姜昭法时,俩人就说起了修路的事儿。姜昭法告诉吴秀峰,因为这两条路的问题已拖了很久,村里的人盼望着路今年能开工维修。
吴秀峰简单给记者算账,这两条路长1200多米,宽二三十米,全部整修好大概要花费200万左右。其中,镇上会支持一部分钱,但其余的钱需要村里想办法。“今年,修路是村里的一个目标。我们会尽可能地拓展渠道,给村里修路筹集钱。”吴秀峰说。
当3年“第一书记”将寻求新突破
“选择当‘第一书记\’是个挑战,更是个全方位了解基层并锻炼的好机会。”
――― 摘自吴秀峰“第一书记”日志
说起来,村里修路犯难,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村里没钱,李沟村集体经济基本没有啥来源。咋样才能带着村里人更好地富起来,并发展集体经济,这是村里“两委”最头疼的事儿。
对于李沟村的这些难题,吴秀峰深有感触,也详细地记在了自己的“第一书记”日志里。
虽说是市里“空降”干部,可吴秀峰有着很深的农村情结。吴秀峰从小在农村长大,他在乡镇卫生院也干过10年,后来又到县里的疾控中心和食品药品监管局干了8年,之后才调到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高新分局当副局长。
前段时间,得知“第一书记”的事儿后,吴秀峰在局里第一个报了名。“我以前的工作都是专业性的,我总感觉自己缺少基层综合性的工作经历。”吴秀峰说。
进村这十几天里,他一边走访着了解情况,一边琢磨着解决办法。
“我已经向朋友和同事们打听了,希望能找到一些种植专家到村里来指导。”吴秀峰说。
同时,在和村民以及村镇干部们交流后,吴秀峰觉得村里可以尝试建个小型加工厂,对村民种的玫瑰、鸡腿菇等进行粗加工。比如,玫瑰花蕾成熟后,如果能够烘干,保存时间会更长,这样在销售时也不用着急地“看天卖货”。
村里还可以帮着村民们探索其他的销售渠道,保护村民的利益,甚至以后也可以探索鸡腿菇等食用菌深加工的做法。“我们将寻求引进能给村里带来长远效益的集体或民营企业项目,给村里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吴秀峰说。在李沟村当3年“第一书记”,吴秀峰已决定帮扶村里脱贫致富、转化升级,寻求新突破,完不成任务就不脱钩、不撤离。
新闻推荐
市委书记王敏到平阴县看望到村任职“第一书记”时强调:“第一书记”要为百姓办实事
作者:陈长礼摄昨日,市委书记王敏在平阴县孔村镇北毛峪村,听取了济南时报平阴新闻部主任、北毛峪村“第一书记”汤启卫等人的工作汇报。临行前,王敏对汤启卫说:“祝你们取得更大成绩。” 记者陈长...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