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玫瑰花苗基本被外地客商垄断,当地花农在价格方面基本无话语权,缺乏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玫瑰花何时持久绽放
莱州素有“花卉种苗之乡”的美誉。在“月季花城”这一桂冠下,当地还栽种有仙客来、蝴蝶花、梅花等30多个花卉品种,花卉苗木栽培面积达1.6万多亩,年销售总收入4300万元,花卉产业初具规模。
今冬首场雪后,记者走进莱州市文峰路街道李家村农民李玉亭的“玫瑰田”,听他述说在玫瑰行业,莱州与“中国玫瑰之乡”平阴县的对抗。
■土地制约
导致玫瑰种植难扩张
沿着近45度的陡坡走下10多米,拐过“之”字弯后地势渐平,那里有一片玫瑰花田,花农李玉亭的整个秋天几乎都在这片花田中度过。
“天气逐渐冷了,昨天还下了场小雪,得赶紧起苗。”花田里,50岁的李玉亭有些忙。花田里除了他和妻子外,还有15名雇工在干活儿,“这么多田,靠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只能请人帮忙。”
李玉亭种植玫瑰花苗已有13年的历史。1998年,他从“中国玫瑰之乡”平阴县引进玫瑰花苗,成为莱州市首批种植玫瑰花苗的农户之一。那一年,莱州全市共引进玫瑰花苗不到20万株,李玉亭引进的花苗占到了其中的1/4,共计5万多株、5亩多地。
一晃13年过去,玫瑰花苗价格从之前的每株0.5元涨到1.7元,但李玉亭的花田面积依然还是5亩。“不扩大种植面积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土地制约,二是风险太大。”李玉亭说。
李玉亭所在的李家村与莱州市区相距不到5公里,全村共有103户人家,耕地面积500亩,分到李玉亭家的口粮地只有不到2亩。“这么点儿地,除了种点儿玉米、小麦,干别的都不大行。”李玉亭告诉记者,为了种好“玫瑰花田”,他通过转租等方式,以均价每亩500元/年的价格,“流转”了13亩地,与口粮地加起来共有15亩。
“15亩地,5亩种玫瑰,9亩种玉米小麦,1亩种梨树。”李玉亭说,花田需“养”,必须“倒茬种”,今年5亩种小麦、玉米,明年再改种玫瑰花,如此往复,“否则地力就没了,会降低种花的成活率。”李玉亭告诉记者,在他们这样一个土地较为紧缺的城边村,土地流转相对困难,想包地都包不到,所以他的“玫瑰花田”始终不能实现规模扩张。
■种植花苗
人工费占成本80%
不扩大再生产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花卉种植的“高风险”性。在李玉亭手中共有15亩地,按照他的“倒茬”计划,可以拿出一半的土地即7.5亩用于玫瑰花苗的种植,但他却实在不敢,因为整个玫瑰花产业链,存在巨大的市场波动。
“最低的时候,每株苗售价不到3毛钱,比进货价格还低。”李玉亭说,玫瑰花苗一旦出现较大幅度的市场波动后,影响将至少持续3年,因为3年是整个产业链自我调整的最短周期,而他的玫瑰花苗却最多只能在地里耽搁2年,超过2年,就会大幅降低花苗的移植成活率。“出现这种情况后,所有的花苗只能当柴烧。”李玉亭说。
与巨大风险相对应的,当然还有整个产业的高额利润,“今年玫瑰的价格是每株1.7元,每亩地纯利润至少1万元,是种植小麦、玉米的10多倍。”李玉亭说,与高回报的诱惑相比,自己更关心能否承受住高风险的挑战,他感觉作为一个单纯的农民,对于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实在太弱,“莱州花苗基本全被外地客商垄断,在价格方面根本无话语权。”
“大家休息一下,吃点玉米。”时至中午,李玉亭拎着一大兜儿煮玉米对雇工们喊。“他们从早上7点下田,一直工作到现在,的确非常辛苦。”李玉亭说。
雇工们的薪酬按日结算,每人每天100元,无论男女,中间还要管一顿饭。李玉亭告诉记者,5亩花田至少需要3天“起苗”时间,再加上管饭的费用,仅此一项人工费就高达6000元。“今年不敢再去饭店管饭了,请个人在家里做点儿,能省就省。”李玉亭悄悄叹了口气,对记者说。
对李玉亭而言,“起苗”的人工费还算可以接受的,因为这个活儿不太需要技术,而真正高昂的人工费还是“嫁接”。“那需要专业的技术队来做,收费更是贵。”李玉亭说,他的5亩玫瑰花田,每亩每年的成本约在一万元左右,其中人工费约占整个成本的80%。
■引进大客户
让当地花农获利
尽管成本居高难下,但与今年玫瑰花苗的销售价格相比,李玉亭感觉还是很满足。“今年价格之所以如此乐观,主要原因在于从新疆、内蒙等地引进了大客户。”李玉亭说。
往年,当地花农的花苗绝大多数销往平阴,在那里通过批发商发往整条产业链的终端,相当于增加了销售环节,价格当然不会高。而今年李玉亭引进大客户后,将由他负责代理收购,统一装车,统一发往新疆、内蒙等地的产业链终端,直接进入加工环节,在压缩了中间渠道的同时,提高了当地玫瑰花苗的收购价格。
构想美好,然而实施并未如愿。李玉亭引入的大客户,对于收购数量有明确要求,每车最少20万株。为了达到装车数量,李玉亭曾于年初就与部分种植户签订了收购合同,并且缴纳了部分定金。但真正到了秋天的收获季节,绝大多数种植户又以种种理由拒不销售。“一直以来,当地花苗都被平阴的客户垄断,他们一看形势不好,便联合起来对引入的‘大客户\’实施价格战。”李玉亭说,每株增加5分钱,就会让绝大多数种植户改弦更张。
“从法律上讲,要打官司,俺肯定赢。”李玉亭说,但他却不愿意打这场官司,因为他所面对的是一个群体,打赢官司的结果就是彻底站在这个群体的对立面,以后就很难在这个产业中立足了,“‘订单\’花卉还是需要探索一条更有效的途径,来加以规范。否则会毁掉整个产业和一个城市的集体信誉。”李玉亭有些忧虑地说。对他而言,“订单”定住的不是那些农户,而是他自己。
两方客商打起了价格战,尽管给李玉亭带来了烦恼,然而当地花农却获了利。“今年5亩地,纯利润最少能有七八万,还是很开心的。”李玉亭看着他的花田,有些得意地对记者说。作为浪漫的“玫瑰花农”,“丰收”依然是他今年秋天的主旋律。
YMG记者姜乾
通讯员晓兵乃峰爱萍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商报济南消息(通讯员高静记者任秀芳)近日,济南市名泉办、市民政局和济南名泉研究会联合举办了“济南园林集团杯”无名泉征名活动,组织...
平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