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陪诊,靠谱吗?
医院的工作人员帮助老年人挂号。(新华社发)市民通过线上APP预约陪诊服务。(孙慧娟摄)
“去医院看个病,年纪大了用不来诊疗系统,排队挂号身体吃不消,唯一的孩子又请不下假陪护。有人介绍我找职业陪诊员,靠谱吗?”这样的咨询,12345热线并非第一次接到。
市民和专业人士对职业陪诊员这一新行业有什么看法?行业门槛有多高?是否靠谱?记者展开走访。
直击10多分钟接一个咨询客户不止老年人
11月21日上午8时45分,职业陪诊员谷清远正在某省级三甲医院为一位老人挂号。
谷清远先将老人安顿在医院休息椅,然后挂号、陪同检查、取药。记者跟随他一溜小跑,每隔10多分钟,谷清远就会接到一个客户电话,多数是预约和业务咨询。
“排队、打单子、拿报告,抽血处、缴费机在哪儿,哪里要出示健康码,甚至几楼有座位几楼没有、出口在哪边……通过我们贴心的陪诊服务,成为客户最熟悉的‘亲人’。”谷清远是一名护理专业毕业的90后,从事职业陪诊员的工作8个多月。
对小谷的陪诊服务,76岁的高艺军打“五星”。“我和老伴儿有个头疼脑热到医院检查,在国外工作的儿子回不来,就会给我们预约陪诊服务,小谷为我们服务这是第4回了,方便省心。”
“你是不是认为我的客户都是老年人?”采访中谷清远说,预约陪诊服务的人群主要有3类。子女忙于工作,年迈的父母看病住院,不能24小时随叫随到的;“空巢青年”就医,或是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或是需住院、手术,不愿意麻烦身边人;异地就医人群,需要长时间陪护或复查频次较高,身边欠缺帮跑腿的。调查从业者良莠不齐有科班毕业也有“黄牛”
一上午没歇脚的谷清远,在服务高大爷的同时,还成功谈下一单陪诊预约。他介绍,自己就职于某线上平台,新招聘的员工一般从买药、取报告等“0技术含量”的跑腿事宜做起。危重病患的陪诊服务,需要逐渐熟悉医院氛围并建立心理防御机制后再接手。
与此同时,记者从12345热线获悉,职业陪诊员作为一种新业态,在赢得市民认可的同时,还出现了陪诊员是否会泄露病患隐私、是否称得上专业人士、安全系数如何保证等多方声音。
通过市民介绍、网络查找,记者找到数款本地可预约的陪诊服务线上APP、陪诊服务公司。不过,部分公司婉拒了采访。究其原因,这个新兴行业目前缺乏规范化的管理,部分受访者觉得自身资质不过硬,一些大型医院和相关部门对此类商业服务也比较谨慎,使得他们不想“亮相”。
22日上午,记者来到天桥区一家医药制造公司。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孙经理表示,公司招聘陪诊代表,月薪2600—8000元,须是医学、药学、生物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及相关专业,有护士资格证,以及临床、护理经验者优先。
“陪诊员有全职、兼职两类。一般要求全职人员是医学相关专业,兼职无硬性要求。”一家线上APP后台运营人员告诉记者,学习护理专业的实习生、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活跃于各大医院的护工、医疗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以及保险销售员、专做跑腿代办业务人员、宝妈,都可以在线上开展陪诊服务,“大点的医疗企业会高要求,但对于多数线上平台或小公司来说,陪诊员只提供陪诊,不是陪护,不提供诊疗、护理服务。上岗之前,需提供体检报告、两日内核酸检测报告、身份证等,对学历、专业、从业经验筛选较为宽松。”
业内人士透露,正是由于这一行业门槛较低,甚至有一小部分“黄牛”也跻身其中。市场有人投入创业未来“钱景”可期?
“今天上午挣了200元,一个月平均4500元。”谷清远认为,职业陪诊员未来可期。
22日下午,记者在市中区两家综合医疗服务公司门口看到有关陪诊业务“消费清单”的明码标价——白天陪诊:200元/半天(4小时),超出4小时按1元/分钟计算;夜间陪诊:150元/小时(17:00以后为夜间陪诊),不足1小时按2.5元/分钟计算。
其中一家粉丝关注度较高的线上平台负责人王先生表示,他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做职业陪诊员“起家”,现返回济南老家创业,专门做陪诊服务。谈及今后的规划和发展,他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专业的陪诊员团队,运营模式借鉴滴滴、代驾等平台。想做陪诊员的人,通过平台注册,接受培训、审核通过,即可接单。”目前该平台刚上线一个多月,共有11人注册,并通过审核。
“每次陪诊,2小时定价99元,平台抽成25%。单量多了,个人和平台都能赚到钱。”王先生表示,他对于职业陪诊员的“钱景”很看好,但目前陪诊员属新兴职业,缺乏具体的从业规范,公立医院对部分商业服务的介入比较敏感。而且患者对这个职业的了解也很少,会将一些代挂号服务误以为是“黄牛”。
“与‘黄牛’用不正当竞争的方式刷号、囤号、暴利加价不同,陪诊服务代挂号的挂号渠道与其他患者相同,区别是陪诊员更了解医院的放号时间,并且会安排专人盯守。由于医疗服务涉及个人隐私,公司制定了保密机制。”王先生说。声音起到“应急”作用行业发展还需戴上“紧箍咒”
济南的各大医院,是否对陪诊服务有一定的岗位探索?
“这种陪诊服务,和医院的志愿者服务相差不大。”22日下午,记者来到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患者有更好的就医体验,医院除了设置专业的导医岗,还通过“党员示范岗”,为患者提供办卡、预约、引领等志愿服务。针对大部分病患,夏季推出“消暑绿豆汤”、秋季推出“秋梨明目汤”等,尽量满足多数患者的就医需求。目前,志愿者多是由医院行政岗人员、党员等组成。
“职业陪诊员的专业和基础参差不齐,能否为病患提供专业化服务,有待考究。工作标准量化,有无合理的考核机制?一旦出现负面投诉,有哪些奖惩管理?”相关负责人表示,即便是不纳入到医院服务体系中来,作为一项新兴职业,提供陪诊服务的公司资质认定有无硬性标准?陪诊员的定价有无个体差异?经过市场认证和统一定价,才更有说服力。
同样,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相关负责人同样提出了对陪诊服务领域规范化管理的期待。
他认为,职业陪诊员的确起到“应急”作用,解决了多种人群的后顾之忧。但如何加强人员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依旧需要戴上“紧箍咒”。他表示,医院的机器人通过识别内存卡芯片,就可以帮助行走不便的患者取到衣物,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因此,让医疗服务更加智能化,要比增加陪诊员这一“人工跑腿”更高效。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董长瑞表示,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流动化速度加快的当下,职业陪诊员的确有用武之地。从济南的陪诊市场看,还处于起步阶段。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既要“用心用情”,又要专业、规范,既要开拓市场,又不能唯利是图,才能推动这个新职业向好发展。有关部门也要密切关注这个新职业的发展动向,及时制订规则标准,规范职业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本报记者孙慧娟)
新闻推荐
领导说:“他是‘跑着’干活的处长”。同事说:“所有重要节假日,他都主动承担值班加班任务,名副其实的‘工作狂’”。他...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