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需求越来越多,工作安排越来越满,他们也在努力适应 “双减”之下的泉城教师
“97.5%的家长对学校新学期减负提质各项措施和成效表示满意,其中六成以上表示非常满意。”这是教育部“晒”出的一组“双减”成绩单。
学生学习回归校园,在家写作业时间短了,课后生活更丰富了……一系列政策带来的改变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满足感。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千万老师的默默付出。
在新政策、新理念下,教师如何适应“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教学?在“双减”政策出台100天之际,我们走近教师的日常生活。
时间表被填满,工作安排精确到分“很累,但是我告诉自己要再加油一下”
“满”是新学期济南燕山学校小学部美术教师张娜最大的感受。
早上6点起床,7点前出门,到校后授课、参与教研、批改作业及延时执勤,晚上7点多到家,回家后备课、批作业……张娜的时间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
“我现在每周要上18节美术课,外加每周两次课后延时服务。最忙的时候,一天要上5节课外加80分钟的课后延时服务课。”张娜告诉记者。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广大家长来说无疑是好消息,既帮部分家长解决了接送的问题,也让家长们不再苦恼回家还要上演“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戏码,实实在在为家长减了负。而对老师而言,却是增加了一定的工作压力,加重了他们肩上的责任。
“现在,学校执勤教师需要在7点10分前到校,班主任则会在7点30分之前到位,进行消杀工作,并统筹安排班级相关工作。在校期间,班主任还需要协助阳光大课间、陪在校学生就餐及午休、参加课后延时服务,一般下午6点之前无法离开校园。”济南市舜耕小学四年级一班班主任黄欣告诉记者。
其实,在“双减”政策出台前,许多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双减”政策落地后,老师们面对新节奏依然有些吃力。
班主任通常需要在午餐、课后延时服务岗进行值班。根据师资配比不同,有的学校教师每周轮值两次,有的学校教师每周轮值一次。如果碰巧授课、午餐陪餐、课后延时服务全都“集聚”到一天,教师会忙到“脚不沾地,水也顾不上喝”。很多教师表示,赶上中午执勤,就要组织一系列的学生活动,留给自己吃饭的时间通常只有十几分钟。
在工作时间延长的同时,老师们的任务量与压力也随之增大。这些压力一部分源于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孩子数量明显增多。另一部分压力,来自于“多元化需求”。
“课后延时服务学校前几年也一直在做,但是现在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多了,需求也不一样了,如何让这2小时的长时托管变得更有意义?”黄欣告诉记者,学校专门分层分批召开家长代表和教师座谈调研会,面对面了解家长们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新增的服务需求。
“对于教师来说,课后延时服务增加了老师的负担,但换一个角度看待时,负担也是甜蜜的。”天桥区官扎营小学四年级一班班主任马文清说,因学生在校时段拉长,教师与学生单独交流的机会变得更多,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更加深入,这进一步增进了师生情感,也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升。“近日,孩子们的作业质量明显提高。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我虽然每天累到浑身疲惫,但还是告诉自己:这是件好事儿,要再加油一下。”
是“老师”也是“妈妈”“很多时候,会觉得对不起孩子”
作为一名“什么时候天黑什么时候下班”的体育教师,济南市官扎营小学教师陈国璐常用“习惯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每周需要上16节体育课、负责学校大课间,并在“双减”政策落地后主动开设“小胖墩”训练营。
为了做好学校的晨跑工作,陈国璐常常第一个到校,在同一学校就读的女儿也总是成为“第一个到校的孩子”。晚上,随他一起下班回家的女儿,通常刚吃完饭就得上床休息了。
“孩子跟着我早起晚睡,我觉得心里很愧疚。但是女儿好像也因此比较懂事,主动负责班里开关灯、打扫卫生等任务。”陈国璐说。“于我而言,每天都是在跟时间赛跑,在夹缝里挤时间,在校时间尽快地完成工作,改作业、听课、评课、课堂巡视、与老师洽谈事宜、与家长沟通……”黄欣告诉记者,好在她的孩子今年进入了寄宿制学校就读,这也让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们身上。但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这么“幸运”,“和我一个办公室的何老师,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小女儿今年刚进入我们学校上一年级,前一段时间孩子生病,何老师也只能利用中午时间过去给孩子喂药,其他时间一点也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孩子。”
同样,在照料孩子方面力不从心的还有燕山学校小学部政教主任侯晓东。现如今,日均行走两三万步、每晚加班到八九点甚至深夜成为侯晓东生活的常态。虽然与上三年级的孩子同在一所学校,但他很少有机会照顾儿子。为了解决接孩子的问题,侯晓东和同事组成了“互助小组”。在很多个夜幕深沉的晚上,从办公室走出来的他总是直接赶往同事家,接回“寄存”了数小时的儿子。
有愧疚,也有触动。“家长”与“老师”身份的转换,也让老师们对“双减”政策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官扎营小学教师王亚楠每天带正读一年级的儿子第一批到校,晚上领着孩子伴着夕阳回家。下班后,回到家的她早已疲惫到不想说话,但看到儿子因延时服务而开心的样子,她的内心变得欣慰。“我的妈妈角色和教师角色之间突然产生了一种链接。我就在想,我的学生回家后应该也是这种心情,我的学生家长应该也会如我般欣慰。”
燕山学校小学部教师乔娜的女儿正读高三,但每晚都要回家批改作业的乔娜无法像其他家长一样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关心。更多的时候,女儿下了晚自习后,母女二人守在一起,一个写作业,一个批作业。“就把这个当做一种陪伴吧。对孩子会有愧疚,但老师干的就是良心活。我相信女儿会懂得我的坚持。”乔娜说。
碎片化教研、深夜批作业“时间管理大师”们努力适应新节奏
“自从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后,我感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些‘交织’在一起,生活有些被打乱了节奏。基本每天都要下午6点多才放学,晚上回家还要备课和批改作业,常常工作到深夜。这样就导致了我工作外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提升的时间少了挺多。”小学教师王颖告诉记者。
在王颖看来,课后延时服务不仅增加工作量,还让她觉得“担子更重了”。“教师在学生放学后并不是无事可做,还有课后批改作业、备课、家校联系等大量工作要做,课后延时服务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教师时间,许多工作只能‘搬回家’了。”王颖坦言。
在时间表被填满后,如何完成教研、批改作业、自我充电成为不少老师面临的难题。赵珊表示,老师都忙得脚不沾地,连在办公室里都很少见到人,大规模的教研活动已经成为不好实现的目标。为此,学校对教研工作进行了调整:无法组织学科和级部大教研,那便开展小组教研;没有大段时间研讨,便充分利用课间、午休等一切碎片化时间教研。
张娜则表示,“双减”政策的推行倒逼着教师向课堂要质量。目前,她承担着8个班的教学任务,每周需要批改的作业量在400份左右。如果赶上值午间陪餐和课后延时服务,白天没有办法批改作业,她就得将作业带回家批改到深夜。
“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双减’之下,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减少了,在控量的同时必须把质量提上去。”乔娜表示,这就要求老师们加强备课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把课余时间一分不差全部还给学生,让他们参加各项活动。
“对于作业时长的控制,最难的是学生基础不同,学习习惯不同,会导致同样的作业量,完成的时间不同。这就要求老师能根据学生基础和学习需求分层布置作业,从作业的总量、作业的难度等方面进行分类布置。”黄欣告诉记者,教师不仅要从作业总量上做到“科学合理”,也要从作业形式上做到“丰富多样”。新学期,她尝试将作业进行改革,推出了表演式作业、调查式作业,让作业更有意义,极大提升了学生的作业兴趣,“现在的作业量不大、形式也更加多样,很受学生欢迎,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孩子80%能在校内完成作业。”
(本报记者史春勇范开云)
新闻推荐
为丰富驾驶员文化生活,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10月29日,济南三和出租车公司举办了2021年秋季运动会。本次运动会共...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