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您好”暖终身 忆念我的导师蒋心焕先生
□马全应
九月初秋,阳光和煦,又是一年开学季。寄居校园,随处是活力脚步、青春面孔。到蒋老师身边读书的温馨时刻、在蒋老师身边度过的温暖日子,又一幕幕涌上脑海,记忆最深的是蒋老师在第一次给我回信时的第一句:“马全应同学,您好。”
那是1994年秋天,我在山西临汾读书。第二年就要毕业了,出于逃离老家的心态,我想考外省的研究生,几番斟酌后选定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报考前夕,从招生目录上查到导师中有位蒋心焕教授,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斗胆给蒋老师写了封信,表达渴望到先生门下读书的心愿,咨询报考和复习事宜,希望老师能给予指点。信寄出去后,心里很是忐忑,不知老师是否会理睬我这个冒冒失失找上门的偏远地方的陌生学生。
很快,我就收到了蒋老师的回信。在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我以激动的心、擅抖的手打开信封,读到的第一句是“马全应同学,您好”。我一下子被击中了,一股暖流传遍全身。我惊诧于这个世界上还有以这样的语气给学生写信的老师,还有这样亲切地问学生“您好”的老师。在我当年浅薄的认知想象中,招收研究生的教授导师都是有架子的,是需要人仰视的。然而,蒋老师的一句“您好”,立即让我感受到先生宽厚温润的人格力量,瞬间拉近了我和先生的距离。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加倍用功,急切期盼早日到先生身边读书。
1995年秋天,我幸运地来到多名士的泉城济南,成为蒋门弟子一员。在美丽的山东师大校园里,我逐渐了解到蒋老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所做的贡献和拥有的学术地位,听到看到先生友善对待师友学生的雅事,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先生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风采。我渐次体认到,先生像一眼甘泉无私地滋润走近他的每一个人,先生像一盆碳火无声地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先生像一支火把无悔地照亮门下的每一名学生。每次去蒋老师家汇报学业或闲聊,师母佟老师都会慈爱地给我一杯碧螺春或一个苹果、两根香蕉,蒋老师面带微笑耐心地听我夸夸其谈。如今想起来,当年的我可真是无知而无畏,在我不知天高地厚的言语中有太多漏洞,然而,蒋老师不但包容了我太多的浅薄和鲁莽,而且给予我太多润物细无声的提醒和鼓励。
刚入学那年元旦前夕,蒋老师招集他的在校研究生聚餐。当时,我对齐鲁大地的宴席礼仪一窍不通,稀里糊涂坐在了靠近门口正对老师的座位上,还自以为这样可以方便给同学们端菜倒茶。几杯酒下肚,我言语间有些许轻狂,有同学打趣说全应酒量不错,蒋老师笑着说“他今天坐在喝酒的位置上了”。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我坐的是副陪位置,羞愧得无地自容。1998年春天,蒋老师带我去北京访学,抵京那天先到中央民族大学办事,完事后天色已晚,学校宾馆房间客满,于是蒋老师带我住了每人30元的地下室招待所。当时,蒋老师已65岁,考虑到晚上洗漱很不方便,我建议换个地方住,老师说一晚上很快凑合过去了。现在想来还是我处事不周,没有事先安排好行程住宿,让65岁的老教授跟我住一晚30块钱的地下室,说出来真是让人笑话;但蒋老师毫不在意,事后也没有表露出对我的丝毫不满。那次,蒋老师带我拜访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大家郭志刚教授、王富仁教授,两位学界名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王富仁教授还签名赠给我一册他刚出版的随笔集《蛙声与牛声》,在他们和蒋老师熟络亲切的交谈中,我进一步理解了蒋老师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位置和份量。
到烟台工作后,离泉城远了,再也不能想去就去蒋老师家坐坐了,但老师的关心一直温暖着我的身心,老师的指点一直照亮我前行的路。有一段时间,我遇到点儿坎坷,蒋老师听说后,特地给我打电话开导鼓励。我每次到济南出差,都要去蒋老师家坐坐,仍然像当年一样跟他和师母聊天,向他们汇报我的工作生活情况,老师和师母总是微笑着听我说话,为我的点滴成绩而由衷地高兴,每次都问我爱人和孩子好,让我觉得像回到山西老家、回到父母身边一样。
现在,蒋老师永远地离我而去了,回想和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泪水止不住地流。唯愿天堂里也有校园,能让先生继续教书育人,而我将谨记先生教诲,踏实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新闻推荐
今年“双十一”,电商直播热闹非凡。“偶买噶!买它!买它!”直播间的主播仿佛有一种魔力,总让人忍不住下单付款。去年7...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