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辛亥革命后的济南教育■取消读经课、讲经课,开设新课程■重视经典史籍,轻视自然科学的教育传统被改变■兴办两级师范教育,培养了大批时代名士

济南时报 2011-10-10 16:53 大字

图一:山东大学堂创校照片

图二:革命党人刘冠三创建的山左公学

图三:1929年组建的山东省立高中□本报记者 徐传强

辛亥革命爆发后,素有“北京门户”之称的山东,主政的巡抚孙宝琦在革命党人逼迫下宣布独立。但 11天后,旧有势力粉墨登场并开始扼杀革命。

革命在山东遭遇挫折,但孙中山倡导的共和理念和独立民主的思想,给山东特别是省会济南的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

学堂一律改称学校

取消读经课、讲经课,开设新课程。中学最终改为“三三制”并至今沿用。

清末,清政府实行新政,兴办新式学堂。当时山东省内最大的书院――― 泺源书院于1901年改为官立山东大学堂,开山东新式教育的先河。1905年,清廷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止,新式学堂得到进一步发展。据统计,1909年,济南有高等学堂6所,官立中等学堂9所,官立小学堂30所,历城、章丘、长清、平阴县有小学堂58所。

学堂虽从形式上是新式教育,但教学内容依旧保留“忠君尊孔”、“三纲五常”等传统思想。济南教育的真正改变得益于孙中山领导革命推翻帝制,创立共和所提倡的民主自由的思想,其始自辛亥革命的爆发。

1911年11月13日,武昌起义的第四天,在以徐镜心为首的革命党人逼迫下,山东巡抚孙宝琦被迫宣布山东独立,孙宝琦成为山东的都督。但11月24日,孙宝琦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宣布山东取消独立,恢复旧制,并捕杀革命党人。虽然山东的革命受到挫折,但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为山东人接受。封建帝制思想和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受到严重冲击。处在思想、教育最前沿的,济南的各级学堂迎来了自己的革命。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废除1906年清朝学部颁布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济南各级学堂自此全部改称学校,开始了教育界的“辛亥革命”。

官立小学堂改称省立小学,官立中等学堂改为省立中学校。清末学堂设有监督,由巡抚任命,中华民国成立后,学堂监督改称校长,由省政府或教育厅任命。不仅名称变了,关键的是课程和学制也进行了改革。新学校取消读经课、讲经课。初小科目有修身、国文、算术、游戏、体操、图画、手工、唱歌,女生还开设了裁缝课;高小增加了中华历史、中华地理、博物、理化、英语、农业、商业等课程。中等学堂原先的学制为5年,民国成立后中学学制改为4年,后来又改为“三三制”,即初中、高中各3年。后虽经变化,这一学制至今沿用。

兴办“实利教育”

改变了济南重视经典史籍,轻视自然科学的教育传统。

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济南自开商埠。随着商埠的建设与发展,济南不仅城区成倍扩大,人口也大量增加,交通、市政、教育、工商各业都有了长足发展,济南拉开了近代化的序幕。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以“实业救国”为目的,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法令法规,保障民族实业的自由发展。同时,南京临时政府对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1912年,由孙中山提名的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主持召开临时教育会议,讨论通过了新的教育宗旨,将“实利教育”列入教育宗旨。

所谓“实利教育”,就是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知识技能教育,不仅要学习科学理论,而且要注重生产实践的教育。

1912年,位于泺口附近的津浦铁路黄河大桥建成通车,让济南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在济南自开商埠后,德、日、英等国家先后在济南商埠区设领事馆,开办银行、商店、教会、学校、医院等。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客观上急需大量通习外国文字的人才;一批近代官办和民营企业,也急需大量掌握近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的人才。济南近代城市化的发展和民族经济的复兴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济南的近代教育由此起步,一些专门学校随着工商企事业的需求而发展起来。

自民国建立到1920年,济南先后创建了济南艺徒学校、山东省立女子职业学校、山东省立模范蚕业讲习所、山东省立乙种商业学校、山东省立模范染织工业讲习所、山东省立模范职业学校以及山东私立乙种商业学校等技术学校。“实利教育”的推广,在济南造就了一大批工农商业生产所需要的中、初级技术力量,掌握了先进生产技术的技术劳动队伍,推动了济南的经济发展。

这些专门学校的教学内容均仿照日本和西方的学校模式,设置大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西方先进技术以及与职业有关的其他课程,如法律、政治经济、商学、机械、机织、应用化学、采矿、农学、林学、蚕学、医学等。

这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设置,改变了济南旧有教育只重视经典史籍,轻视自然科学的教育传统。特别是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近代科技知识后,能够学以致用,毕业后进入政界、工商界、教育、工业等,为近代济南工业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近代科学学科门类的不断增加,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传播近代科学的步伐加快了,济南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兴办两级师范教育

师范学校以造就小学教员为目的,高等师范学校造就中学校、师范学校教员为目的。

1902年10月,山东巡抚周馥在山东大学堂暂设师范馆,招收赴京师、保定师范学堂就读以及赴日本留学(速成师范)的增生、附生104人。这是济南也是山东省师范教育的开始。

1903年9月10日,山东大学堂师范馆停办,在原址正式成立山东师范学堂,“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之教习、管理员为宗旨”。

1904年7月,山东总校士馆改建为山东师范传习所。1905年4月,公立速成师范学堂在高都司巷成立,11月改建为山东省城官立自费师范学堂。

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济南设立师范学堂7所,其中女子师范1所。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壬子癸丑学制于1913年公布,该学制重视师范教育。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师范类分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二级,分别相当于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师范学校又分为第一部师范学校和第二部师范学校,第一部师范学校招收高等小学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施以1年预科和4年本科的教育;第二部师范学校招收中学校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施以1年本科的教育。

师范学校以造就小学教员为目的,高等师范学校招收中学校、师范学校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施以1年预科和3年本科的教育,以造就中学校、师范学校教员为目的。

在壬子癸丑学制指导下,1913年,山东女子师范学校改名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山东保姆养成所改名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国立山东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生160人,这也是如今济南师范学校的前身。1929年,山东省教育厅在北园创办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至1931年,加上五六家私立的师范学校,济南师范教育的规模为历史之最。

培养了大批时代名士

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下,王统照、臧克家、季羡林等名士都曾在济南求学。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政府成立后蔡元培继续留任教育总长。其所倡导的自由民主的思想,在济南教育界有深刻的影响,也正是这种开放的思想,让济南培育出了一大批时代名士。

1912年后,因袁世凯复辟而陷入军阀割据混战。受时局影响,济南教育发展也是坎坷的。自民国成立到抗战这段时期内,济南社会能在动荡中得以前进,与济南作为山东省的教育中心密切相关。相对发达的师范教育为济南中小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师资。

得益于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在济南读书的不少学生开始接受先进的思想,并且在爱国反帝斗争的革命浪潮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一批革命家、文学家、教育家脱颖而出。如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曾就读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积极投身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邓恩铭16岁考取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期间积极从事革命运动,成为中共的一大代表。还有王统照、臧克家、季羡林等一大批知名人士都曾在济南就学。

老舍、郁达夫、丁玲、徐志摩、萧乾、冰心、鲁迅等名人或讲学、采访、游览,也曾来到济南,在与济南的亲密接触中有感而发,写下有关济南的诸多文章。其中有些作品成为传世之作。这对于提高济南近代文化的品位,提升济南文化层次,加速文化积累,把济南传统的地方文化推向一个高峰做出了贡献。

新闻推荐

平阴:当事人立案可选法官

作者:陈彤彤时报10月17日讯 (记者陈彤彤 通讯员李明君)近日,凡到平阴县法院立案的当事人,都会得到一张法院全体法官的名单,当事人可以根据对法官的了解,任意选择承办案件的法官。按照以往惯例...

平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