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市中区原山小学学子票选十大传统游戏传统游戏进校园 玩出童年幸福味
学生正在跳编花篮。
玩是孩子的天性,“双减”政策下,如何让孩子更健康地玩,让孩子拥有美好童年,不少学校进行了探索。10月25日,济南市市中区原山小学乐动厅里传出了熟悉的旋律《童年》。伴着音乐,济南市市中区原山小学“让游戏回归童年”——十大传统游戏发布会揭开帷幕,孩子们自己投票选举,让翻花绳、挑冰糕棍、扇板儿、拈石子等传统游戏项目回归了校园。
学校专门成立教研专班学生票选“十大传统游戏”
发布会上首先揭晓的是初期海选阶段产生的七项“最佳提名奖”,分别是——丢手绢、弹玻璃球、跳房子、滚铁环、拈石子、踢毽子和拔老根。随后由三名女生和两名男生进行了展示。在主持人的建议下,五名同学进行了紧张的男女生比赛,场下的小观众们传来阵阵欢呼呐喊。
随后,济南市市中区原山小学“让游戏回归童年”——十大传统游戏正式发布。抽陀螺、翻花绳、挑冰糕棍、扇板儿、拈石子、老鹰捉小鸡、编花篮、投沙包、跳皮筋、跳大绳十项游戏一一发布。屏幕上播放着孩子们录制的游戏视频,配合着主持人的解说,时不时还有现场互动。编花篮、跳大绳两项传统游戏的展示,更是吸引了老师们纷纷加入,寻找童年的欢乐时光,整个活动场面十分活泼。
“这个游戏,只要有一片空地,再约三五个好友,就可以快乐玩上小半天啦。”学生张俪馨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的传统游戏是丢沙包,最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玩,这是一项对专注力和体能都有较高要求的游戏,也很有乐趣,“传统游戏中的许多项目都是随时随地可以和家人、同学一起玩的,不仅激发同学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热情,强健体魄;同时,增加了同伴间有趣互动,培养合作精神,更加享受学习的乐趣。”
“为了让学生学会、了解这些传统老游戏,学校专门成立了教研专班,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推广不同的游戏,并且制作了游戏讲解的视频方便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游戏的魅力,真正做到了‘双减’。”学校教师韩旭告诉记者。
80后、90后的“回忆杀”课后延时服务有了“新玩法”
传统游戏重回校园,不少80后、90后家长不仅举双手赞同,还引发了一波回忆杀。
“我非常支持传统游戏进校园,我小时候,几乎是在和同学们跳格子、翻花绳、跳皮筋中长大的,既能锻炼身体还能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80后家长丁玲霞告诉记者,现在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们动不动就是玩手机、打游戏,户外活动时间被极大压缩,“长时间玩电子产品一是对视力有影响,二是童年与小伙伴在一起玩耍的乐趣逐渐消失了。”
“传统游戏不仅是体力上的锻炼,更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团队意识、互相帮助,还有不少游戏能引导孩子充分动脑,去思考。”丁玲霞表示。
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80后家长王军。“我孩子算比较喜欢运动的,平时特别喜欢打篮球和踢足球,但是受到场地限制,一般只能周末和同学们玩一玩。”王军告诉记者,平时课间在校园和同学们奔跑也不是很安全,像这些传统游戏,比如跳大绳、老鹰捉小鸡、编花篮、投沙包、跳皮筋等都是集体运动,孩子们既能得到户外锻炼,又能和小伙伴们共同成长、锻炼团队力量,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双减’政策下,减去的是过重课业负担;增加的是孩子们玩耍的时间、思考深度与相互协作的技巧。学校必须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原山小学校长唐忠亮告诉记者,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既会学习又会玩耍的原山学子,但是学校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孩子不会玩,课间追逐打闹的比较多,学校便开始研究让孩子怎么玩。最终,学校选择了让传统游戏回归校园。
唐忠亮表示,“玩”,是人们自愿且喜欢去做的事。玩耍可以创造出“最近发展区”,而且玩耍时的儿童经常表现出高于他同龄人的应有水平。“孩子们可以在体验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并自主研究传统游戏怎么玩,同时,孩子们能够发挥创造力,融入现代的元素,进行创意游戏,真正做到‘从会玩、会教、到会创意。’”
“传统游戏回归校园后,学校会在课后延时服务中,专门增设‘游戏时间’,让老师们组织学生在操场上、在廊道里面做一些传统游戏,让孩子们真正学会‘玩耍’。”唐忠亮表示。 (本报记者史春勇)
新闻推荐
“体验式调研”广受赞誉。“承诺有声践诺有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展播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全市...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