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堤防、守险帐篷、无人机、雷达遥感……黄河防汛如何防,你不知道的都在这儿

济南日报 2021-10-17 11:16 大字

守护大河安澜

受持续降雨影响,最近一段时间,黄河9天发生3次编号洪水。济南段自10月1日以来至10月12日始终处于5000立方米每秒以上大流量,迎来1988年以来最大流量、1985年以来最大秋汛。

面对严峻形势,防汛、防汛、防汛,各级都在强调防汛。防汛到底防什么?怎么防?记者就此采访了济南黄河河务局。

堤 防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串联起九个省(自治区),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游的防汛不是一地可以“关起门来自己处理的事”,而是有一整套“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

所谓“上拦”指利用黄河中游干流和伊、洛、沁等支流上的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拦蓄洪水;“下排”指利用黄河下游左右两岸大堤之间的河道,约束洪水在河道内排泄入海;“两岸分滞”指利用下游两岸的北金堤滞洪区和东平湖滞洪区,分蓄超过堤防设计流量的洪水。我们看到的新闻里总提到的“会商调度”,很多时候就是调度这套横跨中下游的防洪工程体系。

说回济南段,防洪工程主要指的是堤防和险工、控导工程(统称河道工程)。为了保障滩区人民的正常生活,今年秋汛水利部确定了“滩区不漫滩、工程不跑坝、河势不突变、人员不死亡”的目标。所以,这次防洪调度主要是依靠大家最熟悉的堤防和河道工程约束洪水排泄入海。

众所周知,“善淤善决善徙”的黄河是个地上悬河。为了加固堤防,在黄河治理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明了“机淤固堤”的方法,就是把河道里的泥沙输送到黄河大堤背侧,既能清理河道泥沙,也可以加固堤防。所以大家常见的黄河大堤背河侧种植生态林的区域,就是“淤背区”。

大家最熟悉的河道工程还是险工和控导工程,也就是平常在河边看到的石坝。在临河的堤段上修筑的是险工,在河道内为控制河势、保护滩地而修建的是控导工程。如果说险工是直接对抗河水主溜的盾牌,控导就是控制河水流向的梳子,坝和垛则如同“梳齿”一般,“梳”导河道,“捋”顺河势,将黄河这条不羁的悬河始终约束在河道之中。

筑堤抵御洪水历史悠久,距今2700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黄河堤防,新中国成立后包括济南在内的黄河下游沿线则进行了三次大修堤。2002年,为了彻底扭转黄河下游堤防的不利形势,黄委提出了建设标准化堤防。济南段作为第一期工程的代表,从2002年11月启动,仅用两年就完成了横跨槐荫、天桥、历城三个区的标准化堤防。

这个工程先后获得2007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2008年又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这是黄河防洪工程第一次获此殊荣,也是我国大江大河堤防工程首次获此殊荣,为全河乃至全国树立了堤防工程的标杆。在这个标准上,黄委继续推动了黄河下游的标准化堤防建设,已于去年全面完成。

标准化堤防,是什么标准?

“顶宽12米,修筑6米宽沥青路,堤顶高程超2000年设计防洪水位2.1米;淤背区宽度80-100米,顶高程与2000年设计防洪水位平,顶部种植生态林,背河堤脚外种植10米宽护堤林;平工堤段临河种植宽度3050米防浪林;险工加高改建达到设计标准,并按标准建设管护站点及管护设施。”

简单说,就是“确保花园口2.2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下大堤不决口”。现在,这条标准化堤防已经成了我们的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里说到的标准化堤防,仅仅说的是黄河大堤。在黄河大堤以内,还有一些老百姓建的生产堤,和这两年修建的长(清)平(阴)护城堤,也是重要的防护线。本次防汛说的“滩区不漫滩”,就是将河水控制在生产堤到河槽之间,避免河水漫到滩区,影响群众生活。人 防据济南黄河河务局防汛办公室主任韩亚娟介绍,济南市的黄河防洪任务为,“当花园口站发生2.2万立方米每秒洪水时,经东平湖分洪,控制艾山站下泄流量不超过1万立方米每秒,黄河济南段防洪标准为泺口站1.1万立方米每秒,确保大堤不决口;遇超标准洪水,尽最大努力,采取一切办法减小灾害。”

本次秋汛洪水,截至目前济南市最大流量为5230立方米每秒,远低于我们的防御标准。再加上2002年以来进行的调水调沙,济南市河道平均下切1.5米以上,过洪能力更强了,所以本次洪水对济南市影响不大。

当然,影响不大,不意味着没有危险。防洪工程长时间被洪水浸泡,还是有被损毁发生险情的可能性。

“河防在堤,守堤在人,有堤无人,与无堤同。”在黄河系统中,有句话叫一靠堤防,二靠人防。

滑坡、陷坑、坍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唯有抢早抢小,才能避免小险情扩大成大险情。

在防汛工作照中常见到的小红旗,就是准备插在出险点的。出镜率很高的探水杆,也是判断河道工程坝岸底部根石是否走失的。

可能有市民已经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很多黄河大堤上的备防石都不见了,其实是补充到了坝岸底部。现在的河道工程坝岸,都是石头垒筑,虽然经过整修加固,但日积月累被水冲刷和浸泡,还是有可能被大洪水冲走的。水下的石头是不是走失了,就需要水上的人用探水杆来探测。

“长时间受到主溜直冲或大溜淘刷的地方,就比较危险。判断方法比较复杂,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巡查队伍一般都是老带新的原因。”济南黄河河务局办公室副主任徐兴涛告诉记者,10月7日起,该局对田山控导、杨庄险工等紧靠主溜和根石不足的28处防洪工程的119段重点坝岸进行了抛石加固;对4处控导、10段坝岸采取修筑子堤、土工布护顶等防漫顶措施。截至目前,已抛石加固4万余立方米。

不仅是加固根石,在与黄河洪水长期的斗争中,水情测报、防汛队伍、防洪指挥调度等非工程措施,也是古已有之。汉明帝永平年间能观测水位,北宋时河工队伍逐渐壮大,明朝万历年间建立了报汛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更是专门组建了各级黄河河务局,并建立群防群控制度,为战胜历年洪水发挥了关键作用。

我们最近经常听到的“每天几万步”的巡查值守,以及岸边的守险帐篷就是“人防”的重要手段。

守险帐篷通常设置在重点工程、易出险工程、险点险段和出水高度较小的工程上,而巡查值守的目的地,则是各险工、控导和涵闸工程。记录水位和河势流向、发现险情、处置险情是巡查时最重要的任务。

据了解,本次防御洪水过程中,黄委、山东河务局以及市、县河务局机关180余人下沉到济南河段一线管理段,沿黄各区县也分别落实了群防队伍直接参与一线巡堤查险,并安排区县领导上堤指挥调度。截至目前,济南黄河防御中下游秋汛洪水累计投入4.24万人次。

这些天,他们24小时不间断巡查,用人防大军构筑了守卫大河安澜的坚实堤防。技 防

除了工程和非工程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迭与发展,守护大河安澜的队伍里,“高科技”武器逐渐展示出威力。这次的防汛中,就有不少新式武器。

首先是图像监测的“侦察兵”。去过黄河附近的人,可能在一些浮桥旁见过路灯杆模样的摄像头。像这种摄像头,不仅全市17座浮桥都有,各处险工、控导,甚至部分比较关键部位的堤顶,到处都是。这不是大家在市区经常看到的“天网”监控,而是负责观测水尺、监视河势险情、掌握抢险处置情况的智慧山东黄河防汛平台的可视化监测系统。

听起来有点长,其实这套系统就是一个24小时不休息的“千里眼”。这个系统可对各摄像头远程操控,比如,360度旋转、缩放影像,也可以在电脑终端实现实时预览或者录像回放,甚至能够远程喊话并指挥。10月5日,济南河务局调度全市抛石加固工作时,就用上了这套系统。

同样担负起勘察任务的,还有“电子哨兵”——无人机。

无人机大家都很熟悉。时效性强、机动性强、巡查范围广的无人机,现在已经成了各级河务局的“标配”。有些黄河人管这个叫作“护河雨燕”,“我们巡查最怕就是下雨。黄河岸边大部分都是泥,有些地方一下雨,根本进不去,冒着危险勉强进去了也难以观测。现在无人机一飞,不用人冒险,情况就一目了然了。这个‘小燕子’,全方位、无死角、效率高,护的不仅是河,也是我们这些黄河人。”

如今,传统人工巡查队伍、无人机巡查与监控平台系统观测,已经成了巡堤查险的“铁三角”,为汛情调度提供了大量信息。

不过在提供决策信息方面,还有个非常专业的“侦察兵”——雷达遥感。通过遥感技术对天气变化实时监测,能预测出降雨对黄河汛情变化的影响;根据监测的洪水信息,推演洪水传播过程,搜集到的洪水水边线、河道水域等信息,能与河势查勘相结合,预测不同流量河势变化趋势,指导防洪工程治理和滩区安全建设。

所有这些信息,都将汇总到“指挥所”。不过这次防汛,“指挥所”不是在“云上”,就是在“路上”。

云上的是云端会商。前面说过,黄河是一整条的,防汛是整条河一体的。为了共同组织防汛,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常听到黄委、水利部与各级政府、各级河务局进行会商的新闻。对于身处不同位置的各单位而言,靠的就是“云上开会”。为此,山东河务局的会商中心安排了专人负责会商会议的平台保障。据统计,仅仅半个月,他们就组织了近30次防汛会商。

在“路上”的“指挥所”,则是指泺口险工14号坝守险点旁边的那个房车——山东黄河“智犇安澜号”防汛移动基站。

这个移动基站不仅能接通黄河专网,通过智慧山东黄河防汛平台,传达部署调度命令,还能随时随地实现异地会商。里面配备的冰箱、微波炉、饮水机等生活用品,更是改善了守险一线人员的生活环境。

“车开到哪儿,阵地搬到哪儿。”自从10月2日,这个“可移动的办公室与会商室”临时交付天桥河务局防汛值守使用后,已多次参与各级现场会商与调度。对于黄河人而言,这是移动的防汛指挥所,是工程巡查人员的守险房,也是抗洪抢险过程中的补给站、防汛抢险中的通讯站。

除了这些高科技的“武装”,还有一些一线职工根据实践改进的“新武器”。比如在历城河务局遥墙管理段采访时,记者见到了黄河职工戴康发明的钓鱼式出水高度观测仪。同样是测量控导工程坝顶、滩唇出水高度,这个新仪器只需一个观测人员,不用走到控导的根石坡或滩岸坍塌外沿,就可以快速测量出水高度。

堤防、人防、技防,无论哪种手段,目标都是同一个——“滩区不漫滩、工程不跑坝、河势不突变、人员不死亡”。“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只是口号,更是防汛的指向标。黄河防汛,防的是天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伤害。(本报记者 郝倩 通讯员 张庆民)

10月16日,天空放晴,俯瞰黄河波涛滚滚,气势恢宏。黄河济南泺口段当日流量为4710立方米/秒,水位为28.74米,较10月1日以来5000立方米/秒以上流量有所下降,但黄河山东段4700-5000立方米每秒大流量过程还将持续10余天左右。(本报记者崔健摄)

新闻推荐

寻找济南战役亲历者致敬身边英雄徐源川

重阳佳节近,追忆情更浓。“重阳节又是‘老人节’,我写了一本关于济南历史故事的书,想借此机会献给参加过济南战役的老...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