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重视亲子关系“双减”落地百日,家长悄悄在改变
济南市机场小学击剑社团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切磋技术。 (本报记者梁大磊摄)
曾经为了给孩子辅导作业,亲子关系经常搞得“十分紧张”;为了让孩子准时赶上各类辅导班,周末经常“东奔西走”……现如今,“双减”政策落地百余天,家长们的“生存状态”有改变吗?家长们在观念、行动上有哪些变化呢?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与调查。
放学后来接孩子的爸妈增多了
下午5点,距离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结束还有半小时,济南市大金小学校门口附近开始渐渐聚拢起接孩子的人群。下午5点半,校门缓缓打开,不少学生依次走出校门。
“如果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与原先一样,这个点我肯定是接不了孩子放学的,只能让家里老人来帮忙接,再买菜做饭,会比较辛苦。”家长王晓琳告诉记者,新学期,在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时间至下午5点半后,自己每天按点下班,骑电动车约一刻钟便能到达学校,正常接孩子放学。“这样老人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午休、做饭,虽然如果下班晚可能会有些匆忙,但整体来说还是比以前更从容。”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与王晓琳一样情况的家长不在少数,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的推迟,已改变了一些家庭的任务分配,“接孩子”的任务回到了不少父母身上。
“爸爸,我在这里!”在学校老师带领到达指定位置后,朗朗从人群中一眼认出爸爸,脸上满是欢喜,“对接”成功后,父子俩手拉着手,有说有笑地踏上了回家的旅程。“从这个学期爸爸就开始接我放学了,真的特别开心!”
“以前下午4点之前孩子就放学到家了,但我们都还在上班,爷爷奶奶辅导功课有点困难,等我们下班回到家再辅导,时间就晚了,课后延时服务既解决了‘接送难’,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们的‘辅导难’。”朗朗爸爸告诉记者,现在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结束之后,他基本也能赶到学校接孩子了,“现在还在参加课后延时服务,作业基本能完成,有疑问老师可以随时解答。回家后可以看看课外书和新闻,或者锻炼锻炼,减轻了我们很大负担。”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特色课程成为课后延时服务的主阵地。每天的延时服务时间,既有老师的作业指导,还有丰富的社团活动供孩子选择。”济南市培新小学校长孙志勇告诉记者,随着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延续到下午5点半,课后延时服务结束后,来接孩子的队伍中父母逐渐多了起来。
焦虑缓解家长在观望中前行
多年来,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一直备受“争议”。而减轻作业负担,也成为此次“双减”政策的重中之重。
“过去孩子们学习负担确实有些重,甚至有的小学生已达到了从早学到晚的地步,这还没有进初中,每天回到家里学习都要到晚上八九点钟。”家长韩女士告诉记者,新学期以来,明显能够感觉到孩子的作业负担减轻了,孩子从题山考海中解放出来后,学习状态也有了明显改变。
近日,团中央开展的50万份样本调查结果显示,86.8%的家长支持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同时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辅导,74.8%的家长支持减少机械重复的刷题,减轻孩子作业负担,72.7%的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
但也有部分家长仍有顾虑,担心孩子的课业成绩,担心将来升学仍以“分数为王”。
“从小学开始,孩子就报了多个学科辅导班,成绩还算稳定,在班级能占到前十名。孩子今年读初二了,初中阶段关键的一年。‘双减’政策出来后,孩子的辅导班减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买了不少试卷和教材,自己给孩子‘加一些作业’,主要还是怕孩子的成绩下滑。”济南育秀中学一位家长向记者表示。
家长们的“忧虑”可以理解,但“双减”并非单纯的“减量”,更不是“减质”。
“家长担心最多的就是减少作业量,教学质量会不会也随之降低。为了让家长放心,我们力求把减负增效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份作业布置中。”济南市市中区教体局教研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双减”政策的本质是减负不减质,作业、训练少了,就要从内容、难度上研究其精准性;负担减了,就更要研究如何强课提质,保障学生在课堂上吃饱吃好,“我们对作业的要求是‘减量提质’:减去那些机械、重复、无效的‘繁难偏怪’的作业,提高作业的整体质量,让所留的作业具有诊断和学情分析的功能,并能从中看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
对于部分家长的担忧,记者采访了多位教师,他们认为改革必然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努力提高校内教育质量是未来的方向。
“‘减负’减的是学生的负担,但随之应该‘加’上去的,是课堂学习质量。家长们不应该把文化课试卷看得太重,让孩子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全面发展才是良好的教育教学生态。”济南市槐荫区实验学校校长赵相甲表示,为此,学校中学专门部启动了“数据驱动下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前期“353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上融入信息技术,从而让课堂更优质高效。
陪伴增多亲子关系悄悄在改变
在家长孙莉看来,“双减”后孩子也是比较幸福的,家长则还需适应。上个月,她和老公带着孩子去了红叶谷游玩,“孩子今年上六年级,上次去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我们一家三口在那里一起游玩,孩子一直说‘希望能和我们多出来看看’,感觉孩子很久没有那么开心了。”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双减”政策之后,亲子关系悄然间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在作业辅导方面,自己和孩子不再“剑拔弩张”,更多的是“母慈子孝”。
在此次“双减”政策中,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也是一大关键。
“‘双减’政策出台前,家庭与学校出现同质化趋势。学校像考场,家里还是像考场。受市场宣传的影响,家长们大都别无选择又极其负责地将孩子送进培训班。”李克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他告诉记者,在“双减”政策前,自己给孩子周末报了一个英语班,一个数学班,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政策的落地,无疑会让孩子补课减少,幸福感提升。
李克表示,非常感谢“双减”政策,让他能够停下来,从内心出发重新看待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孩子的良好品质,不是从书上学来的,而是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双减’政策后,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长了,让我有了更多时间能够和孩子一起旅旅游、看看书。”
当然,在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后,一些家长的心情难免也掺杂着些许不安。其中,“多出来的时间是否能得到有效利用?”是家长们普遍存在的疑虑。
“看到孩子闲下来,确实有些不安心,所以我现在会安排闺女周末整理错题、做一些教辅资料,至少也要跟着自己多读几本书。”在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仍然没有改变“不能让孩子闲下来”的态度,“空出来的‘辅导班时间’做什么?真的需要好好想一想……”
记者手记
家校协同“双减”才能真正落地
“双减”政策的落地,在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的同时,在另一层面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
“双减”政策下减轻学业负担,不代表减去父母的责任,与之相反,它更要考验父母的担当。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
“双减”减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解决的是教育短视化、功利性的问题,其目的是提升教育质量。家长更该利用好孩子的空余时间,合理地安排孩子们成长的每一分每一秒。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真正优秀的父母,不在于为孩子报了多少班,而在于是否真正参与了孩子的成长。
只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才能真正做到“五育”并举,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双减”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家长观念能否转变,家校能否协同育人,教育评价体系能否及时调整,是“双减”政策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要知道,“减负”不是要减掉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和他们共同完成一场成长的修行。 (本报记者史春勇)
新闻推荐
11月13日,济南依然是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人们纷纷来到户外赏景游玩,乐享周末时光。初冬寒潮大雪过后,泉城晴天持续在线...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